湖北地震志的本书目录

如题所述

第1个回答  2016-06-05

《湖北地震志》编纂委员会
编纂及资料采编人员
《湖北地震志》历届编纂委员会人员名单
装帧设计
封面题字
封面摄影
插图清绘
制图印刷
图片
中国地方志协会副会长、著名方志学家、湖北省地方志编委会顾问、教授朱士嘉
国家地震局副局长、研究员高文学
国家地震局兰州地震研究所所长、甘肃省地震局局长研究员郭增建
国家地震局地震研究所副所长、湖北省地震局副局长、研究员邵占英
1856年湖北省咸丰大路坝6(1/4)级--汪大海
1856年湖北咸丰大路坝6(1/4)级地震形成的地震堰塞湖--小南海
仙女山断层壁(秭归黑槽子)
大路坝地震断层大垮崖
1932年6月8日麻城6级地震极震区郭家畈-鹰山尖地貌景观
鹰山尖山腰上的地震山崩滚石
1932年6月8日麻城6级地震极震区古洞寺上寺院倒塌殆尽
武昌基准台摆房
观测员使用GSI一等磁力仪观测地磁绝对值
武昌地磁台自行研制的HZD分量核旋仪
地震科普宣传
参加首次南极考察的DZY-2型海洋重力仪
水利部丹江管理局地震遥测台网部分设备
地震遥测台网的工作人员正在分析处理地震资料
黄石固体潮综合实验站
国家地震局地震研究所研制的微伽重力仪(获国家发明三等奖)
国家地震局地震研究所研制的JCY-3型高精度测距仪在进行测试
赖锡安副所长承担的空间遥测通讯网观测技术天线一角
国家地震局地震研究所研制的人卫激光测距仪在夜间观测
1985年10月中美地壳形变与地震学术讨论会在武汉召开,梁淑芬(右一)副省长在会上致贺词
吴翼麟研究员(左一)在中美地壳形变与地震学术讨论会上主持会议
全国地壳形变连续观测基本台网专业技术管理牵头人陈德福高级工程师(右一)在全国观测资料质量评比会上宣布评比结果
1984年11月湖北省地震局张世照(左四)、李树德(左二)两同志参加我国首次组织的南极考察
1989年8月《湖北地震志》终审稿评审会在武昌举行
1986年5月比利时王子菲利蒲(右四)殿下访问湖北省地震局
1984年10月,日本东京大学地震研究所萩原幸男教授(左四)来湖北省地震局参观访问并讲学
邵占英副局长(中)胡国庆研究员(左一)陪同武汉铁路分局领导、专家参观湖北省地震局研制成的压力传感器
湖北省公元前143年-1959年Ms≧4(3/4)级/1959年-1988年Ms≧2.5级地震震中分布图
湖北省地震构造简图
湖北省地震台站及群测点分布图
湖北省地震烈度区划示意图

凡例
目录
概述
大事记
第一篇地震
第一章清朝以前的地震
第二章中华民国和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的地震
第二篇地震地质
第一章地壳深部结构
第一节地壳分层结构
第二节地壳厚度
第三节结晶基底
第二章地震构造
第一节鄂西北地震构造区
第二节鄂西南地震构造区
第三节江汉地震构造区
第四节鄂东北地震构造区
第五节鄂东南地震构造区
第三章活动断裂
第一节北西(北西西)向断裂
第二节北东(北北东)向断裂
第三节北北西向断裂
第四章新构造活动
第一节新构造运动类型
第二节新构造分区
第三篇地震区划和烈度鉴定(复核)
第一章地震区划
第一节中国地震区划图和“三西”烈度区划图的编制
第二节湖北省地震烈度区划图(1∶100万)的编制
第三节鄂西三峡地区新的地震区划图(1∶50万)的编制
第二章烈度鉴定(复核)
第一节重要工程烈度鉴定与复核
第二节一般工程烈度鉴定或复核
第四篇地震监测
第一章地震台站(网)监测
第一节国家基准台
第二节国家基本台
第三节区域地震台
第四节长江流域规划办公室地震台
第五节水电部丹江口水利枢纽管理局地震台
第六节中国第二汽车制造厂地震台
第七节地方地震台(站)
第二章群众业余监测
第一节地震观测点
第二节地下水观测点
第三节简易仪器测报点
第四节宏观点(哨)
第三章形变、重力流动监测
第一节垂直形变测量
第二节水平形变测量
第三节重力测量
第四章跨省区地震监测
第五篇地震科技研究
第一章研究项目
第一节地震活动性研究
第二节地震地质研究
第三节现代地壳形变研究
第四节重力测量研究
第五节地震前兆与综合预测预报研究
第六节地壳测深研究
第七节水诱发地震研究
第八节工程抗震研究
第九节地震观测仪器研制
第十节新技术开发与应用研究
第二章科技成果
第三章学术活动与交流
第一节国内主要学术活动
第二节国际学术交流
第三节学术团体
第六篇地震机构和管理
第一章机构沿革
第一节专业地震机构
第二节企业、事业与地方地震机构
第二章地震事业管理
第一节地震科研管理
第二节观测网点管理
第三节震情管理
第四节科技人员管理
第五节物资管理
第六节图书资料档案管理
附录
一、山崩、地裂
二、外省波及地震
编纂始末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