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国际标准舞学院的为祖国争光

如题所述

第1个回答  2016-05-28

文:舒暲
北京国标舞学院朱良津院长打电话给我,让我跟他们去英国参加今年5月底在黑池举行的国际标准舞节,他们将派一个拉丁队列舞队去参加比赛。
英国黑池国际舞蹈节已经举行了82届,今年是第83届。这个世界顶级的国际舞赛场,设在19世纪的古老建筑“冬季花园”的皇家舞厅,有一个篮球场大小的舞池,可容纳上千的观众。5月的海滨城市黑池,乍暖还寒,晚上一阵雨后,空气特别清新,是英国休假娱乐的好地方。
朱良津原是煤矿文工团的演员,上世纪80年代初期曾经去美国演出过《丝路花雨》,我们在匹兹堡见过面。她把自己的爱好与生涯联系起来,一辈子从事舞蹈事业,是她把西方的国标舞引进中国,也是第一位代表中国在国标舞比赛中获奖的选手。她是国内首位国标舞的编导,获得国际舞蹈专业教师资格,得到“英国国际舞蹈教师协会”高等院士和考官证书。1994年,在她主持下,成立了北京标准舞学院。现在已培养出数百名国标舞教师,在全国各地推广国标舞。每年她都去英国黑池的舞蹈节上观摩、学习、取经,收集资料,把新的发展动向带回来给学生。她那孜孜不倦、对国标舞执着、献身的精神令人敬佩。
我从事了一辈子文化交流工作,只懂得西方的芭蕾舞和中国的民族舞,在电影中看过宫庭中优美的大华尔兹舞,在学校晚会上跳过交谊舞。我原以为国标舞就是交谊舞。其实国标舞包括摩登舞和拉丁舞两个系列,摩登舞的优美和拉丁舞的活力,造就了国标舞的灵魂。
十年前在黑池的比赛场上,几乎看不到中国人,东方国家只有日本人和个别海外华人。近几年来,每次都有上百对中国人参加比赛,其中还有许多是来自世界各国和港澳台地区的。中国人在黑池也受到了注目。2006年我国的杨超和谭轶凌获得了21岁以下摩登舞比赛冠军,为中国人在黑池的皇家舞厅谱写下了第一个冠军记录。
对于中国人出国参加艺术比赛,我感想良多。过去都是由国家派遣,代表国家出去比赛,个人是不能代表国家出去比赛的。可是外国人并不是这样看法,只要是中国人,得了奖都认为是中国得了奖。这种反差,留给我印象最深的是80年代初期,在美国休斯敦芭蕾舞团学习的舞蹈演员李存信,因为延期未归,国内就不要他了。他个人到莫斯科去参加比赛,要求代表中国,可是国内机构就不承认他。可他又不是美国人,明明还是个中国人,客观上他得了奖还是中国人得了奖。现在情况大不一样了,国家派出少了,个人自己拿钱出去参加比赛的多了。大家都努力拼搏,为中国争光,当然也有着个人的荣誉。改革开放给人们观念上带来多大的转变呀。
黑池的比赛,一般是一周时间,分列出摩登舞和拉丁舞的各个类别和等级的项目,摩登舞比赛跳华尔兹、狐步舞、探戈、快步舞;拉丁舞比赛跳伦巴、桑巴、斗牛舞、恰恰恰舞,决赛时还加上杰夫舞。舞蹈节还请一些曾得到过优越成绩的各国舞蹈家在舞蹈节期间作表演赛,这次邀请来的有南非、加拿大、美国、乌克兰等国的选手。按惯例,舞蹈节有摩登队列舞和拉丁队列舞比赛,这是一个众人重视的项目。队列舞要求集体观念,整齐、协调、精确、利落,舞蹈者每个人表现出的精神和气质,激情的释放,舞伴间的感情传达,肢体语言的交流,都是评分的要点。今年拉丁队列舞有来自美国、德国和中国等九个队参加。美国杨伯翰大学和德国“绿金俱乐部”都是这个项目的佼佼者,多次保持着冠军。这次中国的北京国际标准舞学院队出现,引起各方面的注意。
北京国标舞学院为排这个拉丁队列舞,准备了一年,由朱良津编导,请来了曾获得拉丁舞冠军的美国舞蹈家迈克尔·查普曼指导。从学院的教师和学生中选出8男8女,都是十八、九岁的青年。他们都有扎实的拉丁舞基本功和熟练的技巧。这个舞很活泼,节奏明快,充满青春的活力。原来名字叫“抖动”,后来定名为“点燃激情的火焰”。从舞蹈名字就可以想象出它是多么热情澎湃,激动人心。男孩一身黑色服装,头发竖立起来,喷上红色,戴上红色眼镜,像似燃烧着的火焰;女孩身著短裙,有火焰般燃烧着的花边,脸上沾着闪闪发光的珠子,舞动起来,一团火焰,把观众带到另一个世界。
面临强大的对手,中国队有“初生犊儿不畏虎”的精神,决心尽力拼搏,在人们面前崭露头角。我们的队伍到达黑池的第二天,就找地方紧张地排练,有的演员腿上皮肤在地板上擦破了,有的脚被扭了,但都忍着疼痛,加上吃不好,睡不好,坚持排练。我在旁边看着,真为他们心痛。严格的要求,一丝不苟的训练,千锤百练,血汗凝结,他们点点滴滴的成绩就是这样积累起来的。大家都认识到,队列舞表现的就是团队精神,集体荣誉,个人的一切都必需服从团队的需要,一个人差错就可能毁了整个团队。
那几天还有一股强大的力量激励着这个集体。四川汶川地区遭到特大地震灾害,全国人民抗震救灾,众志成城。他们刚在学校作了捐献,马上怀着对灾民的惦念,到英国来参加比赛,觉得应该更加努力,要以实际行动与全国人民站在一起,共赴危艰,为祖国争光。
比赛在5月30日晚上举行。我们队出场时,观众的掌声特别热烈,还有人挥动着中国的五星红旗为中国队呐喊助威。这都是自发的,没有人组织,特别令人感动。
第一轮淘汰了4队,我们顺利进入第二轮。最后主持人宣布结果:中国队第二名,冠军让德国“绿金俱乐部”拿去了。
我们的演员刚退场,一向支持他们的香港国际标准舞蹈运动促进协会会长刘少凡夫妇就向他们表示祝贺。事后许多英国人找到他们,伸出大拇指,祝贺他们成功的表演,也有人表示他们比德国队表演得更精采,冠军应该是中国队的。这一来更加触动了我们这些少男少女的心,她们伤心地哭了。是的,他们付出了很多,他们跳得非常出色,我完全理解他们的心愿。但我想,在人家的赛场上,评委都是西方人,用人家的传统艺术去与人家比,达到这个水平已经相当不容易了。所以在感情激动万分的情况下,我也只能对他们进行安慰。他们得到了锻练,获得了经验,树立了新的努力目标,这就是极好的收获,朱院长一再告诉他们,不管进入第几轮,都是成长的过程,都是职业生涯中走过的足印。不要气绥,而应该珍惜,人生的道路本来就不可能是一帆风顺的,各种考验会使一个人变得更加坚强。
回到北京,很快收到了迈克尔·查普曼从美国来信,他在信中说:“我想知道大家情况如何。学生对得第二名很难过,但我要说我是多么为他们的表演和他们的辛勤劳动而自豪。我想他们不知道他们在场上的形象是多美。他们实在没有什么可以失望的。”他还说:“我刚收到黑池发来的报告,比赛结果非常接近我事先想象的,与德国队只差一分,德国队是13分,北京队是14分。分数少的占先出胜。他们只是与队列舞冠军差一分!对于任何队来说,这种结果都是值得骄傲的。对朱女士的学生尤其是这样,因为这是他们第一次参加队列舞的竞赛。他们与已经比赛多年冠军的老手、世界上最强的队角逐高低,还取得这样的成绩,已经非常令人惊奇了。所以请告诉大家,把头抬得高高的。他们对我来说就是冠军。”
我参观过北京标准舞学院。朱院长对她的学生爱护如自己的子女,她不但教育他们舞蹈技术,而更强调素质,教育他们做人。谆谆告诫他们学好文化,有礼貌,有修养,有爱心,有风度。她经常帮助同学解决各种困难。这次在黑池,我就见到她过去的一个学生,从日本来参加比赛,为了敬仰曾经帮助过他的朱老师,他几乎寸步不离朱老师,一有空就来和我们在一起。我看出他那赤子之心,也很受感动。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