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自南宋诗人杨万里的《闲居初夏午睡起二首·其一》
梅子留酸软齿牙 芭蕉分绿与窗纱。
日长睡起无情思 闲看儿童捉柳花。
赏析
芭蕉分绿,柳花戏舞,人情怀也同有景物一样清新闲适,童趣横生。儿童捉柳花,柳花似也有了无限童心,在风中与孩童们捉迷藏。不时有笑声漾起,诗人该是从睡梦中被它叫醒的吧?如此光景,长睡不起也未免可惜了。 第二首诗写作者闲适、慵倦情绪。他想看书,可是刚刚翻开又兴致索然,百无聊赖中掬起泉水去浇芭蕉。那淅沥水声惊动了正在玩耍的儿童,他们还以为骤然下起雨来。这儿以诗人的闲散无聊与儿童的天真烂漫相比较,一个“戏”字,一个“误”字起到相互映衬的作用,而情景宛然,含有无穷乐趣。诗人善于捕捉生活中瞬间的形象和自己偶然触发的兴会,在这两句中也得到生动的显示。 初夏时节,闲居无事,此时奔竞之心尽消,与自然贴近,与儿童贴近,情绪得到交流,有一种说不出的满足。这两首诗反映的就是这样一种微妙的情境,第一首写午睡初起,没精打采,当看到追捉柳絮的儿童时,童心复萌,便不期然地沉浸其中了。第二首写他从书斋来到庭院里,百无聊赖,便捧起水来洒在芭蕉叶上,使儿童误以为下雨。全诗充满生活情趣,炼字也精,像“软齿牙”的“软”字,“分绿”的“分”字,意蕴深厚而不粘滞。
(1)本题考查对诗句内容的理解与掌握.作答此类问题时,一定要在正确理解诗句内容的基础上,结合适当的想象和联想,再用生动的语言再现画面即可.这句诗的意思是:芭蕉初长,而绿阴映衬到纱窗上.用生动的语言拓展描写即可.(2)本题考查赏析诗歌感情的能力.作答此类题目,一定要认真读诗,分析诗中画面,从画面中得出感情即可.本诗描写了乡村初夏的自然风光,字里行间表现了诗人对这种生活的喜爱之情.答案:(1)芭蕉的叶子绿绿的,一片绿阴映照在了纱窗上(2)恬静闲适,(抒发了诗人对乡村生活的喜爱之情)译文:梅子味道很酸,吃过之后,余酸还残留在牙齿之间;芭蕉初长,而绿阴映衬到纱窗上.春去夏来,日长人倦,午睡后起来,情绪无聊,闲着无事观看儿童戏捉空中飘飞的柳絮.。
一年之中我最喜欢的季节是初夏:路旁遮荫的钻天杨;田野上一望无垠的葡萄架;各色野花都开了,红的,粉的,紫的,白的,像秀在一块绿色大地毯上的绚丽斑点;成群的蜜蜂在花丛中忙碌着,吸着花蕊,辛苦的飞来又飞去……此刻的风景告诉人们,初夏来临了……我们小孩子最喜欢的游戏就是玩柳絮,校园里一片片的柳絮翻飞着,我们在课间争相追赶,看谁收到的柳絮多。
老师看到了,笑笑说:“真是杨花豆荚无才思,惟解漫天作雪飞。”我们知道,老师是博学的,常常教我们背诵古诗。
但这一句,却没听过,于是老师便细细为我们讲解。在游戏中,我们也获得了知识。
我们村边的小池塘,是我们玩耍的乐园,每当来到这里看到荷叶钻出水面向我们打招呼的时候,我们于是坐在岸边背诵起老师刚刚教我们的古诗“才露尖尖角,早有蜻蜓立上头”,诗人小时候也会象我们这般无忧无虑吧。岸边的草地上,开着很多野花,有很多的蝴蝶飞来飞去,真是“青虫也学庄周梦,化作南园蛱蝶飞。”
玩够了,都各自回家,路过邻居的家门前,看到满树的杏子黄澄澄的,馋得直流口水,于是四下里看看没人,便踮着脚,轻轻地走进院中,摘了杏子,用衣服兜着,快速的跑开了,坐在路边,吃个不停,那滋味儿,真的是无上的美味。等到回家吃饭的时候,我的牙却咬不动馒头了,妈妈说,我这是倒了牙,不得了,杏子吃得太多了。
晚上看书,居然看到写过《小池》的杨万里有这么一句话“梅子留酸软齿牙,芭蕉分绿与窗纱。日长睡起无情思,闲看儿童捉柳花”。
那些古代的诗人小时候也像我这样嘴馋吧,不然怎么会有这么经典的诗句呢。我爱这给我无限快乐的初夏时节。
评语:小作者用自己的独特的视角观察这个世界,用自己的心灵去发现初夏的美,用自己的手书写自己美好的童年生活。文中选材事情虽小,但童趣盎然,使人回味无穷。
【主题】:闲居初夏午睡起二绝句 【题目】:闲居初夏午睡起·其一 【年代】:宋 【作者】:杨万里 【内容】:梅子留酸软齿牙,芭蕉分绿与窗纱.日长睡起无情思,闲看儿童捉柳花.【题目】:闲居初夏午睡起 ·其二 【内容】:松阴一架半弓苔,偶欲看书又懒开.戏掬清泉洒蕉叶,儿童误认雨声来.【赏析】 此诗写作者闲适、慵倦情绪.他想看书,可是刚刚翻开又兴致索然,百无聊赖中掬起泉水去浇芭蕉.那淅沥水声惊动了正在玩耍的儿童,他们还以为骤然下起雨来.这儿以诗人的闲散无聊与儿童的天真烂漫相比较,一个“戏”字,一个“误”字起到相互映衬的作用,而情景宛然,含有无穷乐趣.诗人善于捕捉生活中瞬间的形象和自己偶然触发的兴会,在这两句中也得到生动的显示.。
梅子味道很酸,吃过之后,余酸还残留在牙齿之间;芭蕉初长,而绿阴映衬到纱窗上。
这句话出自《闲居初夏午睡起二绝句》是宋代诗人杨万里的组诗作品。
原文如下:
其一
梅子留酸软齿牙,芭蕉分绿与窗纱。
日长睡起无情思,闲看儿童捉柳花。
其二
松阴一架半弓苔,偶欲看书又懒开。
戏掬清泉洒蕉叶,儿童误认雨声来。
白话译文:
其一
梅子味道很酸,吃过之后,余酸还残留在牙齿之间;芭蕉初长,而绿阴映衬到纱窗上。春去夏来,日长人倦,午睡后起来,情绪无聊,闲着无事观看儿童戏捉空中飘飞的柳絮。
其二
松阴之下长着半弓的草苔,想看书可又懒得去翻开。百无聊赖中掬起泉水去浇芭蕉,那淅沥水声惊动了正在玩耍的儿童,他们还以为骤然下起雨来。
扩展资料:
第一首诗写芭蕉分绿,柳花戏舞,诗人情怀也同有景物一样清新闲适,童趣横生。儿童捉柳花,柳花似也有了无限童心,在风中与孩童们捉迷藏。不时有笑声漾起,诗人该是从睡梦中被它叫醒的。首二句点明初夏季节,后二句表明夏日昼长,百无聊赖之意。
这首诗选用了梅子、芭蕉、柳花等物象来表现初夏这一时令特点。诗人闲居乡村,初夏午睡后,悠闲地看着儿童扑捉戏玩空中飘飞的柳絮,心情舒畅。诗中用“软”字,表现出他的闲散的意态;“分”字也很传神,意蕴深厚而不粘滞;尤其是“闲”字,不仅淋漓尽致地把诗人心中那份恬静闲适和对乡村生活的喜爱之情表现出来,而且非常巧妙地呼应了诗题。
第二首诗写作者闲适、慵倦的情绪。他想看书,可是刚刚翻开又兴致索然,百无聊赖中掬起泉水去浇芭蕉。那淅沥水声惊动了正在玩耍的儿童,他们还以为骤然下起雨来。
这儿以诗人的闲散无聊与儿童的天真烂漫相比较,一个“戏”字,一个“误”字起到相互映衬的作用,而情景宛然,含有无穷乐趣,写出了诗人的恬静闲适,抒发了诗人对乡村生活的喜爱之情。诗人善于捕捉生活中瞬间的形象和自己偶然触发的兴会,在这两句中也得到生动的显示。
初夏时节,闲居无事,此时奔竞之心尽消,与自然贴近,与儿童贴近,情绪得到交流,有一种说不出的满足。这两首诗反映的就是这样一种微妙的情境,第一首写午睡初起,没精打采,当看到追捉柳絮的儿童时,童心复萌,便不期然地沉浸其中了。第二首写他从书斋来到庭院里,百无聊赖,便捧起水来洒在芭蕉叶上,使儿童误以为下雨。全诗充满生活情趣,炼字也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