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致性评价过了,是否意味着药都一样了?

如题所述

第1个回答  2022-07-20
今天来谈谈一致性评价的问题,所谓一致性评价,就是仿制药需在质量与药效上达到与原研药一致的水平。中国最早开始提出一致性评价是在2013年,CFDA发布了《仿制药质量一致性评价工作方案》。那一年也是我刚踏入大学的第一年,从那时起,一致性评价这个词,在我大学的四年中一直环绕着。药理、药化、药剂等等,各种药学相关的课上,老师一次次提起一致性评价,当时我也认为,一致性评价对中国医药历史具有划时代的意义。

这些年,我也亲眼目睹过很多劣质药的问题,比如我的弟弟,急性咽炎引起高烧不退,去三甲医院给打了头孢,病情控制的很理想,出院到家门口的卫生室继续治疗,打的是同样的药,但只不过是不同厂家的,结果,打了2天,弟弟连续精神状态特别差,重回医院,再打,又正常了。

再比如,意外拉肚子,吃了某小厂生产的蒙脱石散,几乎不起作用。吃某大厂生产的,一顿就止住了。

我也曾认为,一致性的评价,会让这写劣质的药物彻底消失,但是,理想在现实面前确是不堪一击。为了推行一致性评价,陆续有政策推出,以此鼓励药企积极投入一致性评价工作当中,尤其是后来的4+7和带量采购,让很多药企钻起了规则的漏洞。

为了抢夺市场,占领先机,有些厂家可能会人为干预临床试验,因此,我们回到第一个问题,一致性评价过了,是否意味着药都一样了?答案是不一定,一致性评价失败的(注意,是失败的,不是未通过的,这是两个概念后面会讲),一定是有问题的,但是一致性评价过了的,也不一定都是好的。

这就带来一个问题,这些质量和药效并不好的产品,通过一致性评价之后,它可能有更多机会凭借更低的成本来竞标,从而占领市场,这可能有违初衷。

同样是过了一致性评价,仍然存在差异,假设这些临床实验都是没有问题的,仿制药也达到了原研药的水平,但是,不可否认的是,国内也确实有些仿制药做的非常好,甚至超过了原研,这就好比,原研药是80分,大家过了一致性评价之后,有的80分的,还有的能做到90分。

还有一部分药企,他们药品做的非常好,但是一旦过了一致性评价,他们的成本可能不占优势,无法以更低的价格竞标,这其实对他们来说是不公平的,为此,这种企业,为了保住自己的市场,唯一能做的,可能也就是推迟一致性评价。

我们都曾幻想一致性评价能让中国的医药市场有个翻天覆地的变化,但从现在的趋势来看,有改善,但一定程度上还是需要患者凭借经验来选择。比如整体趋势上,同一个药,价格高的厂家,还是会更好一些。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