概念同化的基本形式

如题所述

第1个回答  2016-06-01

奥苏伯尔把概念同化分为上位学习、下位学习和并列结合学习三种基本形式。
1.上位学习也叫总括学习,即通过综合归纳获得意义的学习。当认知结构中已经形成某些概括程度较低的观念,在这些原有观念的基础上学习一个概括和包容程度较高的概念或命题时,便产生上位学习。例如,儿童在知道“苹果”“梨”“香蕉”“橘子”等概念之后,再学习“水果”这个概念时,新学习的概念总括了原有的概念,新学习的概念就更具有意义。又如,在学过正方体、长方体等形体的体积计算公式后,学习一般柱体的体积计算公式(V=SH)就属于上位学习。教师在上位学习教学中,要充分发挥概括的作用,认真组织好概括活动,否则难以产生良好的教学效果。
2.下位学习又称归属学习,是一种把新的观念归属于认知结构中原有观念的某一部分,并使之相互联系的过程。认知心理学假定,认知结构本身在观念的抽象、概括和包容的水平方面,倾向于按照层次组织。新的命题或概念的意义的出现,最典型的反映是新旧知识之间构成一种归属关系。即认知结构中原有的有关观念在包容和概括的水平上高于新学习的知识,因而新知识与旧知识所构成的归属关系,又称为下位关系,这种归属学习的同化过程便称为下位学习。这种归属过程多次进行,就导致知识不断产生新的层次,因而也就不断分化与精确化。如先学习词“油”,再学习“汽油、柴油、菜子油、玉米油、花生油”等,学生就会更清楚“油”的意义。归属学习的效率由原认知结构中的观念的形成过程和巩固程度决定。
下位学习包括派生归属学习和相关归属学习两种形式。
●派生归属学习是指新观念是认知结构中原有观念的特例或例证,新知识只是旧知识的派生物。即所要学习的新材料可以直接从认知结构中原有的具有更高包容性和概括性的概念或命题中推衍出来,或者蕴含在其中。在这样的条件下,派生材料的意义很快得以获取,学习比较省力。例如,学生在学习正方形、长方形、正三角形时已经形成了轴对称图形概念。在学习圆时,“圆也是轴对称图形”这一命题纳入或归属于原有轴对称图形概念,新的命题很快获得意义,学生立即能够发现圆具有轴对称图形的一切特征。一般而言,这种学习比较简单,只是通过对事物的具体化便可习得。
●相关归属学习。当新学习的知识从属于原有认知结构中的某一观念,但并非完全包含于原有观念之中,并且也不能完全由原有观念所代表,二者仅是一种相互关联的从属关系时,便产生相关归属学习。例如,已经形成“勤奋学习是热爱祖国”,当前学习一个新命题“保卫边疆是热爱祖国”。新命题类属于原先的“热爱祖国”中,结果新命题获得意义,原有的“热爱祖国”被扩展或深化。即在相关归属学习中,新知识虽然被看作是原有知识的下位观念,但前者的意义并非完全蕴含在后者之中,也不能为后者所充分代表。因此,相关归属学习比较复杂。
可见,派生归属学习是将新知识纳入旧知识中,原有的概念或命题只是得到证实或说明,本质未变;而相关归属学习是将新知识归属于原有的概念或命题时,原有的概念或命题便得到了扩充、深化、限定或精确化。
3.并列组合学习是在新知识与认知结构中的原有观念既非类属关系又非总括关系时产生的。学生在各门学科中对于许多新概念的学习都属于并列结合学习,如学习长度和面积、能量和体积、需求与价格等概念之间的关系,都属于并列结合学习。假定长度和面积、能量和体积为已知的关系,当前要学习需求与价格的关系,这个新学习的关系既不属于下位学习,也不属于上位学习,但它们之间仍然具有某些共同的关键特征,如命题关系中后者的变化受前者的变化的影响等。根据这种共同特征,新关系与已知关系并列结合,新关系就具有了意义。
当学生已经获得了几个包摄程度相同并且彼此之间相互关联的概念以后,便会在此基础上获得另一个同样性质的概念。例如,中学生在学习了钠、镁、铝等元素的性质和特征之后,再学习铜、铁、锌等概念就比较容易,这是因为它们是同样性质的概念,学生可以在已有概念的基础上获得新概念的意义。事实上,课堂教学中的许多同类性质的概念都是通过这种并列结合的形式获得的。
在并列结合学习过程中,由于只能利用一般的和非特殊的有关内容起固定作用,因而对于它们的学习和记忆都比较困难,必须认真比较新旧知识的联系与区别才能掌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