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变形记》中的孩子真的变好了吗?

如题所述

第1个回答  2017-05-10
这个节目在两三年前收视率也算极高的。记得那时和妈妈一起看,十分动容。围坐电视机面前看着别人的经历,庆幸自己生的家庭在物质上更富足。
观看过程中有心酸,有血泪,更多的是感动,无措、感励志在今后的人生当中,要更加努力过上更好生活的同时,帮助更多像贫困地区孩童与空巢老人。虽然我国目前已经在快速发展中了,但还是有部分偏远地区的老人孩子依然生活艰巨。
变形计的播出使我们更加直观的,了解到在我国的某偏远地区的一个角落里,还生活着那样贫困疾苦的孩子们。每天早早起床为家人生火做饭,照顾爷爷奶奶;上山采摘药材赚钱。小小年纪,肩扛家庭重担。
城市中的孩子,与他们的生活形成了鲜明的对比。从小叛逆,挥霍无度,抽烟酗酒,打架斗殴,沉迷网络,家庭情感单薄,学业成绩一般。
山区里的孩子,因为节目组的选中。远离家乡来到大城市,满脸好奇的看着这交通工具便利,都市繁华的地方。带着既紧张又兴奋的矛盾心里,去接触新的家人,同学;一开始对待这些陌生的人群,虽然不够落落大方,但他努力对每一个人友善并给予自己最大的努力去和他们友好相处。有时候就感觉像一场梦一样,短暂美好。
城市中的孩子,经过一整天的辗转车程及山路来到这个贫瘠之地。一看到这种家庭状况和生活状态就像逃离,但又充满好奇。想知道自己是否可以努力看看不依靠父母,能否也可以过得很好;想了解同自己交换生活的那个孩子是怎样,在生活情况如此艰巨家庭当中,一步步努力付出承担在这个年纪不该有的责任,又是怎样在这些对于他来说时间根本就不够用的每一天当中过生活。他努力常识着~
后来他们怎样了呢?事实上我是不知道的,我只知道。一个人在特定的情况下,无法改变生活就会努力适应生活。
猜想①城市中的的孩子,在从山区回家的那一个月,深有感触。庆幸自己原来拥有那么多,那样幸福却还是不知足。回到家之后,冲到父母面前激动落泪。并发现自己之前多么自私,多么让父母失望决定改过自新。但一段时间后,又一次堕落也不一定毕竟自己还有父母可以依靠。
猜想②山区中的孩子 在回到那个他从出生到现在,都无法改变的家庭。有一种无措感,深深了解到这种生活不是自己想要的,但依然要继续抗。后期也许会得到资助,但未曾可知。
第2个回答  2017-07-12

盘点几个变形记城市主人公的现状

 

本人从变形记初期就一直看,发表一些个人看法。

 

1.易虎臣

 

 

我看的第一个城市主人公就是他,当时刚开始做节目,城市主人公并没有像后来那样那么嚣张跋扈,就是找那种家里有钱不懂事爱玩不听话的城市小孩,什么有剧本啊这种的啊我们先不说,如今易虎臣也是一个微博上有一百多万粉丝的小网红,没有参加中考去创业了,如今在做电竞,还有一点值得说的就是他还做了慈善,去云南昭通县给那里的小学校送了很多物资,个人觉得这个小孩本身就不算太坏。

 

 

 

2.韩安冉

 

当时争议算是比较大的一个城市主人公,她坚持整容到底的信念,如今也是微博快手红人,几百万粉丝。后来又经过几次整容,经常在自己的微博打一些三无广告,还开了淘宝店,事业可以说是比较顺利,这几年靠着变形记火起来,她也算是抓住了这个机会,不过网络上对她的攻击还是有很多。

 

如今她已经变成了这个样子,一张标准的网红脸!

 

3.李宏毅

 

李宏毅如今应该算是变形记中发展的最好的,走进了娱乐圈,先后拍了不少电影电视剧,2016年拍的电视剧 恶魔少爷别吻我,收获很多粉丝。长相倒是没有多大变化。

 

4.杨桐

 

这个主人公我感觉应该算是我最欣赏的一个了,他上变形记的时候也没有像其他的几位那样极端,就是父母不关心他,一个渴望被父母关心的小孩,2015年参加了湖南卫视的好好学吧,后来又出了个人单曲Go。

 

 

如今人在英国留学,在微博上也有300多万粉丝,不过大部分都是生活的分享,主要是人长的很帅,性格又好,所以圈粉无数。

 

(啊,越长大越帅了)

 

5.李耐阅

 

如今在微博上几十万粉丝,没事发发广告,黑料真的太多了,很多网友都不买帐,不过网络世界真真假假我们这些路人也不用太认真。

 

还有很多城市主人公从变形记出来就变成了网红,有的人很受网友欢迎,有的人却利用粉丝圈钱,时间久了自然会被大家淡忘。

第3个回答  2017-07-12
十年前看这个节目,我深受感动,并且觉得是一档有重大教育意义的好节目。 十年后看这个节目,我仍然深受感动,但是觉得这是一档有悖于伦理学的节目。首先,这个节目的主人公,一般是未成年人,一个是家庭条件好的城市孩子,一个是家庭条件差的农村孩子。但是,对于这两个家庭背景不相同的主人公来说,这个节目带来的影响是截然不同的,甚至是完全相反地。对于城市的孩子,这个节目无疑给了他一个良好的教育机会,让他见识到了穷苦人民的艰辛不易,也有对劳动人民质朴欣赏,对农民的尊重,和对自己生活的珍惜。但是,对于农村的孩子和家长,这个节目给他们带来的,是无止境的伤害和对自己、对社会的质疑。我想先以个人的经历来说一下这个节目。我个人从小很喜欢教育,虽然读本科的时候,专业和教育毫不相关,但是大学四年,我一直在支教。北京的农民工小学去过,偏远的西北地区也去过。当时,“西部阳光”计划里的一个领导,在一次志愿者宣讲会上的一句话,我至今记忆颇深:”在座的大学生们,虽然我认可你们的爱心和决心,但是我不得不告诉你们,国家的这个计划的真正受益者,是你们,而不是那些贫困地区的孩子。“当时这句话让我嗤之以鼻,我认为这不过是他为了让我们珍惜支教机会的官方语言。但是,到如今,大学毕业五年,我再回首,发现他这句话,真是太正确了。于我而言,那些支教的经历,让我再一次坚定了小时候的梦想,我要去学教育,做教育,我要让更多的孩子享受更平等更优质的教育机会。于是我研究生毫不犹豫的选择了去国外读相关专业,并且现在在教育部下属某单位做着我当年梦想的工作。那一段支教时光,让我把小时候的梦想再一次点亮,并且为之奋斗,到现在梦想成真。但是对那些孩子而言,从那些孩子给我的来信中,除了感动,让我更多的是无奈和反思。在志愿者走了之后,他们还是要和那些水平并不高的老师们朝夕相处,当有了对比之后,他们发现那些曾经高高在上的老师,并没有想象中的那么好,他们会写信来质疑老师的发音,会抱怨老师的视野,会问,为什么同样在一个国家,农村与外面的世界差异这么大?而作为一个不能把支教当做毕生事业的我,回信中的几句话是远远不能够解释他们心中的疑虑的。而这个节目同样如此。由俭入奢易,由奢入俭难。对于农村的孩子,几天的城市生活,带给他们最深的感触是城市的优越,而并不能体会到城市生活中的无奈和艰辛。而在农村中则不一样。物质的缺乏带给人的打击是直接而迅速的,但是精神上的不足却需要一个漫长的过程去体会。就像一个贫苦的人,很难理解一个富人跟他说,我生活的不幸福。如果说这个节目的本质是想告诉农村的孩子,努力就会有走出那个农村,就会脱离贫困的话,那出发点则更加有问题。这个出发点,就是引导着孩子去思考,我的家长为什么没有给我一个那样的环境?是不是他们不努力?于是,这些孩子很可能会瞧不起自己的父母,更加将自己贫穷的故乡当做耻辱,并且为自己的不努力找到了似乎无懈可击的借口,因为条件差。当然,也不排除有农村孩子发奋图强,然后离开农村,去了大城市的可能。但是,当他们意识到大城市的悲哀和无奈的时候,往往已经子欲养而亲不待了。此外,当一个人,不会热爱自己的故乡的时候,瞧不起自己的父母的时候,无论身在何方,都是一个心理畸形的人,都与节目让他们变得更好地初衷相悖。作为一个学习社会科学的人,我认为在做任何的社会实验之前,必须学好的一门课,就是伦理学。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