破窗效应

如题所述

第1个回答  2022-06-08
1969年美国斯坦福大学心理学家菲利普·辛巴杜做了一个实验。

辛巴杜找来两辆一模一样的汽车,然后将它们分别停放在两个地方。一辆停在加州帕洛阿尔托的中产阶级社区,另一辆停放在了相对杂乱些的纽约布朗克斯区。

然后,辛巴杜对停放在布朗克斯的那辆车做了一些处理,他将车牌摘掉,又把车的顶棚打开。

结果,放在帕洛阿尔托的那辆车,停放了一个星期,无人理睬,而停放在布朗克斯的那一辆,当天就被人偷走了。

一周后,辛巴杜用锤子打碎了剩下的那辆车的车窗玻璃。结果,原本停放了一周都无人问津的车,不到半天就被人偷走了。

后来,政治学家威尔逊和犯罪学家凯琳根据辛巴杜的这项实验,提出了著名的“破窗理论”。即如果有人打碎了某个建筑物的一扇窗户,而这扇窗户没有得到及时的修缮,那么别人就会很自然地打碎这座建筑物的其他窗户。

这就是“破窗效应”的由来。

这个破窗效应现象在生活中随处可见。有一次我在福田口岸的扶手电梯与墙壁之间形成的一个平台角落里,看到有人随手扔了两个酸奶杯和一点纸巾,我当时想这个地方被人扔了垃圾估计会有很多人接着扔。果然等我几个小时返回到原地,那个角落已经扔满了垃圾。

HK暴乱的时候,街头的红绿灯、地铁刷卡机、Pos机、商店玻璃都被打碎,铁栏杆和地上的砖块都被人拆下来,这也是破窗效应,一旦没修复一块地方,看着破破烂烂,有的人就觉得也不差我再来打碎一个,反正政府也来不及管,不用承担什么责任。

在人际交往上,也会有符合“破窗效应”的行为。

我前几年都住在杭州,HK的房子租出去叫朋友代为照管。我为了感谢她除了在她那里买了五六份保险还每次来香港买衣物送给她和儿子,吃饭一律我买单、超市购物她也会顺便搭车放进我的购物篮,让我付钱买一些零食,2011年问我借了1.5万到现在也没归还。这些其实就是我的不会拒绝、不去及时修理人际关系造成的破窗结果。

以前我和先生在杭州从事的是医院生意,跟医院关系比较熟。我的亲戚有生病一律叫我陪去医院,从挂号开始一路陪着,朋友要看病也打电话叫我们关照,苦不堪言!直到我逃到HK才算摆脱三陪,这其实也是我不会拒绝造成的破窗效应。

因为我总是觉得能帮就帮,不帮会被别人背后乱说无情冷血。我太在乎别人的评价,就会活得累。而他们觉得找我帮忙很容易,不需要承担什么责任和回报,而找别人帮忙不一定成功还需要给予回报,所以理所应当找我帮忙,不帮忙反而是我的不好。如果我从一开始就懂得拒绝或者发出声明,只此一次下不为例,也就不会有这么多烦恼。

所以大胆说“不”,是我给自己修理的一扇窗!
相似回答
大家正在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