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成为一个好的阅读者?

如题所述

第1个回答  2022-07-02
法国学者帕斯卡尔在三百年前说过: 读的太快或太慢都一无所获。

在目前的社会,面对海量的信息,速读成为大家热衷的话题,但并不是任何书或者资料都适合速读,那么一个好的阅读者应该采用何种方法才能读的又快又好呢?

《如何阅读一本书》就是针对上述问题,提出了针对不同书籍采用不同速度的阅读方法,让我们在该慢的时候慢慢的品读而不至于慢的浪费了时间,该快的时候也不至于快到忽略了该理解的知识。

《如何阅读一本书》 的作者是 莫提默·J. 艾德勒和查尔斯·范多伦 ,查尔斯·范多伦来自书香门第,他的父亲不仅是知名的教授而且在美国的文学史上也有一定的地位,范多伦更是博览群书,才气过人,因此参加了美国著名的电视益智节目,并且获得了连续14周的冠军。

本书的另外一位作者是 艾德勒 ,他是美国学界和出版界的传奇人物,主编过《西方世界经典》和曾担任第十五版的《大英百科全书》的编辑指导。《如何阅读一本书》的第一版由艾德勒编写,后来查尔斯·范多伦和艾德勒一起工作,把《如何阅读一本书》原来的内容大幅修编增写,因此我们现在读到的版本就是二人共同编写的。

在这里不得不提到本书的译者 郝明义 先生(《越读者》的作者),他在44岁的时候读到这本《如何阅读一本书》,一口气读完之后,一是觉得羞耻,觉得自己身为一个出版人,整日与书为伍,却在44岁的时候才读到这本书,如果能够在青少年时期就读到,那么能少走多少冤枉路;二是觉得何其有幸,正是因为有了之前二十多年在出版行业的经验,以及在阅读过程中遇到了诸多的困惑以及思索,才能够在读《如何阅读一本书》的时候感触深刻,收获颇丰。

《如何阅读一本书》一共分为 4个篇幅 ,第一个篇幅是讲阅读的四个层次以及前两个层次基础阅读和检视阅读;第二个篇幅是讲阅读的第三个层次分析阅读;第三个篇幅是讲阅读不同读物的方法;第四个篇幅是讲阅读的第四个层次主题阅读。

我们主要是从基础阅读的4个阶段、检视阅读的2个步骤、分析阅读的3个阶段以及主题阅读的5个步骤来介绍本书。

一般来说我们阅读的目的有三个, 获取知识、收集信息和消遣娱乐 ,阅读目的决定了我们的阅读方式,但是阅读效果取决于我们在阅读上花了多少的努力和技巧。阅读就像是跟着一个缺席的老师在学习,当我们知道如何去读,才能真正的读懂,因此在增进阅读技巧之前,先要知道阅读层次的不同。

阅读一共分为四个层次, 基础阅读、检视阅读、分析阅读、主题阅读。 层次与种类是不同的,种类是相互割裂的,但是层次却是高层包含着底层,层层递进。

第一层:基础阅读。 也可称为初级阅读,基本上脱离了文盲的状态,获得了初步的阅读技巧,这个层次一般是在小学的时候完成的。

第二层:检视阅读。 这个层次重点是强调时间,需要在一定时间里抓住一本书的重点。

第三层:分析阅读。 这个层次需要完整的、全盘的阅读,甚至是在无限的时间内阅读,重点在于理解书中的知识,让知识成为自己的一部分。

第四层:主题阅读 。这一层是阅读中最复杂也是最系统的一种阅读,读者需要阅读多本书,并且能够列举出这些书之间的相关之处,因此主题阅读是最主动也是最花力气的一种阅读。

处在这一层的阅读者,也只是精通了这一层而已,可以自己阅读,并且准备好要学习更多的阅读技巧,但是还不清楚如何超越这一层,去做更进一步的阅读。

检视阅读才算是真正的进入阅读的层次,检视阅读一共分为两个步骤。

一是有系统的略读或粗读。

这种方法就是一种非常主动的阅读,读者就像是一个侦探一样,随时保持着敏感,从书中找寻相关主题来确定这本书是否有继续看下去的价值,这样能够帮助我们节省大量的时间。

二是粗浅的阅读。

什么是粗浅的阅读,就是你在阅读一本书的时候,尤其是一本难度比较大的书,从头到尾先读一遍,碰到不懂的地方不要停下来查询或者是思索,把注意力放在能够理解的部分,略过那些不懂的地方。

使用粗浅的阅读方法从头到尾的阅读完一本书,即便是理解的只有50%或者是更少,那么在第二次阅读的时候,再次碰到第一次被略过的地方也能增进理解,如果说只是阅读一遍,以后不再重读了,那么针对一本难度很高的书了解了一半总比在阅读的过程中遇到困难就放弃而导致什么都不了解要好得多。

我们在说到检视阅读的时候,说重点强调时间,而上述所说的两种方式都是需要快速的阅读,不论多么难读的一本书,在无关紧要的部分都可以读的快一点,而在重要的地方则需要慢慢的阅读。

作为一个自我要求的读着,首先要是一个主动阅读者,那就是在阅读之前要提出问题,在阅读的过程中自己必须要尝试着去回答问题。因此,在分析阅读这个层次中分为三个阶段:

第一个阶段: 了解整本书在说什么,要寻找到这本书的主题,作者是如何通过这个主题来展开的。

第二个阶段 :诠释一本书的内容,主要是作者通过哪些想法、声明和论点来传达信息的。

第三个阶段: 如何去评论一本书,这本书说的有道理吗,是全部有道理还是部分有道理,想要回答这个问题,首先要理解书中的内容。

分析阅读似乎是一个比较复杂的过程,书中也指出了,以上这些规则都是比较理想化的阅读,没有多少人会使用这样的方法来阅读一本书,即便是使用以上这些方法,可能也没有办法使用这些规则来读许多本书。

但是这些规则是衡量一个人阅读层次的理想标准,当我们说一个人读书读的好,不应该用阅读数量来衡量,而应该用质量来衡量。

当我们在检视阅读这一层已经阅读了一定量的书,并且了解了书中所谈的主题以及内容之后,也明确了自己感兴趣或者是想要研究的主题,那么这个时候就适合使用主题阅读,我们来看看进行主题阅读有哪些步骤?

主题阅读其实就像是集合了不同作者针对某一个主题进行的一次会议,各种意见的不断谈论和碰撞,直到问题的清晰明了,而进行主题阅读的阅读者就是会议的主持者,把握着整个会议的节奏。

主动的阅读,不仅能够增长我们的知识,帮助我们更好的工作和生活,更能够帮助我们的心智保持活力和成长,心智就跟肌肉一样,如果不经常运用就会萎缩。

一个人30岁左右,身体的状态达到了巅峰,但是随着时间的推移,状态会越来越不好,但是我们的头脑却可以无限地成长和发展下去,所以我们的心智不会因为达到了某个年龄而停滞不前,除非我们的大脑停止了转动。

因此我们每一个人都应该学会阅读,并且寻找到对自己具有特殊价值的书,在书中遇到自己,让书陪伴着我们一起成长。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