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4-18胃病辩证方药配伍

如题所述

第1个回答  2022-06-13
2022-04-18

选方重要,还有重要的是我们对自己所开方剂剂量和配伍的把握,以及服药的多少,也就是掌握分寸。

当代医家方药中曾专门撰文《关于掌握分寸问题》,提到临床掌握分寸的重要性。

李东垣的书读得越多,你用药会越谨慎,你会知道什么叫王道,包括平淡的茯苓、苡仁,常用的神曲、山楂,在他眼里都是需要谨慎使用的。

不读张仲景的书不会救死扶伤,不读李东垣的书不知道王道安天下,读张仲景能打天下,读李东垣能安天下。

肝气犯胃。“气得胃疼”,用柴胡疏肝散,它是四逆散加味来的,用四逆散也可以;

如果是偷偷生气,缓慢起病,疼得不厉害,用逍遥散。

逍遥散证是缓慢起病的,柴胡疏肝散证是突然起病的,化热可用丹栀逍遥散。

若平时老生气突然出现胃疼或经常性地疼,可以有逍遥散证、丹栀逍遥散证、越鞠丸证。

越鞠丸在中焦,中焦的郁不比肝郁见得少。

如果是越鞠丸证而用柴胡疏肝散治疗,可以有效,但明显是治错了。

朱丹溪和李东垣都非常重视中焦的郁,实际上是李东垣先重视的,朱丹溪学了李东垣后通过自己的悟把治疗中焦郁推广开了。

人体一身气机正常升降出入就不会有郁,郁住了更多见的是中焦不升不降,越鞠丸主要是恢复中焦正常的升降。

后世的医家对肝郁很重视,认为肝是主一身气机疏泄的,慢慢地我们把气郁定格到了肝上,反而把中焦郁给忘了。

郁滞时间长了,往往能化热,这种情况用丹栀逍遥散。

还有一张方剂是朱丹溪的左金丸,黄连清胃热,吴茱萸暖肝散寒,本来不应该有解郁的作用。

但吴茱萸有一个作用是降逆,有本草书上说“吴茱萸降浊阴最速”,可以降胃逆、降肝逆,于是这两个药组合起来就有治肝胃郁热作用。

还可以从辛开苦降角度理解,吴茱萸是辛散的、辛开的,黄连是苦降的,一开一降能恢复中焦的升和降,也有解郁的作用,因此一般提到肝胃郁热的时候想到左金丸。

但丹栀逍遥散和左金丸的适应证是不一样的,从舌苔来说,丹栀逍遥散证的舌苔不应该多,但左金丸证的舌苔不应该少。

张景岳有一张方剂叫化肝煎,方中有特殊的两对药,丹栀和青陈皮。

陈皮是调中焦气机的,青皮是调理肝胆气机的,丹皮是治疗肝经血分郁热的,栀子是治疗肝经气分郁热的。

久病入络,胃病时间长了可以出现气滞血瘀,在慢性胃病里面治疗血瘀的方剂,丹参饮的名气最大,这里面有三味药,丹参、檀香、砂仁,治心胃诸痛,包括治疗胸痛都是常用的。

失笑散是活血止痛的,临床上胃痛考虑有瘀血的时候可以用。

单纯见到瘀血引起的胃痛不多,我们经常见到在其他情况下夹有瘀,可能会有胃虚、痰滞、湿热等,治疗的时候丹参饮、失笑散经常会合到其他的方剂里使用,单用的机会不多。

湿热中阻或痰热中阻可以引起胃痛。温胆汤治疗痰热中阻,三仁汤治疗湿热中阻,两方证都会见到舌苔偏腻。

如果是湿热,脉象会见到濡、数、缓等这些“无定体”的脉象,痰热会见到滑脉。

当见到一个舌苔偏腻的慢性胃病患者,如果考虑湿热的时候,还有另一张方剂可供选择,半夏泻心汤,可以治疗湿热中阻的胃痛、胃痞,包括胃脘部的胀满。

半夏泻心汤在《伤寒论》里本来是治疗中焦痞证的,由于前面的医生误治后,表邪已经解了,出现了中焦气机的痞结。

究竟是什么痞结住了,后世的医家有不同的意见。有认为痰气痞结了,方中有化痰药、散结药;

有认为寒热阻结了,方中既用了干姜又用了黄连,老百姓说的寒火胃疼可能就是这种情况。

但是有人不同意,有人说寒和热都是无形的邪气,怎么可能两个性质相反的无形的邪气结在一块呢?

这部分医家认为这里面应该是湿热。戴元礼说过“泻心诸方取治湿热最当”,当代的伤寒大家陈亦人特别赞成这种观点。

他说就不应该是寒火,就应该是湿热,他说历史上善于使用泻心汤的除了张仲景可能就是叶天士了。

叶天士在他的《临证指南医案》里以泻心法主治的医案就有60多例,他说不论外感内伤凡属消化系统湿热阻滞的病证均用泻心汤化裁。

这种提法可以是合适的,我们见到的舌象往往是偏腻的,如果舌象不腻用泻心汤效果很差,当然他说的是消化系统的病证。

实际上临床体会,我的感觉,泻心汤证的部位就是在胃脘部,张仲景说的“心下”,“心下”的病变不管胀、满、痞、痛,只要见到舌苔偏腻,首先考虑用泻心汤。

1、要允许这个世界上存在错误的思想和错误的人,但忌讳去叨扰他们。

你很难改变一个成年人,除了你自己。

2、拥有独立人格的人,懂得照顾自己,在事情处理妥帖后能尽情享受生活。

他们不常倾诉,因为自己的苦难自己有能力消解。

也很少表现出攻击性,因为内心强大而有一种体恤式的温柔。

更不被廉价的言论和情感煽动,坚持自己的判断不后悔。

这种人很容易让别人喜欢,也因为他们并不在乎别人是否喜欢他们。

3、如果我们不尊重孩子,而只是以奖赏引诱他,或以惩罚威吓他,那么我们便是助长了他获得利益的观念和恐惧感。

由于我们自己所受的教养,是为了有所收获才采取行动,所以,我们不知道有一种不含有获取利益之欲望的行动。

正确的教育,鼓励孩子对他人尊重体谅,而无需任何的诱饵和威吓。

4、人长大以后,有了自己的思想和三观,一切过程和结果,都是与自己博弈。

自己想通了,全世界都会绕路。

自己画地为牢,便会万劫不复。

所以,一定要心大,一定要想得开,一定要放过自己。

要学会坦然面对,学会自己和自己和解。

这世界一贯都冷漠,要先给自己温暖。

5、心态稳的一个心法:

永远别自证!

记住一点:谁质疑谁举证。

如果谁质疑你,让他去拿证据跟你说话。

不要主动去当解释的那个,不要为了向谁证明就搭上自己的时间精力,自证的后果往往就是陷入对方要求你的逻辑,被人降位成讨好方。

稳一点,别慌乱。你就是你的中心,C位的人无需自证。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