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际贸易的意义】 国际贸易的利弊分析

如题所述

第1个回答  2023-01-19
国际贸易的意义

一、国际贸易的意义

所谓国际贸易是指探讨国与国进行商品与劳务交易的国际间经济活动;从图17-1中显示全球贸易成长率的比全球产出的速度快;二OO八年美国次级房贷引爆雷蒙兄弟(Lehman Brothers)宣告破产,导至全球股市等金融业哀鸿遍野,因此全球经济体的彼此的关系,以「牵一发,动全身」最为贴切。

图17-1全球商品贸易和产出的成长

二、国际贸易的种类:

国际贸易的型态分为以下两种:

(一)有形贸易:两国间商品、财货之交换;例如台湾输出电脑到美国,而向美国购买军事武器等。

(二)无形贸易:两国间劳务之交换;包括金融、保险、运输等;例如美国花旗行投资国内金融业,宅急便的运输服务业从日本引进台湾;而台湾从东南亚引进外籍劳工等。

17-1-2国际贸易的发生原因

一、各国资源禀赋不同

在伊拉克整个中东地区,地面上虽是不能种植的沙漠,但地底下却是黑金覆盖,所以兴起产油业;澳洲、纽西兰地区,有肥沃的广大土地,乾净的水质,所以畜牧业发达;中国及越南有廉价的劳工,劳力密集产业纷纷在此设立。各国资源禀赋不同,各个国家专注生产属於自己优势的产品,实行专业化及自由贸易利益较大。

二、各国生产技术水准及专业分工不同

每个国家拥有的专门技术水准不同,例如我国拥有许有电脑相关的技术,所以电脑相关产业,在全世界的出口值,执牛耳之地位;汽车业德国是顶尖;钟表业则非瑞士莫属;所以须赖国际贸易才能让全球消费者拥有他国高超技术水准下生产出来的产品。

三、生产要素缺乏流动性

生产要素中的土地有其固定性,无法移动;劳动及资本各国皆有相关法令规定,限制其移动;上述的自然或人为因素的贸易障碍,致使生产因素无法自由移动,所以当生产因素充裕的一方,可以依赖国际贸易流向不足的另一方,让资源充份有效利用,并使全球消费者同蒙利益。

四、国内市场临时性供需失调

当不可抗力的天灾来临,例如风灾、水灾、旱灾等,最容易打乱靠天吃饭的农业,所以当农作物生产不足或过剩时,政府可靠进出口来解决供需失调的问题。

17-1-3国际贸易的利益

英国经济学者罗伯森说「贸易是经济成长的引擎」,其对国家社会整体利益如下:

一、促进国际分工,资源有效利用

一个国家若由封闭经济(closed economy)变成开放经济(opened economy),通常有助於提高社会福利,以图17-2表示之,说明如下:

(一)封闭经济:

D与S分别是封闭社会下的需求曲线与供给曲线,均衡点E,均衡价格为P0,均衡交易量为Q0,消费者剩馀为ΔP0EA,生产者剩馀为ΔP0EF,社会福利为ΔAEF

(二)开放经济:

当政府开放进口,该商品的国际价格为P1,所以国内价格由P0降为P1,国内厂商面对P1的价格,只愿意供给Q1,但消费者的需求量是Q2,消费者剩馀为ΔP1CA,生产者剩馀为ΔP1BF。消费者剩馀增加了P0P1CE,生产者剩馀减少了P0P1BE,开放经济後社会福利增加了ΔEBC。

图17-2国际贸易的利得

二、消费者享受贸易利益

国际贸易後,消费者有更多的海内外商品可供选择,国内外的厂商在激烈竞争下,所谓「鹤蜯相争,渔翁得利」,消费者自然可享受贸易利益。

三、提高生产效率

国际贸易後,厂商面对广大的国际市场,将充份利用设备,采用新的生产技术及管理制度,以达到规模经济,降低生产成本,增加国际竞争力。

四、促进竞争

国际贸易,开放进口,厂商面对来自海外的竞争者,尤须「戒慎恐惧」,所以必须改善产品品质,加强服务效能,以吸引旧雨新知。

17-2国际贸易政策

17-2-1自由贸易

一、自由贸易的意义:

是指国与国之间商品与劳务的交易,政府不予干预,也无关税障碍,任由国家之间按照经济原则进行贸易的一种制度。

二、提倡者:以古典学派的亚当斯密及李嘉图为代表,以国际分工原理为基础。

三、自由贸易的优点

(一)实现国际分工:由於国际专业分工的结果,可以达到国际间「人尽其才,物尽其用」的目标。 (二)促进资源有效率利用,提高生产技术进步:在自由贸易下如果本国厂商未使用最有效率的生 产规模,其产品将在国际市场丧失竞争力,而被他国产品取代。 (三)平衡各国物价水准:扩大市场规模,降低生产成本,平衡各国物价水准,增加全世界的总产出。 (四)增进世界人民的消费福利:在国际分工的原理下,世界人民皆可享用物美价廉的产品,提高消费福利。

四、自由贸易实施的困难:

(一)各国经济发展程度有异:生产技术、资源利用、消费观念等各国发展程度差异甚至有数十年之隔,要将开发中及落後国家拉到同样的水准,诚属非易。

(二)政治立场或制度不同:自由经济制度、社会主义经济制度及共产主义经济制度,彼此之间存在差异,鸿沟不易跨越。

(三)经济落後国家为保护本国基本工业,常采保护贸易:这是经济落後国家的悲歌,所以当地消费者在爱国心的驱策下,不得不消费价格比他国昂贵的财货。

(四)有利於经济发达国家,不利於开发中及落後国家:经济发达国家生产的产品技术好,在大规模生产下,价格便宜,开发中及落後国家仅能望尘兴叹。

17-2-2保护贸易

一、保护贸易的意义

为维护该国的国民经济利益及保护国内的工商业,而对他国采取经济、政治的保护关税政策。

二、提倡者:以德国经济学家李士特(F.List)为代表。

三、实施保护贸易的原因

(一)保护幼稚工业

德国历史学派的经济学家李士特(F.List)认为一国在经济发展过程中,要扶植本国的幼稚产业(初建立之产业)使其成长发展,以免遭受外来已成熟产业的摧残,但是当它发展到一定程度,如果它是具有发展前途的重要工业,才继续予以保护,当保护工业发展成熟後,应即撤销保护;而农业不宜采取保护措施,以免损失区域分工之利益。

(二)维持经济独立

本国重要产业,必须能自给自足,毋须仰赖他国进口,以保持经济独立性,尤其是非常时期,可避免仰人鼻息。

(三)防止倾销

所谓倾销,是指一国以低於其国内市场的价格在国外推销其产品,以打击进

口国的工业。为防止国外商品廉价倾销,危害本国产品而采取保护关税政策。例如在二OO七年我国政府对大陆进口的鞋子课徵百分之一百四十的「反倾销税」(注),以保护国内制鞋产业。

(四)维持高工资

高工资国家为抵制低工资国家工业产品的低价竞争,必须采取保护政策,以维持本国的高工资水准。

(五)增加本国就业机会

如果采取保护关税,减少外国商品进口,促使本国商品的需求增加,以提高本国劳动者的就业机会。

(六)获得关税收入

如果能对进口商品课以保护关税,可以使政府的财政收入获得丰沛的挹注。

(七)维持生产成本均衡

一国保护关税的税额,应等於本国商品与进口商品生产成本的差额,以维持两者的相对价格相等。

(八)维持国际收支平衡

当一国贸易逆差无法迅速有效地获得改善时,采取保护关税或配额制来限制进口,以平衡贸易逆差。

四、保护贸易的缺点

(一) 短期保护贸易,长期资源利用无效率。

被保护产业,有如「温室的花朵」缺乏外来竞争者的刺激,进步空间有限,徒使资源无效率使用。

(二)温和合理的保护贸易政策有助於一国经济发展与稳定。

温和合理保护本国基本产业,避免「咽喉被掐」的受制於他国,待被保护的 产业羽翼渐丰,就须适时撤下保护伞,使其茁壮的足以与他国一争高下。

(三)偏激的保护贸易政策违反国际专业分工原理。

过份偏激的保护政策,将「爱之适足以害之」,如果不适时撤下保护伞,将 变成「扶不起的阿斗」,当保护政策撤销时,终将脆弱不堪不击而一败涂地。

(四)易惹来他国的报复关税,形成经济战争。

国与国之间应本著「互惠原则」,为彼此人民谋取消费福利,但如果一方自

私心态,将惹起他方「以眼还眼,以牙还牙」的报复关税,终将两败俱伤,无一赢家。

注:反倾销税:反倾销税(Anti-Dumping Duty)是对外国厂商以低於生产成本或其国内售价而倾销至本国之产品所课的税称之。另有一种称为「平衡税」()是指为对抗出口国政府所给予出口补贴而课徵的税称之。

17-2-3保护贸易的方式

一、保护关税:所谓关税(tariff)是指对进出国境的商品所课徴的税,分为下列

几种:

(一)进口税:指对进口商品课税,此为最常见的保护贸易方式;在关税保护下,进口品的成本提高,价格上涨,相对地削弱与本国商品的价格竞争力。

(二)出口税:指对出口商品课税,但一国为鼓励出口赚取外汇,大多不予课徵出口税。

(三)出口补贴:指对於出口商品的补贴(subsidy),藉以降低出口商品的成本,降低价格,提高在国际市场的价格竞争力。

二、非关税贸易管制:

(一) 出口自动设限(VER):

透过双方的谈判,出口国自愿限制其出口数额。

(二) 输入许可制:

进口品的输入,必须先向主管机关(我国是经济部国贸局)申请核发「输入许可证」,取得之後,才准予进口。

(三) 输入配额制(quota):

政府规定於一定期间,规定进口品的数量或种类。

(四) 易货制:

两国主管机关签订贸易协定,规定於一定期间,两国互相采购的商品数量或金额。

(五) 输出入连锁制:

由一国政府规定,输入权的取得,必须履行输出义务为条件;亦即当进口一定价值商品时,必须出口同价值的本国商品

(六) 复式汇率制度:

对进出口商品或不同种类的进口品分别采用不同的汇率,以增加出口减少进口。

(七) 贸易行政管制:

例如日本的主管机关规定凡是进口至日本的纺织品必须能承受五十磅的拉力,否则不准进口。

三、贸易条件(Terms of Trade)

所谓贸易条件,简称TOT,就是指一单位的出口品在国际市场上所能交换得的进口品之数量;以相对价格而言,也就是出口品的国际价格与进口品国际价格之比值。公式简化如下:

贸易条件(TOT)=进口品数量出口品数量(M)(X)=出口品国际价格进口品国际价格

当一定量的出口品所能换得的进口品数量增加,或出口品价格上升的速度比进口品快时,亦即TOT值变大,即M>X,称之为贸易条件改善,就是以较少的出口品换进较多的进口品数量。相反地,当TOT值变小, 即M<X,称之为贸易

条件恶化,就是以较多的出口品换进较少的进口品数量。

随堂Quiz

(B)1.以下何者不是国际贸易发生的原因?(A)各国生产技术相异。(B)生产要素流动性高。(C)各国资源禀赋不同。(D)国内市场供需临时失调。

(C)2.罗伯森说何者是经济成长的引擎?(A)投资(B)储蓄(C)贸易(D)外汇

(C)3.关於实行自由贸易的利益,下列情况,何者有误?(A)消费大众福利的增进(B)资源有效利用(C)生产技术各国趋於一致水准(D)国际分工之利。

(A)4.一国以低於生产成本或国内市场的价格,将产品外销至国外者,称之为.

(A)倾销(B)配销(C)补贴(D)输出许可。

(D)5在非关税贸易管制中,一国政府规要输入一定金额的商品必须先输出等值金额商品者称之为. (A)配额制(B)输入许可制(C)以货易货制(D)输出入连锁制。

(B)6.当贸易条件改善时,指出口品数量所能换得的进口品数量相对较 (A)少 (B)多(C)相同(D)无法比较。

(C)7.保护贸易理论中提出「保护幼护工业」的经济学者是(A)亚当斯密 (B)李嘉图 (C)李士特 (D)马歇尔。

(C)8.若一国家长期采取保护贸易政策会产生何种结果?(A)国家财政收入丰富(B)幼稚工业蓬勃发展(C)国内资源误用(D)国内工人维持高工资。

(B )9.现今世界某些国家采取保护关税,通常是指(A)出口税(B)进口税

(C)过境税(D)货物税。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