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不能承受的生命之轻》

如题所述

第1个回答  2022-06-09
2017.8.10 ~ 2017.8.20

L’insoutenable Legerete de l’etre

不能承受的生命之轻

Milan Kundera | 米兰·昆德拉

作者写到重与轻的对立是所有对立中最神秘、最模糊的。

文中einmal ist keinmal 是一句德国谚语,意为一次不算数,一次就是从来没有。只能活一次,就跟根本没有活过一样。

托马斯说:她(特蕾莎)是被别人放在篮子里,顺水漂流送到他(托马斯)身边的。他总把她比作涂了树脂的篮子里的孩子 。

第一部第二章写到:

如果我们生命的每一秒钟得无限重复,我们就会像耶稣被钉死在十字架上一样被钉死在永恒上。在永恒轮回的世界里,一举一动都承受着不能承受的责任重负。这就是尼采说永恒轮回的想法是最沉重的负担(das schwerste Gewicht)的缘故吧。

重真的残酷,轻真的美丽?

到底选择什么?是重还是轻?

巴门尼德答道:轻者为正,重者为负。

是对是错?

只有一样是确定的:重与轻的对立是所有对立中最神秘、最模糊的。

如果生命的出次排练就已经是生命本身,那么生命到底会有什么价值?正因为这样,生命才总是像一张草图。但“草图”这个词还不确切,因为一张草图是某件事物的雏形,比如一幅画的草稿,而我们生命的草图却不是任何东西的草稿,它是一张成不了画的草图。

其实老实来讲,这本书和霍乱时期的爱情一样对我难以理解,也许是因为没有到年龄,没有丰富的人生阅历也没有经历过感情的跌宕起伏,所以理解不了如此深刻的爱情。就如韩寒的电影〈后会无期〉里说的:你连世界都没观过,哪来的世界观?我连爱情都没有,哪来的爱情观。

托马斯常对情人们说:谁无感情投入,谁就无权干涉对方的生活和自由,唯有这种关系才能给双方带来快乐。

他请萨比娜替特蕾莎在布拉格找一份工作,为了减轻痛苦他给特蕾莎找来了一条名叫卡列宁的小狗。(名字来源于特蕾莎从波西米亚带来的一本安娜·卡列尼娜的书)在苏黎世特蕾莎因受不了托马斯继续和其他女人有人一人独一又回到布拉格。 人只有一次生命,绝无可能用实验来证明假设,因此他就永远不可能知道自己情感所左右到底是对是错。 所以托马斯因受不了自己内心的煎熬与纠结,最终还是驱车回到了布拉格。

他说是六次偶然把特蕾莎带到他的身边来。

七年前,在特蕾莎居住的城市医院里,偶然发现了一起疑难的脑膜炎,请托马斯所在的科主任赶去急诊。但是,出于偶然,科主任犯了坐骨神经病,动弹不得,于是便派托马斯代他到这家外省医院。城里有五家宾馆,可是托马斯出于偶然在特蕾莎打工的那家下榻和,还是出于偶然,在乘火车回去前一段时间,于是进了旅馆的酒吧。特蕾莎又偶然当班,偶然为托马斯所在的那桌客人提供服务。

不期而遇的事情给我们带来的是天真的快乐。所以这六次的偶然六次的不期而遇也许恰恰应证了命中注定。

出于同情爱一个人,并非真正爱他。 ​​​

不知道特蕾莎是真的因为爱托马斯还是只是把他作为她摆脱母亲摆脱小酒馆恼人的酒鬼的手段。

不知道托马斯是因为真的爱她还是当她躺在身边紧紧抓住他的手让他不能像送其他情人一样把她在半夜送走。

不知道弗兰茨离开戴眼镜的女学生去进军帮助内站的柬埔寨是为了让萨比娜高兴看到他还未忘记他还是只是为了给自己内心未了却的一个希冀。

不知道玛丽·克洛德料理弗兰茨的后事是为了让生前从未属于过自己的弗兰茨补偿她所有的的痛苦还是因为爱他。(她将葬礼上的黑衣做成了婚纱或者说想象成了婚纱)。

他(托马斯)死了,他和她(特蕾莎)一起。她承认她用托马斯所不能承受的方式逼他,她也许就是他的软肋。

他从外科主刀医生到玻璃擦洗工到乡间卡车司机,她也许是促成者,他心甘情愿。

她说对卡列宁(狗)的爱是一种无私的爱,因为她对卡列宁无所求。她甚至不要求爱。可对托马斯她想改变。(男人总想改变女人,女人亦想改变男人)她养它只是想教它一门基本语言,使它得以与人类彼此理解,从而共同生活。

她每天带它(因病痛被迫安乐死)买早饭散步,循环往复。她爱它胜于他。

人类之时间不是循环转动的,而是直线前进。这就是为什么人类不可能幸福的缘故,因为幸福是对重复的渴望。

                                              ——不能承受的生命之轻

附: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