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多少名观众教学设计?

如题所述

第1个回答  2022-11-18
《有多少名观众》教学设计
四年上 数学《有多少名观众》教学设计

一、教学目标

1、结合具体情境,探索估计大数的策略和方法,能借助乘法用不同的方法对生活中较大的数量进行估计,发展数感。

2、在与同学交流的过程中,能够清晰地表达自己的估算思路与具体方法,培养思维的条理性。

3、在解决问题的活动中,感受乘法的应用价值。

二、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助乘法用不同的方法对生活中较大的数量进行估计,发展数感。

教学难点:能够清晰地表达自己的估算思路与具体方法,培养思维的条理性。

三、教学准备

多媒体

四、教学过程

(一)揭示课题,导入新知

1、同学们到过体育场看球吗?

2、体育场能容纳多少名观众呢?

3、今天我们就来学习《有多少名观众》。

(二)创设情境,导入新知

1、要估计这个体育场能容纳多少名观众,你有什么办法?

(1)先数一排大约有几名观众,再数有几排,用乘法算一算。

(2)可以先估出一个看台大约有多少名观众,再……

2、同学们看看屏幕上的这个看台,大约有多少名观众?
北师大版四年级上册数学《有多少名观众》教学设计
本节课教学的重点是让学生在具体问题情境中能对不同的数据用不同的方法进行估算。根据教材及学生的特点,在设计时重点关注以下两方面:

1.体现课堂教学的实效。 实效性是数学课堂教学的生命。从估计杯子中的豆子数量和学校的学生人数的活动入手,降低估算难度,讨论需要获取的信息,引导学生对估算方法进行思考。利用体育场、报纸、营业额、语文教材字数等不同素材,让学生在不同的数据环境中经历不同的估算过程,体验不同的估算方法。通过对学习材料的有机整合,凸显课堂教学主线,体现教学的实效性。

2.关注学生数学思维的发展。 在估算中,算法的多样性是发展学生思维、培养学生数学思维品质的素材。为此,在教学中通过观察、比较、操作、交流等活动,引导学生对算法的多样性进行探讨,体会解决问题策略的多样性,在交流活动中培养学生的思维条理性、严谨性,在归纳整理中提高学生思维的组织性、深刻性。

课前准备 教师准备 PPT课件 装有豆子的杯子(1个满杯,1个半杯)

学生准备 报纸

教学过程

创设活动情境,导入新课

活动一:估计杯子中的豆子数量。

(1)初估:教师第一次拿出一杯豆子(满杯),让学生估计有多少粒? (生估计出一杯豆子可能的结果有200粒、500粒……)

(2)再估:教师第二次拿出半杯豆子,并在杯子上注明400粒豆子,引导学生观察后,再次估计第一次拿出的一杯豆子有多少粒。 (学生估计出一杯豆子约有800粒)

(3)讨论:这一回你为什么一下就估计出来了?

(学生交流想法,教师板书:2个半杯豆子→一杯豆子)

2.活动二:估计全校的学生人数。

(1)(提问:我们班有多少人?你能估计出我们学校一共有多少人吗? (学生独立思考)

(2)组织学生进行讨论。大多数学生都会得出需要知道平均每个班有多少人和全校有多少个班这两个信息,然后利用乘法来解决问题。 师:在我们的生活中,许多问题的解决都需要用到估算。之前我们已经掌握了很多估算方法,今天,我们再来学习有关乘法估算的问题。

(板书课题) 设计意图:通过估计两个贴近生活实际的具体情境中的数量,使学生感受到数学知识来源于生活,并服务于生活,激发了学生学习估算的兴趣,使学生的学习情绪高涨,进而使每位学生都能投入到学习之中。

⊙活动探究,获取新知 1.反思估算过程,启迪思路。

师:刚才的两个活动都提到了估算,我们都是用什么方法来解决问题的呢?在小组内讨论一下,然后进行汇报。 组织学生进行讨论,明确:都是把一个大的整体分成几部分,先估算出一部分的数量是多少,再估算整体的数量。

2.迁移方法,估算体育场的人数。

(1)迁移方法。(课件出示教材33页情境图)

师:这是一个体育场,大家有什么感觉?估计一下,这个体育场能容纳多少名观众?

可能有的同学会随意估出一个数值,有的同学摇头表示无法估计。 师:大家能不能从前面估计全校的学生人数的过程中受到启发,想办法让我们估计的数值更合理些呢? (学生思考后汇报)

预设 生1:整个看台分东、西、南、北四个方位,如果知道每个方位的人数,用加法就能估算出体育场能容纳的观众人数。

生2:整个体育场被分成多个看台,如果知道一个看台的人数和看台数,用乘法也能估算出体育场能容纳的观众人数。

(2)给出看台数据,进行估算。

①估算一个看台的人数。(课件出示教材33页中间的插图)

师:这是体育场其中的一个看台,这个看台大约有多少名观众?

②组织学生进行观察,议一议:怎样估算一个看台大约有多少名观众? 小组内交流,然后进行汇报。

预设 生1:将看台座位分成大致相等的3份,其中1份大约有60名观......>>
《有多少名观众》教学设计及说课稿
教学目标:

1、 能对生活中具体事物的数量用不同的方法进行估计。

2、 能与同学交流自己估计的方法。

教学重点:让学生结合具体情境对估计方法进行归纳。

教学难点:学生能用多种策略去估计,并对估计方法进行归纳总结。

学习方式:自主探索、合作交流。

教 具:同样大小的两个杯子,分别装有400粒和800粒豆子,并在杯子背面注明数量。

学 具:一份报纸。

教学过程:

一、 估计生活中的大数。

活动一:估计杯子里的豆子。

1、教师拿出一大杯豆子,让学生估计有多少粒?

2、拿出半杯豆子,并注明400粒豆子,学生观察后,再次估计第一次拿出的一大杯豆子。

3、师问:这一回你为什么一下就估计准确了?

4、学生交流想法。教师板书:半杯豆子→一杯豆子。

活动二:估计全校学生人数。

1、师问:你们班有多少人?你能估计出我们全校学生人数吗?

2、学生独立思考。

3、同桌讨论估计方法。

4、全班充分交流估计方法。教师板书:一个班人数→全校人数。

二、 估计体育场的人数。

1、教师创设体育场观看球赛的情境,并提出问题:你能估计这个体育场能容纳多少名观众吗?

2、学生讨论估计方法,并充分交流。引导学生说出先估计这个体育场一个看台的人数,再数一数有多少个看台,从而估计体育场的总人数。教师板书:一个看台的人数→整个体育场人数。

3、同桌讨论如何估计一个看台的人数?找出估计的策略。全班充分交流不同估计方法。

4、实际数一数一个看台的人数。

要求:(1)四人小组合作,分工数人数,最后汇总。

(2)与自己估计的人数比一比,差别大吗?

5、全班交流比较结果。

6、根据估计结果计算,如果每个看台的人数相同,体育场共有28个看台,一共能容纳多少名观众?

7、通过板书让学生观察,尝试归纳估计大数的方法。教师板书:一部分→总数。

三、练习巩固。

1、估计报纸一个版面的字数。

学生先独立思考,探索方法,同桌讨论后,全班交流不同的估计策略。

3、估计书报亭营业额。

学生独立完成后全班交流。

4、估一估有多少粒大豆。

学生自己探索估计方法,全班交流不同的估计策略。

四、实践应用。

回家抓一把米,估计有多少粒?

五、小结。

你学到了什么?你面对一个大数怎么估计?

板书设计:

大数的估计

半杯豆子 → 一杯豆子

一部分 一个班人数 → 全校人数 总数

一个看台的人数 → 整个体育场人数
北师大版小学数学四年级上册《有多少名观众》教案教学设计
1、结合具体情景,探索估计大数的策略与方法,能借助乘法不同的方法对生活中的较大的数量进行估计,发展数感。

2、在与同学交流的过程中,能够清晰地表达自己的估算思路与具体方法,培养思维的条理性。

3、在解决问题的活动中,感受乘法的应用价值。
北师大版四年级数学有多少名观众教学反思
《有多少名观众》是对较大数量进行估计,该节课被安排在乘法这一单元,正是为了借助乘法用不同的方法对生活中的较大数量进行估计,体现出乘法的实际应用,并发展学生的数感。

本节课在出示情境图后,我就直接切入主题:“请估计出体育场能容纳多少名观众,你有什么办法?”本环节旨在鼓励学生说出自己的想法,然而学生却对于如何估算表示出困惑。因此我结合教材中淘气和笑笑的讨论,帮助学生从多个角度去发现估算的策略。从估计整个体育场缩小到先估计一个看台的人数,在估计看台的观众人数中,学生的数学思维开始逐步启动,纷纷提出多种方法,例如,可以分为3部分,或每排取整十数再乘排数等等。在学生的交流过程中,学生慢慢感受到估算的基本方法:可以分为若干个大致相等的几份,用每份数乘份数就能估算出整体的数量,这也就是“以小估大”。紧接着估计出一个看台的人数后,引导学生再估算出整个体育场的人数,并让学生说一说估算的过程。学生各自表达出自己的估算方法,体现出估算的多样化,同时也让学生体验到乘法的应用价值。

通过本节课的实际教学,也让我认识到了,本班学生的估算意识还比较薄弱,可能是由于之前的计算都是精算,导致学生在估算的意识上较为缺乏。因此,在今后的数学计算教学中,还得适当地引导学生多进行估算,增强学生的估算意识。
新北师大版四年级数学 有多少名观众教学设计
四年上 数学《有多少名观众》教学设计

一、教学目标

1、结合具体情境,探索估计大数的策略和方法,能借助乘法用不同的方法对生活中较大的数量进行估计,发展数感。

2、在与同学交流的过程中,能够清晰地表达自己的估算思路与具体方法,培养思维的条理性。

3、在解决问题的活动中,感受乘法的应用价值。

二、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助乘法用不同的方法对生活中较大的数量进行估计,发展数感。

教学难点:能够清晰地表达自己的估算思路与具体方法,培养思维的条理性。

三、教学准备

多媒体

四、教学过程

(一)揭示课题,导入新知

1、同学们到过体育场看球吗?

2、体育场能容纳多少名观众呢?

3、今天我们就来学习《有多少名观众》。

(二)创设情境,导入新知

1、要估计这个体育场能容纳多少名观众,你有什么办法?

(1)先数一排大约有几名观众,再数有几排,用乘法算一算。

(2)可以先估出一个看台大约有多少名观众,再……

2、同学们看看屏幕上的这个看台,大约有多少名观众?
新北师大四年级上册数学《有多少名观众》教学反思
无题干
新北师大版数学四年级上《有多少名观众》课堂练习
在具体的教学过程中,我注重了学生细节的教育,加强了双基的训练,收到了一定的效果.

一.加强口算的学习.通过课前的3分钟的口算练习,采用多种形式,让学生通过他们自己喜爱的方式来练习,还不定期的举行“速算手”比赛,激发他们的积极性.提高学生的口算技能,对于笔算也是提高和帮助.

二.加强乘、除数的三位数的乘、除法笔算.学生在三年级时已经学习了乘、除数是二位数的乘、除法笔算,在原有知识及对法则理解的基础上,我让学生多加强巩固练习,防止学生因粗心大意而计算出错.但在实施过程中,发现学生的计算能力不好,特别是除法,甚至个别学生的乘法口诀还不会.因此,在教学之外,我让学生天天练几道计算题.计算题中还包括简便计算,学生的渐变计算能力更是差,特别是乘法分配律.

三.应用题一直以来都是学生学习的一大难点,但对于这个班的情况,更是特别,绝大部分学生的应用题的理解能力都差.针对这一情况,我让学生多练、多想、多问,从量到质,逐步提高学生分析问题的能力,学生再也不像以前那样惧怕应用题了.

四.增加实践活动,培养学生体会数学应用数学的意识.设计一些与学生生活联系比较紧密又蕴涵着数学问题的活动.使学生通过在活动中解决问题,感受、体验、理解数学,又有利于培养学生从日常生活中发现数学问题的意识.

五.为了贯彻面向全体学生和因材施教相结合的原则,我还设计了一些带有一定的难度的练习题,供学有余力的学生选做,以便更好地发挥他们的特长,培养他们数学能力.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