值夏镇的名人

如题所述

第1个回答  2016-06-01

胡铨(1102—1180),字邦衡,号澹庵,南宋吉州庐陵芗城(今江西省吉安市青原区值夏镇)人。南宋政治家、文学家,爱国名臣,庐陵“五忠一节”之一。
胡铨墓位于青原区值夏镇天梁山西北面的陂松山。宋孝宗淳熙七年(1180年),胡铨卒于故里,谥号“忠简”。家乡人民为纪念他,把他安葬在天梁山下的泷江河畔(今青原区值夏中学旁),便于后人永远缅怀、祭奠这位忧国忧民的南宋名臣。
杨怀珠(1910—1999),江西省庐陵县(今吉安市青原区)值夏镇思敬堂杨家村人。1930年参加中国工农红军,1932年加入中国共产党,历任连政治指导员,侦察队队长,科长,纵队政治部保卫部部长,军政治部保卫部部长,军卫生部政治委员,海军政治部保卫部副部长,海军军事法院副院长、院长,海军技术部政治委员,海军工程部政治委员等职。土地革命战争时期,他参加了中央苏区一至四次反“围剿”战斗和二万五千里长征。抗日战争时期,他参加了太行山粉碎日寇四路围攻和百团大战等战斗。解放战争时期,他参加了辽沈战役、平津战役。他1961年晋升为海军少将军衔,获二级八一勋章、二级独立自由勋章和二级解放勋章。1978年被选为第五届全国政协委员。海军后勤部原顾问。1999年10月6日因病医治无效,在北京逝世,享年89岁。
李木生(1912年-1971年),江西吉安市青原区值夏镇思敬堂村人。1929年参加中国工农红军。1932年加入中国共产党。曾任红一方面军连长,红三军团四师十团营长、副团长。1934年参加长征。后任新四军四支队八团营教导员、营长,新四军二师第六旅十八团团长,华东野战军十二纵队三十四旅副旅长、旅长,第三野战军三十四军一O二师师长。建国后,任南京军区公安军副司令员,江苏省军区副司令员。1955年被授予少将军衔,获二级八一勋章、二级独立自由勋章和二级解放勋章。1971年9月17日在南京病逝。
任昌辉(1916—1989)江西省吉安市青原区值夏镇马埠村人。一九三0年参加中国工农红军。一九三一年加入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同年转入中国共产党。土地革命战争时期,任红一军团第十二军三十六师一0七团排长,第三十六师工兵连副连长、连长,陕北独立第一师四团参谋长。参加了长征。抗日战争时期,任中国人民抗日军政大学第一大队区队长、第二分校大队长,晋察冀军区第三军分区武装部部长,第二团副团长,冀东军区第十五军分区副司令员兼参谋长。解放战争时期,任东北野战军第九纵队二十七师师长,第四野战军四十六军一三八师师长。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任河南军区参谋长,河南省军区副司令员兼郑州卫戍区司令员。一九五五年被授予少将军衔。先后被授予解放东北、华北、中南勋章,二级八一勋章,一级解放勋章和一级红星功勋荣誉章。曾当选为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河南省第一、二、三、四届委员会委员。
d5dlO}3
王敬群,原名王申蔼,小名水香,后改名为王敬群。男,1919年5月生。江西省吉安市青原区值夏镇桐山村人,1929年11月加入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在乡、区、县儿童局工作。1932年起任江西省宁都、南广、建黎太共青团中心县委儿童局书记,共青团福建省泰宁县委宣传部长,闽赣省委直属德胜关区委宣传科科长,1934年春共青团闽赣省委儿童局书记,红军少共国际师政治部宣传干事、技术书记,红一军团政治部巡视员等职。1934年3月由共青团员转为中国共产党党员。1934年10月起参加红军二万五千里长征全程。到达陕北后,历任红一军团第一师青年科科长,陕甘宁独立师统一战线科科长兼宣传科科长,陕甘宁支队一纵队二团、十三团青年干事,共青团中央儿童局书记,后改任团中央秘书长。1938年起任新四军第四支队第八团二营政治指导员、团政治处宣教股长,新四军第五支队教导大队教导员兼党总支书记,第五支队新八团、十团、独二团和十五团政治处主任,新四军二师淮南津浦铁路东联防司令部政治部主任,四旅政治部副主任(主持工作),淮南军区直属部队政治部主任兼党委书记,四旅政治部副主任兼十一团政委,淮南军区地方武装工作部部长兼淮南军区总医院政治委员,淮南独立旅政治部主任。解放战争时期,历任华中野战军第一师政治部组织部长,二旅政委兼政治部主任,华东野战军第四纵队十一师政委,第十纵队三〇师政委,第二十八军八十四师政委等职。1950年1月任中共永安地委书记兼永安军分区政委。1952年8月中共福建省委青年工作委员会书记兼新民主主义青年团福建省委书记。1954年起任北满特殊钢厂副厂长,北满钢铁建设总公司第一副总经理,江西省建筑工程局局长,江西省革委会工业交通办公室副主任,省计委、省经委副主任。1979年7月至1981年10月南京市委副书记兼南京市人大常委会副主任。1981年11月江苏省人民政府顾问(副省级,享受正省级医疗待遇)。1985年至1992年10月中共江苏省顾问委员会工作。1992年11月离休。d5dlO}3+>
岳林,江西省吉安县(现青原区)值夏镇芳洲村人。1929年12月参加中国工农红军,1932年由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转为中国共产党党员。参加了长征。全国解放前,先后任红四军十师战士、宣传员,二十八团政治处技术书记,四团政治处技术书记,四团一营书记,红一方面军保卫局一科科员,陕北红军十五军团七十八师特派员。1937年7月到1939年5月,在延安抗大三期、延安马列学院学习,后任留守处政治部组织科科长,孝感县工委书记兼挺进团副团长,路西独立支队二团政治处主任,四团政治委员,第二游击纵队政委,地委军事部长,鄂中二军分区政治部主任,湖北十三纵队十五旅政治部主任,宣化店中原教导大队政委,中原警卫团政委,冀鲁豫南下干部队政委,土改工作队员、县委书记,第二野战军政治部秘书处长。全国解放后,历任重庆市一区区委副书记,四区区委副书记、区委书记,一区区委书记,重庆市公安局长、副市长,重庆市委书记处书记。行政9级,享受副省级待遇。1979年10月24日在重庆病故。
段大明,江西省吉安县(现青原区)值夏镇舍南村人。1910年10月10日出生。1929年11月参加革命。1929年加入共青团,1932年由团转为中国共产党党员。1929年至1931年,在地方苏维埃政府任舍南村少先队队长,培元乡少先队队长,乡文化委员,团支部书记,乡少先队攻打吉安城敢死队队长,纯化区苏维埃政府土地委员、少先队队长、副主席,区游击大队文书、副政委,吉安县警卫连副政委。1932年至1937年7月7日前,曾任中国工农红军吉安县新兵补充团政委,红一方面军十二师和十一师的团部党支部书记兼文书,十一师五团战时工作队队长、连指导员。1933年负伤,伤愈后,调任纯化区游击大队政委兼大队长、公略县独立营连指导员、营政委兼营长,赣江独立团一营政委兼营长。后调任红一方面军八军团政治部总支书记兼总务科长、六十一团代理政委,中央军委干部团上干队政工科学员兼党总支部书记、机枪连政委,红军步兵学校副特派员。参加了长征。1936年任陕北红二十九军特派员、抗日支队政委兼支队长、陕北红军二团政委、陕北红军独立五师三团政委。曾任抗日军政大学三大队七队副队长、一大队五队指导员、队列处主任、二支队政治协理员,抗大总校政治部干部科干部分配股股长,抗大三分校政治部干部科科长、校务处处长,中央军委二局副局长,中央军委办公厅秘书处处长。解放战争时期,曾任二野六纵队四支队政治部主任,十七旅政治部主任,十二军三十六师副政委,南京公安学校副校长,南京市公安部人事处处长,西南服务团公安支队副政委,重庆市公安局人事处处长。1950至1985年,曾任重庆市公安学校副校长,西南公安部政保处处长、党组成员,重庆市公安局副局长兼政治部主任、局党组成员、局直属机关党委书记,重庆市人民检察院检察长、党组书记,中共重庆市委委员,重庆市人民政府常务副市长、党组副书记兼市政法党组书记,中共重庆市市委常委、市监委副书记,四川省监委委员。曾当选为重庆市一、二、三、五届党代表大会代表,中国农科院重庆柑桔研究所党总支委员,重庆市政协副主席、党组副书记,市纪委第三书记,重庆市委顾问,市政协主席,市顾委常务副主任。 彭善坊(1904.2—1982.1),江西省吉安县(现青原区)值夏镇彭家村人。1929年5月加入中国共产党。1930年8月参加中国工农红军。入伍后,历任战士、班长、股长、团供给处长,鲁南三分区供给处长,鲁中南军区供给部长,鲁中南军区后勤部部长,南京工程兵学校校务部部长,工程兵特种工程指挥部兰州办事处主任,工程兵学院院务部部长等职。在长期的革命斗争中,参加了中央苏区的一至五次反“围剿”斗争,参加了二万五千里长征。抗日战争时期,参加了平型关战役,累建功勋。解放后,致力于军队院校工作,为工程兵部队培养了大批指挥人才和技术人才。1965年5月离职休养。曾被授予大校军衔。1982年1月11日在北京逝世,终年78岁。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