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生断言她活不过50岁,她气得回家制定“3不原则”,活到了93岁

如题所述

第1个回答  2022-07-20

说起民国时期的女子天团,第一时间想到的可能会是“宋氏三姐妹”,宋家姐妹三人都是赫赫有名的才女,但是另一家的女子也同样出名, 那就是苏州著名的“张氏四姐妹”。

姐妹四人是民国时期有名的才女,张家也是苏州城里的名门望族,在古典文化的熏陶下成长起来的气质美女,个个都是人中翘楚。

1909年的夏天,张允和出生于安徽合肥。

刚刚出生的张允和就遭遇了不测,她被脐带紧紧绕了三圈,出现了窒息反应。

张允和出生之时,已经不能够和其他的孩子一样有哭啼声,基本被当成了死婴,张家人十分担心小允和的安危。

这时张允和的祖母想到了一个偏方,她马上找来水烟。张允和的祖母拿着水烟去喷小允和的鼻子,烟雾瞬间刺激到小允和,这才使得小允和缓了过来。

看到小允和的嘴巴和鼻子抽动了两下,张家人放下心来,喜极而泣。

可能出生时的不幸也就奠定了张允和充满磨难的的一生。

张允和从小生得瘦弱,她的脸和五官长得都很小。

少女时代的张允和浑身上下都被温润的书卷气所包裹着,白皙秀丽的面庞之上戴着一副圆框眼镜,留着刚到耳屏处的学生头发,由于从小出生的时候身体就不是很 健康 ,所以张允和的身型一直十分单薄。

在晚清到民国初的这段时间里,人们的普遍审美是偏病态的,他们心中的美人就是《红楼梦》中林黛玉那样的,娇滴滴的林妹妹。

张允和的外形正和林黛玉相像,人们纷纷夸赞她为美女。

张允和听到别人把她比作林黛玉,她心中是极为不悦的,她和林黛玉的个性相差十万八千里。

所以张允和是十分讨厌林黛玉那种为情所困,整日哭哭啼啼的个性的。

张允和个性活泼,从小喜欢上蹿下跳,今天扯妹妹的头发,明天踹妹妹的凳子,她还爱给其他人起外号。

张允和小时候教妹妹张充和读书识字,还要给妹妹改名,改为王觉悟,希望妹妹睡一觉醒来就觉悟了。

张允和还要把给妹妹起的外号缝到妹妹的书包上,张充和看到之后非常生气,于是两人大吵了一架,张充和拿起剪刀把这几个字给剪了。

张允和幼时学习昆曲,她的姐妹都喜欢杜丽娘,唯独张允和喜欢关公,她喜欢这个喜爱行侠仗义的大汉。

张允和的曾祖父张树声是一个赫赫有名的大人物,他在清朝时期曾经担任过两广总督和直隶总督。

张树声在剿灭太平军的战役中功勋卓著,他是淮军中数一数二的大人物。

张家的名气一直很大,也是人才辈出,一直在朝廷担任要职,直到张允和的父亲张武龄这一代。

张武龄无心做官,他认为父辈所做的都是些费力不讨好的事情,于是他开始专注发展教育学,成为了教育家。

张允和的父亲是一位推进民国时期女子教育的先行者。在张武龄的教育下,张家的四姐妹都出落的标致又落落大方。

张武龄担心家人在合肥继续待下去会沾染上贵族子弟爱慕虚荣的恶心,同时担心会受到旧式思想的荼毒,一家人举家从合肥迁往苏州,最终决定在这个清净的江南水乡定居。

张武龄对于四个女儿的教育主要以传统教育为主,但是也并不干涉她们接受外国的新思潮。

所以在当时,张家四姐妹可以称得上是进步的女性,她们独立、坚韧有着最美好的品格。

张家颇有名望,家里的四个女儿不仅长相漂亮还富有才学,不少大家族都想要和张家联姻。

叶圣陶先生还曾经讲过一句话,“九如巷张家的四个才女,谁娶了她们都会幸福一辈子。”

张允和在家中排行老二,她的性格果敢,敢爱敢恨,思想独立,不惧人言。

张允和在事业和爱情上都以个人感受作为评价标准,她的性格最为外露。

在当时那个年代,是非常讲求门当户对的,但是张允和不注重这些,不顾一切地嫁给了周有光。

其实周有光也算不上什么等闲之辈,他的祖上都很有威望,只不过到了他这一辈开始家道中落。

周有光家并不富裕,他的上面还有四个姐姐。周有光的父亲在他年纪很小的时候就抛弃了他们,周有光的母亲独自一人把周有光姐弟抚养长大。

那时候女人上学又不是很容易,所以周有光的母亲和姐姐们就把全部的爱寄托在周有光的身上,她们辛辛苦苦地把周有光供成了大学生。

张允和和周有光算得上是青梅竹马。

1916年,十岁的周有光举家搬到了苏州,他们住的位置正好在张允和家的旁边。

周有光的妹妹周俊人和张允和是乐益女中的校友。

十六岁的张允和去同学家玩耍就认识了周有光,那个时候张允和在读初中三年级,而周有光正在读大学。

两人从相识到结婚,中间经过了八年的时间,两人的感情也是一波三折。

少年时期的周有光就对张允和暗生情愫,而张允和却对他的爱东躲西藏。

每当周有光去张家找她,张允和都要吩咐管家告诉周有光自己不在家。张允和的次次回避,使得她在同学中间落得一个“温柔的防浪石堤”的绰号

直到后来张允和去到上海中国公学,周有光也在上海圣约翰大学读书。

就这样他们在异地重逢,只不过此时他们也还没能成为伴侣。

后来周有光到杭州民众教育学院教书,张允和原本是在上海读书的,受到战争的影响,张允和就到杭州的之江大学借读,就这样,两人最终才走到一起。

恋爱后的二人一到周末就会去西湖玩,西湖是最适合谈恋爱的地方。

他们曾经一同去往杭州灵隐寺,他们从山路步行上去,身后边还有一个和尚。

他们走累了,就靠在一棵树旁边坐下,和尚也跟着坐下来,然后听着张允和夫妻谈话。

和尚看张允和鼻子长得高,以为她是外国人,和尚就问周有光,“这个外国人来中国几年了?”。

周有光开玩笑回答,“她来中国三年了。”

和尚听了点点头说,“怪不得她的中国话讲得那么好。”

夏天周有光请张允和到上海听贝多芬的交响乐,他们在法租界的法国花园里,躺在躺椅上听。

当时为买张票,花了很多钱,结果张允和听了一会之后睡着了。

最初周有光对这段感情有过自卑,他曾经给张允和写信,“我很穷,怕不能给你幸福。”周有光坦白了自己的家境贫寒,不能保证自己将来能够带给张允和幸福。

张允和毫不在意,豪门小姐的名头对她来说,不是限制她发展和追求的理由。

为此,张允和给周有光回复了一封长达十页的长信,中心思想就是“幸福是要自己去创造的。”

张允和的父母也是极为开明,主张儿女恋爱自由。

1933年4月30日,张允和与周有光在上海举行了一场简朴的婚礼,张允和是四姐妹里最早结婚的。

结婚后的张允和和周有光生活得和和美美。婚后的张允和主要还是在教书,她写文章有一种浑然天成的才气。

当年有报纸邀请张允和编写副刊,她写了一篇《女人不是花》,在当时传播甚广。

婚后五个月,夫妻二人踏上了日本留学之旅。

去到日本以后,张允和主要攻读日本文学,而周有光学习 社会 经济学,并且拜日本教授何上肇为师。何上肇在当时对于中国左翼知识分子的影响很大。

张允和不久之后发现自己怀孕了,不得已提前回国。

周有光崇拜的老师何上肇被日本政府迫害,从而被捕入狱。周有光当时就读的京都帝国大学还不承认中国的同等学力,周有光自觉再待下去没有意义,也就回了国。

1937年,随着抗日战争的爆发,一切和谐与安宁都被打破。

正是由于身处战争时期,张允和掩藏在柔弱外表之下的坚毅性格迸发出来。

战争期间,周有光因为工作原因无法一直守在妻儿身边。为了躲避战乱,张允和带着年幼的孩子和年迈的老人多次搬家。

根据记载,她当时至少经历了十次大搬家和二十次小搬家。

1941年5月的一天,他们的小女儿小禾突然说肚子疼,又发起了高烧。

周有光出差了,张允和只能自己带着女儿前往医院,小禾得了盲肠炎,她的肠胃出现了溃烂和感染。

盲肠炎虽然在今天诊治的难度不算大,但是在当时还没有有效的治疗方式。

无助的张允和只得每天看着女儿在病床上被病痛折磨,她看着心痛又无能为力,丈夫也没在身边。

病痛持续了两个月之久,看着孩子忍受剧痛直到死去,对她来说简直就是酷刑。

之后张允和的父亲去世,短短四五年的时间里,她经历了亲人去世,保姆也病死了,还有人将她和家人迷晕了,再入室盗窃。这是张允和人生中最为黑暗的一段。

时间又过去了一年半,张允和带着家人搬到了成都。

在成都的战火中,她的儿子突然被流弹击中。子弹穿过了他的腰部,他的内脏上被打出了六个洞。张允和的丈夫周有光,此时正在重庆。

张允和只得和女房东一起,连忙将儿子小平送往空军医院,为了照看儿子,张允和三天三夜都没有合眼。

医生对小平的情况也没有把握,他们不能确定小平能否挺过来,张允和的生活再次陷入黑暗。

当周有光赶回家的时候,儿子小平已经脱离了生命危险。

张允和后来在书中写下了对婚姻生活的描述,:“大部分危机总是留给女人去处理。”,这不是抱怨之辞,只是实话实说。

张允和就是靠着这股硬性子,带着全家老小和周有光一起迈过了人生一道又一道的坎儿。

抗战时期缺少医生和药品,张允和不忍心看百姓受苦,她虽然没有学过专业的医学知识,但是也开始当起了医生。

就这样,张允和凭借一点点的卫生常识,开始了无证经营。张允和给百姓开药,给小孩子种牛痘,开刀挤疖子,甚至还帮人接生孩子。

张允和真的是做什么都能做好,曾经帮助孕妇从难产转为顺产,人家感激不尽,甚至想让孩子认张允和做干妈。

1953年,年仅44岁的张允和心脏病突发,在医生的全力抢救下才挽回了一条命。医生对她说她很有可能活不到第二年。

张允和放不下自己的丈夫和孩子,她难免担心起自己的身体状况。

回到家中,张允和给自己定下了“三不原则”,即“不用自己的过失去得罪家人”,“不拿自己的过失来惩罚自己”,“更不要拿别人的过失来伤害自己。”

通过严格遵循着“三不原则”,张允和面对疾病秉持着乐观积极地态度,她依旧像往常一样,一边相夫教子,一边读书来充实自己的生活,最后张韵涵的身体状况奇迹般地好转了。

张允和的心脏病并没有进一步的发展和恶化,她的心境也因为这几条原则发生了很大的变化。

对于医生所说不仅是没有应验,她比一般人活的更久,一直活到了93岁,

战后二人又赶上了文革,一家人分隔两地,一直到1971年,张允和和周有光才得以团聚。

晚年的周有光和张允和的感情更为恩爱和甜蜜。

张允和回忆起自己和周有光的第一次握手,她说:“当我的一只手被他抓住的时候,我就把心交给了他。”

张允和喜欢喝咖啡,周有光喜欢喝茶,最后两个人就商量着早上一起喝茶,下午一起喝咖啡。

夫妻二人在饮用时会“举杯齐眉”,就是把杯子举上眉毛的位置,以示敬重。

周有光是我国著名的语言学家,还是汉语拼音之父。 周有光是建成桥梁的硬石,是助力成长的园丁,他让祖国的希望启航的风帆。

张允和则是中国昆曲文化的传承者,她续写了《昆曲日记》,研究昆曲的唱腔、音韵、吐字、行腔,著有几十万字。潜心研究昆曲的同时,她还负责编辑杂志《水》。

后来互联网兴起,张允和紧跟潮流学起来电脑打字。

当时张允和已经86岁了,她不认识汉语拼音,她只能只能查字典一个字一个字地标注拼音。

拼音是周有光的强项,这时他开始耐心地教给妻子,张允和打出来的每一个字都有周老的功劳,特别是她最先学会的三个字就是“亲爱的”。

年老的张允和依然爱美,她每天会仔细地梳洗,仔细地穿戴,还会询问妹妹,自己美不美。

然而生离死别总无情,2002年93岁的张允和因突发心脏病离世,她永远地离开了周有光。

在妻子与世长辞后,周有光在一片散文《窗外的大树》中写道。他说,“两椅一几,我同老伴每天并坐,红茶咖啡,举杯齐眉。”

张允和去世后,周有光就将书房里的两椅一几换成了一张沙发,到了晚上,他就直接蜷缩在沙发上入睡。周有光不愿意回到卧室面对空床。

2017年1月14日,周有光辞世,享年112岁。

张允和先生如果生活在今天,她仍旧算的上是进步女性。

现代 社会 会动不动宣传独立女性,但其实有些观点是过于偏激的,女性独立并不完全等同于女强人。

独立女性不是不可以示弱,不可以哭,这同样是在给自己加上了枷锁。独立是思想与人格的独立,与外界 社会 相通而不相融。

张允和先生是从旧时代走出来的新时代女性,她用自己的一生践行着女性的独立精神,也在为 社会 传递星火与希望。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