缺乏主观能动性的成语?

如题所述

第1个回答  2022-10-06

1. “成语中的哲理”搜集与点评

1、"按图索骥"给我们的哲学启示是( )

A 要继承前人经验,不能割断历史 B 要从实际出发,不能迷信书本

C 要发挥主观能动性,不能消极等待 D既要尊重规律,又要发挥主观能动性

2、"按图索骥"的做法属于( )

A唯物主义 B本位主义 C经验主义 D教条主义

3、宋朝画家文与可擅长画竹,友人写诗赞曰:"与可画竹时,胸中有成竹。"这里的"胸有成竹"主要出自于( )

A画家的创作灵感 B文与可的美术天赋

C诗人的夸张和画家的想象力 D文与可平时细心观察形成的主观映象

4、"胸有成竹"体现的哲学道理是( )

A意识是物质世界长期发展的产物 B意识是人脑的机能

C意识是对客观事物能动的反映 D物质具有客观实在性

5、"画饼充饥"包含的哲理是( )

(1)意识不能正确地反映物质(2)不同的人对同一事物的反映不同

(3)物质和意识是有区别的(4)物质是客观存在的,意识不能代替物质

A(2)(3)(4) B(3)(4) C(3) D(4)

6、"望梅止渴"说明了( )

(1)望梅确实能解渴 ( 2)望梅可暂时起到止渴的作用

(3)空想可以暂时安慰人,但终究不能代替现实(4)曹操的这种作法完全是唯心主义的

A(1)(2) B(1)(2)(3) C(2)(3) D(2)(4)

"画饼充饥"和"望梅止渴"都非常富有哲理。

7、这两个成语都强调了( )

A物质的作用 B意识的作用 C意识对物质的反作用 D 实践的重要性

8、实际上,"画饼充饥"并不能真正"充饥","望梅"也不能真正"止渴"。这是因为( )

A意识不能代替物质 B物质可以代替意识C精神的东西并不重要D物质和意识没有区别

9、"掩耳盗铃"的错误,在于违背这样的哲理( )

(1)物质决定意识,意识是物质的反映(2)意识对物质有能动作用

(3)意识能动作用要受物质决定作用制约(4)意识决定于物质

A(1)(2)(3)(4)B(1)(2)(3)

C(1)(3)(4)D(2)(3)(4)

10、"拔苗助长"的故事告诉我们( )

A只要发挥主观能动性,就能取得成功经验 B发挥主观能动性往往失败

C发挥主观能动性要以尊重客观规律为基础D没有发挥主观能动性因而导致失败

"拔苗助长"却事与愿违,"庖丁解牛"则事半功倍。据此回答

11、"拔苗助长"错误主要在于( )

A夸大了客观条件对主观能动性的制约作用 B忽视了人的主观能动性,创造性

C夸大了人的主观能动性,忽视了规律的客观性

D强调了规律的客观性,否认了人的主观能动性

12、"拔苗助长"的哲学寓意是( )

(1)发挥主观能动性要以尊重客观规律为基础(2)事物之间的联系是客观的

(3)内因是事物变化的根据,外因是事物变化的条件,外因通过内因起作用

(4)主观能动作用是从属的、派生的,总要受到规律的制约

A(1)(2)(4)B(2)(3)(4)

C(1)(2)(3)D (1)(2)(3)(4)

13、"庖丁解牛"之所以事半功倍,是因为他( )

A尊重规律,能在事物运动中把握规律 B具有创造性思维,认识了一切规律

C发挥了主观能动性,利用规律为人类谋福利

D热爱解牛工作,有利可图调动了工作积极性

14、这两个成语共同说明了( )

A物质决定意识,意识对物质有巨大的反作用

B人具有主观能动性,可以自觉地认识与利用创造规律

C实践决定认识 D发挥主观能动性必须以尊重客观规律为基础

15、"智子疑邻"的主要错误在于( )

A对墙坏必被盗未能预见 B不及时筑墙,造成其财产损失

C凭主观经验办事 D凭主观想象代替客观事实

16、"智子疑邻"告诉我们( )

A感性认识有待于发展到理性认识 B意识是客观事物在人脑中的反映

C实践是检验认识正确与否的唯一标准

D人们立足点不同对客观事物反映结果也不同

17、"审时度势"是说( )

A客观规律和客观条件制约着人的主观能动性的发挥

B既要发挥主观能动性,又要端正主观动机

C人的主观能动性能分析利用条件达到活动的最佳效果

D主观能动性发挥受一系列主观因素制约

18、将上题中的观点运用于市场经济中,要取胜必须( )

A改造和利用规律 B自觉遵循和运用规律

C加强国家的宏观调控 D实行对外开放

19、"尽力而为"符合下列哲理( )

A物质和运动不可分 B事物是变化发展的

C客观规律制约主观能动性的发挥 D办事情要取得成功,必须发挥主观能动性

20、我们之所以要"尽力而为"是( )

(1)具有良好的精神状态的需要(2)认识事物本质与规律的需要

(3)运用规律和条件改造世界的需要(4)克服困难,取得胜利的需要

A(1)(2)(3)B(1)(3)(4)C(2)(3)(4)D(1)(2)(4)

21、"削足适履"违背的哲理是( )

A物质决定意识 B意识是物质的反映

C意识能正确地反映客观事物 D意识是人脑的机能

22、"杞人忧天"错在( )

A否认世界的物质性 B否认物质世界是运动的

C否认物质运动是有规律的 D否认物质是运动的主体

23、"人定胜天"思想( )

A是正确的,人的力量是无穷的 B是错误的,它否认了世界的物质性

C是不科学的,它片面夸大了主观能动性,而否认了规律的客观性

D是正确的,它承认人有主观能动性

24、"事在人为"的观点错在( )

A承认和强调了人的主观能动性 B否认人的主观能动性的重要性

C否定人的主观能动性的决定作用 D夸大人的主观能动性的作用

25、"巧妇难为无米之炊",说明了( )

A必须善于发挥人的主观能动性 B物质是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客观实在

C人既不能创造规律,也不能消灭规律D人的能动作用受客观条件制约

26、"锲而不舍"的哲学寓意是( )

A做事往往有两种相反的结果出现 B主观能动性决定办事的实际效果

C认识世界,改造世界必须有良好的精神状态

D发挥主观能动性必须以尊重客观规律为基础

27、"公说公有理,婆说婆有理"是( )

(1)不正确的,因为客观事物的本来面目是唯一的

(2)正确的,因为在认识上有"仁者见仁,智者见智"的现象

(3)由于人们的立场不同,对同一事物反映不同

(4)由于人们的认识不同,在行为上应该各行其是

A(1)(4)B(1)(3)C(2)D(1)(3)(4)

28、"仁者见仁,智者见智"的哲学寓意是( )

A物质决定意识 B意识对物质有反作用

C一个人的知识构成影响着认识客观事物作出的结论D一切从实际出发

29、"欲速则不达"的哲学寓意是( )

A发挥主观能动性,必须以尊重客观规律为基础

B要提高办事效率,必须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

C物质决定意识,一切从实际出发 D要取得事业成功,必须按常规办事

30、下列成语具有辩证法思想的是( )

(1)抱薪救火(2)沧海桑田(3)唇亡齿寒(4)覆巢无完(5)画饼充饥(6)挥汗如雨

A(4)(5)B(3)(4)(5)C(1)(6)D(2)(3)(4)

31、下列具有辩证法思想的是( )

(1)动中有静,静中有动(2)是亦彼也,彼亦是也

(3)对症下药,量体裁衣(4)因时制宜,因地制宜

A(1)(2)(3) B(1)(2)(3)(4) C(1)(3)(4) D(2)(3)(4)

32下列成语中属于形而上学的有( )

(1)滴水穿石(2)物极必反(3)刻舟求剑(4)断章取义

(5)墨守成规(6)浅尝辄止(7)统筹兼顾(8)固步自封

A(1)(2)(6)(7) B(3)(4)(5)(6)(8) C(1)(3)(4)(5)(6) D(3)(4)(5)(6)(7)

33、"刻舟求剑"中的楚国人( )

(1)承认物质,否认运动(2)承认运动是物质的运动(3)承认物质是运动的主体

(4)否认物质和运动是不可分割(5)属于唯心主义的观点(6)属于形而上学唯物论的观点

A(1)(3)(4)(6)B(1)(4)(6)C(3)(4)(6)D(1)(4)(5)

34、"刻舟求剑"之所以落空,是因为那个楚国人( )

(1)否认了物质的存在(2)背离了物质的运动规律

(3)离开了物质空谈运动(4)静止地看问题

A(1)(3)B(2)(4)C(1)(4)D(2)(3)

35、"涸泽而渔"的做法从哲学上看( )

(1)忽视了意识能够反作用于客观事物

(2)否认了世界的物质性(3)无视事物之间联系的客观性

(4)只顾眼前利益,不顾长远利益,没有正确把握事物的因果关系

A(1)(2)(3)B(2)(3)(4)C(1)(2)D(3)(4)

36、"趋利避害"、"扬长避短"包含的哲理是( )

A事物是普遍联系的 B物质和运动是不可分的

C运动和静止是辩证统一的D原因和结果在一定条件下可以互相转化

37、"舍足保车"体现辩证法原理是( )

A一切从实际出发

B物质运动是有规律的,要按规律办事

C整体与局部相互依赖,整体高于局部 D矛盾主次方面辩证关系

38、"未雨绸缪"这一做法包含的哲理是( )

A原因和结果的关系B整体和局部的关系C具体问题具体分析D量变和质变关系

39、"坐井观天"之所以作贬义用,是因为它( )

A夸大意识的能动作用B割裂整体与局部关系C违背了规律的客观性D陷入唯心主义

40、"万事如意"从哲学上看违背了( )哲理

A世界的物质性 B矛盾的普遍性 C矛盾特殊性 D运到的绝对性

1--5、BDDCB 6---10、CBACC 11--15、CDADD 16---20、DCBDC 21--25、ACCDD

26-30、CBCAD31---35、CBBBD 36--40、ACABB

2. 只要发挥人的主观能动性,就能够战胜自然.根据意思写成语

词目 人定胜天
发音 rén dìng shèng tiān
释义 人定:指人谋。指人力能够战胜自回然。
出处 《逸周书·文传》:答“人强胜天。”宋·刘过《襄阳歌》:“人定兮胜天,半壁久无胡日月。”
示例 彼虽不来,宁禁我不往,登门就之,或~不可知?(清·蒲松龄《聊斋志异·萧七》)

3. 体现主观能动性的成语,谚语诗句

好事尽从难处得, 少年无向易中轻

4. 拔苗助长的成语故事是不是人的主观能动性的表现 为什么不达到预期目的呢

拔苗助长的成语故事说明规律是客观的,必须遵循客观规律、按客观规律办事。

5. (句)强化主体意识,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词)上面这句话的意思,如果用词或成语表示,都有哪些

成语: 行行出来状元

拼音: háng háng chū自 zhuàng yuán

简拼: hhczy

解释: 状元:第一名。指本行中的杰出人才。

用法: 主谓式;作状语;含褒义,常与三百六十行连用

出处: 明·冯惟敏《玉抱肚·赠赵今燕》曲:“琵琶轻扫动人怜,须信行行出状元。”

6. 长的成语故事是不是人的自觉能动性的

你要说的是不是拔苗助抄长这个成语故事啊
拔苗助长”是不是人的主观能动性的表现?为什么达不到预期的目的?
答:是.拔苗助长的故事说明,要很好地发挥主观能动性就必须正确处理尊重客观规律与发挥主观能动性的关系.尊重客观规律与发挥主观能动性是辩证的统一.尊重客观规律是发挥主观能动性的基础和前提.充分发挥人的主观能动性是认识和利用客观规律的必要条件.人的自觉能动性的发挥不是随意的,要受到客观规律和条件的制约.只有从客观实际出发,尊重客观规律,才能正确发挥自觉能动性.越是按客观规律办事,收到的成效就越大,甚至做到“事半功倍”;反之,则办事成效就差,可能出现“事倍功半”.任何违背客观规律、夸大自觉能动性的做法都是错误的;同时,在现实面前消极被动、听之任之、无所作为的态度也是错误的.

7. 主观能动性的成语

: 温人之周 拼音: wēn rén zhī zhōu 简拼: wrzz 近义词: 反义词: 用法: 解释: “温人之周”比喻对的事情要坚持到底。

8. 跪求与“发展的普遍性”有关的成语,俗语,诗词,谚语等等

长江后浪推前浪。
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
遍地良田规水稻,连山嫩树吐新芽。
坠叶推前事,新芽察未形。
旧树催嫩芽。

9. 主观能动性的成语

温人之周 拼音: wēn rén zhī zhōu 简拼: wrzz 近义词: 反义词: 用法: 解释: “温人之周”比回喻对的事情答要坚持到底。 出处: 例子: 谒后语: 谜语: 成语故事: 战国时代,诸侯并起,周朝的统治已经名存实亡。 有一次魏国温城有一个人要去周朝,周朝边境不准他入境,问他:“你是外国人吗?”那人说:“我是周朝人。”可是问他的周朝的住处,却答不上来,于是官吏就把他拘留起来。这时周天子派人来问:“你既然不是周朝人,却又不承认自己是外国人,这是为什么呢?” 那人说:“我读过《诗经》,书上说:‘普天之下,莫非王土;率土之滨,莫非王臣’。如今既然周天子君临天下,那么我就是天子的臣民,又缉敞光缎叱等癸劝含滑怎么能说我是外国人呢?”周王听了,便把他放了。 “温人之周”比喻对的事情要坚持到底。

10. (句)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词)用哪些词或成语来表示上面这句话的意思最恰当

毛遂自自荐

【读音】máo suì zì jiàn

毛遂自荐典故漫画【释义】毛遂自我推荐。比喻自告奋勇,自己推荐自己担任某项工作。

【用法】作谓语、宾语、定语;指自告奋勇。

【结构】主谓式

【近义词】自告奋勇

【反义词】自惭形秽

【同韵词】无丝有线、不可侵犯、风云万变、朱唇粉面

【谜语】自己推举自己

【歇后语】孙猴子作官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