听樊登《人生只有一件事》有感——会是什么呢?推荐你也来听

如题所述

第1个回答  2022-07-14
        人生只有一件事,那么会是什么呢?看到这个题目会有两种想法,一种是会以为这是一类畅销书,另外一种呢可能会迫不及待觉得书中会给我们一些思考。很幸运的是,两种想法都没有,就去打开视频听樊登老师和作者金惟纯的关于这本书的对谈。(此刻不免想到前不久看樊登老师邀请100岁的《西南联南大学求学记》的作者许渊冲的那一期,后来不久老先生已逝世,致敬老一辈和先辈们)。这两位作者性格不一样,但是无论身处战乱还是经济发展时期,也有共同点:人生只有一件事——把自己活好。当然这本书作者让我联想更多的还是《扫除道》和《正念的奇迹》,人生三件事:自己的事,别人的事,老天的事。人不要活颠倒去老管别人的事,去纠结老天的事,而是做好自己的事。“不怨天,不尤人,下学而上达”——《论语·宪问》

这是#樊登读书·听书打卡 D7#

阅读时间:7.12——7.13

阅读书目:《人生只有一件事》

阅读笔记:很多对话,很多好多句子都想铭记在心,但这句“在关系中其实只有两个念头:第1个叫做我想不想跟你在一起?第2个是在一起一段时间,我想不想跟你一样?”,这句话无论是在亲子关系、夫妻关系、同事关系等,都是最本质的一条线,这让自己最主要的还是给了自己一个很大的方向。

        作者提到在有一次年终总结时非常真诚:承认自己一无是处的时候,是自己和公司的一个转变的开始。这个认错不是降低自己的价值,而是心生惭愧心。给自己一个更高的标准,不是内疚不是自我贬低,而是有热情,有力量,心生欢喜去承认自己的状态,去接受自己。很多人会抓大放小去只接受自己小的那一部分错误,这其实也是一个开端,可以慢慢从最小的事情去做,慢慢的把最不能接受的那部分也去承认,只有这样子才能发挥力量。

      人们常说:不要把你公司里的那个样子带回家里,也不要把家里的那样子带回公司,其实这就是带着面具生活,成为了假人,写假装很有文化的文章,说假装很有水平的话…这并不是人们想要的。这一点也是我自己感触特别深,一方面我很真实,真实到觉得自己太幼稚,一方面有时说话为了不被人听出/看出自己很没水平,不由得琢磨文字,最后说的言不由衷,甚至可以说看不懂,当然跟表达能力也高度相关。

        作者提到“妻子老是跟他说关于二女儿不愿意照顾三女儿,没有爱心,以后可咋办的这个例子”,作者每次找二女儿谈话都解决不了,后来想到是自己回家后只顾着跟三女儿玩(三女儿还小),而忽略了二女儿和妻子,于是从这点出发去调整,妻子也就不再说了。这个例子也非常受用,也是家庭里常见的大矛盾——背后可能只需要做小小的改变,包括那个收拾袜子的案例。

        人生只有一件事:活好

        1、学会认错,承认自己的不足。

        2、把生活中每一个不愿意变成愿意。

        3、从小事开始修炼自己的心性。(修细微:小事开始,去坚持)

        4、接受挫折的磨练,会带来更多的人生机会。——多做就赚到了

        5、对自己的事负责,少管老天的事。

修炼的具体入门方法:

1、学不讲道理;2、学感同身受;3、学闭嘴;4、学听话;5、学说话;6、学赞美;7、学感恩;8、学信任;9、学面对脾气;10、学说对不起;11、学不计较;12、学助人;13、学记名字。

最后聊到组织是为共同目标而在一起的,无论是一家人还是公司,那么不忘初心,不要东想西想假人来上班,来武装自己,而是不忘初心去实现当初共同的愿景。而修炼的方法:大家共同修炼,转变内心。摆脱内心的傲慢。一个家庭里父母/长辈开始带着修是最好的,而公司里则是CEO带着修,当然我们自己就从自己开始修。

最后希望如作者金惟纯先生和樊登老师所说:修到欢喜、修到开心,修道接纳、修到谦虚、修到爱自己、喜欢那个自己。

最后奉上这本书的思维导图(与樊登老师和作者金惟纯的对谈不太一样,但很受用)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