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流量不限量”误导消费者,运营商还有哪些营销套路?

如题所述

第1个回答  2018-08-05

流量不限量这句话,都没能特别明白的了解,到底是限还是不限的呢,这是个问题。运营商们在文字上面写营销套路也不是一次两次了,吐槽下之前收到的一条短信吧。

短信内容是月消费60元就可享有不限量流量包,当时看到这条信息时真是觉得开心,因为小遥的手机日常消费支出是要过了60的,现在能送不限量流量包省了单独再订购流量包的钱真是划算。所以我赶紧按提示回复了短信,订购了此业务。结果等下月结款时才发现是额外再要消费60元才能享有这种不限量的流量包,相当一个月的消费过了120元了。

打电话去问客服,客服回复说就是按短信内容每月消费了60元才能享有此服务的,它是不与其它的消费合并的。原来是这样,仔细看过短信也是自己埋怨自己,谁让自己贪心没认真看呢?再消费、月消费其实都是要让你出钱,只有免费送才是送,而且这个“免费”还得再打个问号,看看有没有另外的附加条件,比如需要捆绑套餐,几年内不允许退网或者换套餐之类的。反正一个坑接着一个坑,小心订购业务是根本 。

还碰到过个奇葩的营销套路,掐对方运营商的网线,然后借机推销自己家的宽带服务。亲眼就见小区服务站两家运营商的安装人员在吵架,都说对方不地道,故意损坏外接网线。但是无论谁家不对,不影响用户的用网需求才是根本呀。

第2个回答  2018-08-05

运营商的套路是防不胜防,一不小心就掉坑里去了。

很多都是说的比较好听,也不会跟你讲清楚,只捡好听的,看起来很实惠的跟你说,等你交了钱之后,有的会跟你说要注意的事项,有的根本就不会跟你说,你再去跟运营服务人员理论时,人家说你签了字的就是认同,满满的都是套路。

首先,最常见的是充值就送话费或送东西

我曾经听了这个广告充300元送300元话费,以为是白送我话费呢,心里很激动,去缴费时,服务人员说要开某一个套餐才可以,我想都没想就说开呀。

等回家之后,仔细琢磨那个合同,才发现送话费是头一个月送50元,以后每个月只送15元,还需要上个月消费满99元才送,如果没有满足条件就不送。

对我这种很少打电话的人来说,真的是鸡肋的套餐,那张卡我还坚持用了半年,最后实在觉得太不划算了,宁愿丢了哪些送的甜头,也要爬出坑去,因为我付出了更大的代价。

其次,试用产品

相信很多人都接到过类似的营销电话,跟你说某一种新功能很好用,头一个月或是头三个月都是免费的,等不想用时可以不续订。

我就吃个亏,开通容易但取消时真的很麻烦,以前还要打电话去取消,不过现在网络发达了,可以自己取消。

但这其中有一个你容易忽略的事是,等你想取消时,它已经扣了你的话费了,因为不收费用,你就会把这个事给忘记了,等到扣费时才想起来有这么回事,可是已经有点晚了。

第3个回答  2018-08-05

撇开运营商的“流量不限量”的套路,我还想说说运营商的其他套路。

1、无中生有的增值服务。

估计很多人都有这样的经历:原来每个月都不会欠费的,不知从何开始,不知何故竟然每个月月初都会受到欠费通知。

在查话费的过程中,很多增值服务我们都不知道,我们也没有开通过,运营商却擅自“帮忙”给我们开通了,按月收费,而且都是些几乎是没有用的服务。而这也是我们手机话费账单上突然多出来的几项3-5元不等的扣费项源头,而且这些手机服务都是不经意间订购的,我们一般很难察觉到自己的话费增加了几元的消费,事前事后都没有提醒,直到欠费,给客服打电话投诉才会给你取消。

2、从天而降的VIP服务。

不知道大家有没有接过运营商这样的电话:“尊敬的客户您好!我是XX公司的客户经理XXX,现在我公司针对VIP客户,有一个活动,免费每月多赠您1G的流量,您是否想要开通?”

其实类似这样的电话也是运营商的套路,不仅局限于流量,还有彩铃,个性签名等等。接到电话的一瞬间是不是有中荣耀,我还是VIP客户呢,有这样的免费活动送给我。

可是这其实往往是运营商的套路,因为这样的免费仅限前几个月,免费期过了之后就是收费,要客户主动去取消,没有取消就默认一直订阅这项服务,提前预约取消还不行。试问有多少人会记得自己曾经在几个月前办了一项这样的业务呢?

3、免费送宽带。

很多时候会看到路上发的运营商发的宣传单用大大加粗的字写着“免费送宽带”。细看会发现,这是有条件的,要办理多少钱以上的套餐才免费送宽带,而这个套餐费往往并不便宜。

4、仅针对新入网客户。

时不时会发现运营商推出一些很优惠的套餐,特别是现在很吸引人的“不限量流量”这种资费套餐。这种大力度的优惠资费的确是非常好,但是当去营业厅或者电话想变更成更便宜的新资费时,却被告知“仅限新用户办理”,老用户被拒之门外。

总的说来,买的人还是没有卖的精,不过运营商这样套路客户,客户心里总归是不舒坦的。

第4个回答  2018-08-05

#写在开始

犹记得,那些年,网络不发达的时候。我为了玩游戏,5块10块的充流量,100M都觉得好多好多。

现在几个G都觉得好少,看一个视频,开一个蓝光,蹭蹭蹭的用。

#回到正题

咳咳,这几年,手机和其他移动设备已经成为越来越多人离不开的存在。无线网络覆盖范围外,我们更多的还是需要依赖移动流量。对于#限速不限量 的推出,就成为了大家相继选择的套餐。

比如,上图明明大图写着不限量。

下面小字的注1,注2你有没有看到。

其实这和过去很多年,卖房子的那些广告商的把戏如出一辙。

还记得某房某万的广告吗,乍一看,挺划算?再一看,在万后面的下方,有个很小的起。

消费者尴尬,商家还挺得意。

真是人生处处是惊吓,谁用谁知道,下月账单可能会让你郁结于心很久。

#写在最后

还记得无处不在的电话轰炸吗。上班,休息,都可能接到话务人员的关心。你上月使用流量较多,请问需要更换更划算的套餐吗。一次,两次,三次,打到你没有耐心。最狠的是,你一个招架不住,同意了,他们马上就会给你更换好套餐,速度比谁都快。让人瞠目结舌,你们到底是关心还是为了你们的业绩。

打开任一运营商app,层出不穷的免流广告,让你眼花缭乱,可惜背后都是一肚子坏水。

秉承匡到一个算一个的套路,真的要不得。

第5个回答  2018-08-05

“流量不限量”成功的误导了消费者,店大欺客的现象也不是一天两天了。

之前三大运营商都有一些段子在网上流传,貌似大部分都解决了。例如我自己花钱买的流量本月用不了,下个月清零,本月超出额外的流量需要花钱另买。还有吐槽中国内地的资费套餐和中国香港的资费套餐不一样。还有未告知消费者的情况下运营商自主扣费的情况的。本以为三足鼎立的市场可以有效规范良性的运行,没想到流量不限量把三大运营商又绑在了一条战舰上,还好工信部及时出手,相信消费者的体验会越来越好的。

流量不限量,到量要限速,一句只讲了半句并未道出事实的全部的半句话被拿来大肆宣传,误导消费者。这是想误导人们讲话讲一半,说事不说全吗?大企业难道不需要以身作则吗?如果所有人都按这个套路说话,办事?那将是一个什么样的可怕境地?

这和网络上的标题党如出一辙,例如标题三个女人和105个男人的故事内容是水浒传。李湘在大街上被人强行拖行内容是一个人拖着印有李湘大头照的纸袋在地上行进,女孩昏迷后被七个侏儒拖进森林内容是白雪公主与七个小矮人。诸如此类的题目充斥着各大网站的醒目位置,误导着人们的同时还浪费人们的时间,实在是可恨之极。希望有关部门能借着流量不限量这个事情,好好管管社会上同性质的类似问题,还公众一个风清言真的风气。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