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幅壮锦》:美,值得追寻

如题所述

第1个回答  2022-06-28
《一幅壮锦》是我小时候听过的一则民间故事。昨晚给孩子洗澡时,他缠着让我讲故事,不知怎的想起了这个故事。

隔了很多年竟还记得大致情节,于是依着回忆中的样子给他讲了一遍。

故事大致情节这样的:

一位以织锦为生的妈妈,靠着一双手养育了三个儿子。一天,妈妈去市场卖锦,看到一幅画,画上有高大的房屋,好看的花园,大片的田地;又有果园、菜园和鱼塘;还有成群的牛羊鸡鸭。

妈妈太喜欢这幅画了,就用卖锦的钱买了这幅画。

在小儿子的鼓励下,妈妈开始照着这幅画织壮锦,织了三年终于织成了这幅壮锦。

妈妈带孩子到屋外去欣赏这幅壮锦时,忽然刮起一阵大风,大风把壮锦刮走了。

为了找回壮锦,大儿子二儿子先后出发向东去。他们分别来到一个大山隘口,守候在这里的白发老奶奶告诉他们此行所有的艰难险阻。大儿子二儿子听到后都知难而退,拿着老奶奶送的一盒金子离开了。

只有小儿子不怕艰难险阻,经受了火山的炙烤,冰洋的酷寒,来到了太阳山。

原来是一群仙女把壮锦拿来,她们正在照着妈妈的壮锦学织锦。其中一个红衣仙女太喜欢这幅壮锦,于是悄悄把自己绣到到了壮锦里(这真是一个调皮聪慧的小仙女)。

夜里,小儿子趁仙女们休息把壮锦带了回来。妈妈见到壮锦,快瞎掉的眼睛一下子好了。

当他们把壮锦拿到屋外看时,神奇的事情发生了:壮锦越变越大,美丽的村庄,整齐的房屋,肥沃的田地,青青的池塘出现在眼前——壮锦里的一切都变成了真的。

而且还有一个意外地惊喜——池塘边站立着一位美丽的红衣仙女(穿红衣的仙女果然好运)。

当我讲到壮锦变成真的时候,孩子的眼睛瞪大了,眼神里充满惊喜。讲完了他又缠着我再讲一遍,“就从那幅壮锦变成真的开始讲”。

不但孩子,我也被故事吸引了。这么多年没看了,讲故事又一次勾起我对故事的兴趣。

于是又把完整故事找来读了两遍,越读越喜欢。

真美!

这是读完后最大的感受!

就像李白诗歌之美,上至百岁翁媪,下至学语稚童,高至知名学府,低到田间地头,谁都能感知一二。

豪情万丈时可以高歌一曲“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愁肠百结时可以低吟两句“抽刀断水水更流,举杯消愁愁更愁”,客居他乡时可以望月叹息“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孤独寂寞时可以临山慨叹“相看两不厌,只有敬亭山”。

这才是真正的美!跨越一切的美!

《一幅壮锦》中那位妈妈不过是位普通的村妇,应该没多高的学养,而且为生活所累,要通过不停织锦来支撑家里生活,因为她是有三个儿子要养育的寡母。

但这些并不妨碍她对美的向往和追求。

当她在店铺里看到那幅美丽的画时,她立即被深深吸引了,宁可少买点米,也要买下那幅画。

回家的路上,几次停下来看画,边看边喃喃自语:“我能生活在这么一个村庄里就好了。”

她两个大儿子代表了俗世里的庸人,他们嘲笑妈妈的不切实际,否定梦想实现的可能性。

只有小儿子和妈妈心意相通,支持妈妈追求自己的梦想,鼓励妈妈把那幅画织成壮锦,并用实际行动担负起养家的重担。

为了早日完成梦想,妈妈开始一天一天,一月一月,不分日夜地织锦,把所有心血都织进了壮锦里。

壮锦被风刮走后,在面临帮妈妈找寻壮锦的问题上,三个儿子的选择决定了他们的人生空间有多大。

最大的两个儿子像现实中的绝大多数人,遇到困难首先就想到了退缩,甚至不敢试一试。

小儿子不同于两个哥哥,他一旦决定了美的追寻之路,就不畏艰险,义无反顾地走下去。

结果他成为了人生的赢家,不但得到了壮锦里的一切,还得到了醇厚的母爱和甜蜜的爱情。

那个小仙女也是一个美的追寻者,她梦想着在这幅壮锦上生活,于是把自己绣在壮锦上,结果真的实现了梦想。

多年前读过的这则民间故事,朴实无华,却处处蕴含着美的色彩,闪耀着梦想的光辉,穿越时空,熠熠生辉!

                          2021-4-26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