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鹿塬的名称来历

如题所述

第1个回答  2016-06-01

白鹿塬因有白鹿出现而名,根据《后汉书·都国志》载:“新丰县西有白鹿塬,周平王白鹿出”。《水经注》、《太平寰宇记》也有“平王东迁时,有白鹿游于此塬,以是名。”
西周末期、西方犬戎部落对已经开始走向衰败的西周镐京都城造成严重威胁。周幽王被犬戎杀死后,新登基的周平王因镐京无险可守,岌岌可危,乃与大臣商议,决计另行择地建都,不日,平王便带领执掌星象扶乩等大臣们,在大队卫士的簇拥下,向东涉过滔滔的滋水河、登上平展展、荞苍苍的一座原上。此原三面环水,一面接南山;从原上向西北可以.瞰制广阔的渭河平原,东南依靠终南山,进退可据,军事地理位置极为有利。平王过去曾随幽王来原上围猎,这次上原的目的是想在原上周走一遍,决定是否在次原上修建都城。周平王一干人马从原西头向东,浩浩荡荡一直走到原东头。这时天色已晚,便择一处古柏苍郁、花香扑鼻的小岸边一所庙宇设下行宫,结队扎营。
翌晨破晓,平王忽被外边的一片惊呼声吵醒,出寺门一看;只见东南方向的崇山峻岭之间,一团祥光瑞气环绕着一个雪白之物冉冉而来!刹时已看清这东来紫气的中心原是一只通体雪白的神鹿,除一双眼睛象闪着亮光的红玛瑙外,全身无一根杂毛。白鹿口含一枚灵芝,四蹄飘云生风,忽攸而至。这只白鹿是受天帝旨意,专来此原消灾播福的,这时白鹿突然看见了旌旗猎猎、喊声雷动的周王卫队,猛吃一惊,那口中所含的灵芝便掉落到小谷中,白鹿随机变扭头向西南方向疾驰而去。平王随父射猎多年,从未看到也未听说过如此奇鹿,立即传旨卫队快骑,紧随白鹿去向拼命追赶。追到一个沟坡时,白鹿见再向前就要到南原坡了,变忽又折头向西北而去。那里有一座孤零零的小庙,周围没有村庄;白鹿绕庙一周,见骑队追了上来、有继续向前奔跑十多里地,来到一个稀稀落落的村庄。村边有一座女娲祠,不远有两株相依相抱的苍柏,白鹿便于双柏树下的草从中小憩起来。刚一打盹,平王的卫队已蜂涌跟至。白鹿受惊而起,闯入村中,左冲右突迷失了方向。于是又折而向南,从西原下了原坡,进入浐河谷道的苇篙丛中,忽攸之间便无踪无影。
人们惊奇的发现:凡白鹿经过的地方,祥光照及的地方,尽皆一片郁郁葱葱,草木茂盛,百卉竟开,毒虫殆尽,疫疠灭绝,六畜兴旺,人寿年丰。人们为了纪念这只带来吉祥康乐白鹿,从此便把这原起名为白鹿塬:又把白鹿在东南方向经过的沟称为鹿走沟,绕行一周的无村庙(今吴村庙)起名鹿走村、鹿走镇,把白鹿小憩过后迷失方向的村叫迷鹿村,把白鹿迷路后跑到的原坡起名为鹿到坡,把白鹿最后从西原下坡进入滻河川经过的村叫神鹿坊;此后白鹿原上祭奉神鹿的白鹿寺、白鹿观、白鹿庙、白鹿祠也纷纷建立起来;白鹿从南山出来最先踏上白鹿原的地方即今安村镇的韩寺村,古时在此建有白鹿寺,附近的村也有白鹿观;当年白鹿遗落灵芝的小谷,今安村镇聚仙坊村南边的沟道直到现在仍生长着灵芝。白鹿原古时又称为万寿山,自从白鹿出现,塬上便成为五谷的粮仓,即使遇到干旱,只要能长出幼苗,总会有一定的收成,因此白鹿塬从那时起,变流传下一句民谚:“白鹿原,长寿山,见苗收一半”。
且说周平王与王宫卫士及大臣们,一路追赶白鹿不及,眼睁睁见这样一只奇鹿从眼皮下逃走,快快回到镐京王宫,懊恼不已。这时那些星象,易卜大臣和方士一齐上前奏道:“大王勿恼,那鹿并非凡间所有,实乃上天为大王传讯吉兆,应我王开建新基大利,百代顺昌;臣等昨观星象,推演卦形,占卜吉凶,皆已测得白鹿出现之源乃一龙脉所在,实为建立新都之风水宝地;如在此原建都,定可保王业永固,千秋万代兴盛不衰。”平王听罢大喜,当即传召建工大臣,择日兴工动土,要在这原上兴建比镐京大数倍的王宫。
再说这古老的鹿塬下,其实并非龙穴,而是潜藏着一条数千年修成的神鲸。这条神鲸得厚土津润,与白鹿塬同浴天地精华,相依相安,共享福泰。不料这一日,神鲸被强烈的震动惊醒,只见千军万马在原上开基垒石,夯土伐木,知道周王要在原上建造王宫都城。神鲸非常惊惧!如此巨城怎样能负起?若不立刻逃走,必将困死原下!于是神鲸洒泪告别这个几千年的故居,连夜向西逃去。于是白鹿塬便从东到西拉开了一条巨大的深沟。据说此沟形成之初,水涌数十丈,水色黑绿,巨龟蛟龙腾跃其中,轰响如雷,数月后大水方退,人们说这是神鲸悲愤之气所致。从此,平坦的白鹿塬便被分成南北两半;沟南的面;叫南原,沟北面的叫北原,这条沟也被人们称之为鲸鱼沟。鲸鱼沟的形成,为这单调的旱原增添了一道草木茂密,风光秀丽、溪水长流、鸟鸣鱼欢的水乡译地景色;从此鲸鱼沟水便无私地润泽着世世代代的白鹿原人;人们在沟里摸鱼捕蟹,植苇种稻,畜水罐田。白鹿塬虽未建成王宫都城,却成为后来历代帝王围猎消遣的御园行宫。神鹿和神鲸的故事共同为白鹿原增添了无尽的韵趣和神采。以次引为自豪的白鹿塬人,不知从什么时候开始拟了一副对联:“白鹿原上听鹿鸣,鲸鱼沟畔观鱼跃”,这副对联直到现在仍广泛地出现在年节时鹿原人的大门两旁。
据说,白鹿塬被神鲸拉出这道深沟后,平王在原上修建都城的事也自然告吹了。此时王宫又发生了内乱,一些王戚拉拢部分大臣。欲拥褒姒之子为王,勾结犬戎攻陷镐京。平王率众臣星夜逃往河南洛邑,并于洛邑另建都城,改号东周。从此,便有了传说和史载中的。“平王东迁,有白鹿游于此原”的故事。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