修行在路上(18)遇见这样一位长者,真是幸事

如题所述

第1个回答  2022-06-18
遇见这样一位长者,真是幸事

170831 周四阴

浅秋。

风是瘦的。

雨是凉的。

但,人心是暖的。

谁说秋多愁,秋风多伤感?

此刻,我的心正是热乎乎的,请看我收到的一个敬重的长者的谦虚的一份自我剖析材料。

在仙林的作为与不足

黎鹤龄

从2005年2月应邀来到南外仙林分校,不觉已经超过十二年了。在这里,我学习到什么,有何作为,还有什么不足,先做过个简单的回顾吧。

一、学习

这十二年,是我学习上最有进步,也是人格及专业提升最好的一段人生历程。

1.从钱铁锋身上

钱铁锋是名副其实的基础教育专家,我很庆幸自己一生有一段时间在他的直接领导下工作。他给我及其他同仁的影响,至少有以下各项:坚持人生理想,坚守独立良知;践行民主作风,尊重办学规律;重视理论引领,持续开放创新;工作突出重点,办事讲究效率……。这里每一点,都是有言有行,不仅言语掷地有声,而且行动效果卓著,受到专家及社会首肯。大家敬仰他,不仅由于他的学识与业绩,而且更在意他的作风和为人。从他身上,我读懂了什么是真正的教育家。

2.从前辈专家和同事身上

我和赵炳红、万德荣、吴大同、徐瑞泰诸位先后在一个办公室共事过。前者是教科研前辈,我校教科研中心的工作理念、思路、内容及方法,都是赵老师、万老师奠定的基础。后两位是教科研生力军,对在全校规范论文写作,课题成功申报和研究指导,作出了突出贡献。常在一起的督导室领导杨昭则是智慧过人、思维严谨,王伏才正直好学、执行力强。他们各具特色的优点都是我成长的营养。

近十年来,坚持参加“随园夜话”等活动,使自己有机会经常近距离地接触到班华、齐学红、朱曦、陈红燕等这些非常接地气的智慧专家,他们对我潜移默化的影响将是深远的。

3.从老师和同学们身上

我们学校的老师勤奋踏实,锐意进取,同学们自信好学,富有爱心。经常的接触,不断有感动,受启发;庆幸能与许多老师成为心心相印互相砥砺的朋友。

有幸参加过二年级12个班48项小课题成果交流答辩会,孩子们研究之热情,提问之尖锐,答辩之智慧,令人拍案叫绝。通过深入了解,我对学生学习潜力之认识得到提升,对教师及家长指导的辛勤付出深怀敬意,增强了自己矢志推进“幼年研究生培养”的信心。

二、作为

(一)课题研究

1.形成有影响的课题成果协助校长和有关骨干,在跨学科领域,形成并完成“教育力与教育关系”(钱铁锋主持)、“班级管理体制改革”(徐敏标主持)、“中小学理想教育”(张国其主持)等在省内外有影响的重大课题研究和成果推广任务;指导教师开展“科学用嗓”研究(高学英主持),经蔡新星、刘培荣等音乐教师加入和杨昭主任指导并推荐,发展为全市教师培训课程。

2.重视科研成果总结与推广(发表)认识到科研文章的撰写,是一个人综合素养的表现。采取的措施有:一是在每期的骨干研修班中都将科研写作作为重点内容,邀请杂志主编等专家指导;二是对教师发表文章情况作统计公布(年鉴)交流促进,并撰文分析引导;三是连续三年组织科研论文写作骨干经验交流活动。自2012年起,我校每年教师结合教育教学实际发表的文章都能够在150篇左右,走在同类学校的前面。这主要得益于学校的激励制度,同时也由于培训等工作比较到位;

3.推动建设中小学生小课题研究及交流机制支持和指导中小学少年科学院每年一次的论文交流答辩活动,每两年安排一次中小学生优秀研究成果给全校教师做汇报,两期编辑学生研究成果专刊,推荐优秀作品参赛,促进学生学习方式改变。

(二)学术推进

1.研究总结并宣传了钱铁锋校长的教科研思想钱铁锋教科研思想已经形成比较完整的体系,主要包括科研价值观、科研本质观、科研主体观、科研品格观、科研效益观、科研策略观、科研资源观和科研保障观等;其价值是:强化规律意识、弘扬理性精神;揭示学校发展内因,推进基础教育科学发展;指引教师较快发展。认识到这是中国基础教育的宝贵财富,撰文在教育杂志《华夏教师》上发表宣传,题目为“教科研是第一教育力——钱铁锋教科研思想初探”。

2. 2007年提议创办校刊,得到校长支持并确定刊名为《实践与研究》,至今共出版38期,约400万字,使校长及教师的优秀学术作品得以传播。

2010年秋提出编辑出版教育著作的建议,钱校长高度重视,在南师大出版社支持下决定编辑出版“新教育探索丛书”。协助策划组织,至今已出版7本,尚有2本待出。

为拓展视野、提升审美素养,积极收集片源,安排了十部优秀教育故事片供教师观看,受到欢迎。

3.邀请陶行知研究专家来校考察、交流,传播陶行知教育思想。特别是依据学生身心发展需要和创新型国家建设需要,聚焦陶行知“培养幼年研究生”思想学习与实践,在陶行知创办的《生活教育》连续发表4篇此主题文章,形成一定的教育及学术影响。

(三)组织建设

1.在校长的支持下,积极引进和联络省市社联、东南大学汉博科学教育中心、南师大班主任研究中心、江苏省中小学校长培训中心等高校及研究所专家资源指导我校提升学术氛围,我校成为这些研究单位的实验基地。

2.于2005、2006年提出并指导小学部(李冉负责)、中学部(程迓庆负责)建立少年科学院,正常活动至今;十多年坚持与中小学部骨干一起参加每年一次的江苏省少年科学院年会,保持联络。

建议学生会设心育部、班级设心育委员,意见被采纳。

向南师大班主任研究中心建议建立仙林地区中小学班主任联盟,并提出建立“轮值理事制”运作,意见被采纳,至今已坚持活动九次(每学期1次);特别是形成了专家陈红燕博士,班主任韦成旗、杨学、杨秀梅四位组成的核心领导团队,保证活动可持续开展,推动骨干班主任队伍建设。

3.提出并持续举办科研骨干研修班14期,约200多人次结业,直接交流指导超过500人次。

三、不足

1.围绕“教育力与教育关系”开展研讨扩大影响不够。教育力与教育关系理论是促进中国基础教育内生发展的创新理论,但未能设法引起高层的重视和推广,在校内也组织讨论和落实不够。

2.及时诊断并处理教育教学疑难问题的研究机制未能形成。小学部曾经组织教师提出遇到的问题,并邀请了骨干教师解答。这是非常接地气的科研做法,可惜没有及时帮助总结推广,未能建立常态化的问题诊断及矫正机制。

3.科研名师队伍策划运作不成系统。虽然有推动建立名师工作室等动作,但对名师培养及其队伍建设,缺乏战略思考和系统部署及操作。

总的看来,我在仙林的十二年精神和工作是充实的,也结识了一批志同道合的朋友,感谢钱校长给了我这样的机会,感谢各位朋友的关心与支持。

读完一遍,又细细读了一遍,感动之余,敬佩溢满心田。

2005年,黎所卸任玄武区教科所所长,可是,他退而不休。那时的他已在全省具有很高的学术名望,可是,依然用“成长“来形容在南外仙林走过的十二年。谦卑的文字,谦逊的品格赫然于字里行间。事实证明,他在南外仙林的十二年里,关乎科研和教师培训,新措不断,效果显然,可是,他却把自己当成小学生一样把工作当做学习,学习钱校长,学习学校里的教师,这样的风范,让我敬仰不已。

我亲切地称呼其为“黎所”。

俗语道。想要成为什么样的人,就会遇见什么样的人。还真是如此。

我喜欢教科研,做学校教科研工作的时候,黎所是我们学校课题鉴定的专家,会议现场,他对我们课题清晰的明确指导我如今还记在心,当时,我就对自己说,以后,在教科研之路上黎所就是我学习的榜样。

后来我到区教科室参与教科研工作,黎所在南外仙林,因为相同的工作,交集就多了起来,每次见面,黎所的低调都会给我留下深刻印象。再后来,我兼做心理教研,黎所恰好对也是心理专家,对我的帮助就更大了。他把他自己一辈子的科研讲座课件及文字材料全部赠与我,对我的心理工作常常予以关心和指导,每一次的点了拨,都让我有豁然开朗之感,对心理教育的理解也有了逐渐深入,尝试用科研的方法做心理教研,养成了常思考的习惯,这和黎所对我心理教育的启蒙指导密不可分。

还有让我感动的,黎所只要发现好的文章都会及时通过邮箱或微信发给我学习。

在这个功利性强的时代,能遇见这样的长者 ,真是幸事。

无数次,想要表达对黎所的感谢,每次见到他,都会反复言谢。

但始终觉得那样的感谢太苍白,太作假。

我懂黎所的期望,我想他最大的期望,是想看到我逐渐成长为大家想看到的那样吧。

好吧,我努力,努力去抵达。

相信,只要上路,总有庆典。因为人生本来就是一场奋不顾身的抵达。

再次感谢黎所,祝愿敬爱的黎所安康幸福!

(写于晚上11:36)
相似回答
大家正在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