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埋单”这个词最初出字哪?

如题所述

第1个回答  2024-04-06
“埋单”这个词最初出现于粤语地区,其来源主要有两种说法。首先,“埋单”可能源自香港。在香港,请客吃饭后需要结账,主人会叫服务员“埋单”,即把账单给主人(埋单),这样做是为了不让客人看到饭后的具体花费。另一种说法是,在广东的茶楼吃点心时,不同的碟子代表不同的价格。吃完饭后,服务员会收走碟子,然后根据碟子的颜色和数量来计算费用,“埋”在粤语中有“收集”之意,“埋单”就是收集碟子并算账的意思。不管哪种说法,“埋单”进入普通话后,一般就是指结账。在北方,结账时数额一般会当众报出,不存在不让客人知道的情况,因此,北方人就把“埋单”按照自己的理解称为“买单”,意思是“你给我账单我来买”。所以,“埋单”应该是正确的叫法,但是“买单”现在使用较多,可能逐渐被大众接受。
在饭馆吃完饭后付款,以前我们一般说“结账”,现在的时髦说法叫“买单”。写成汉字,有两个:“埋单”和“买单”。到底哪一个正确呢?我们在报刊上看到了一些讨论文章,大多肯定“埋单”的书写形式,而认为“买单”是误写。比如《羊城晚报》2002年8月15日发表了一篇题为“'埋单'与'买单'”的文章,认为“买单”是误写。随后该报又刊登了一篇题为“再说'埋单'”的文章,补充了前文的一些细节,并详细考证了粤方言中“埋单”一词的来历。我们深感两文作者对粤方言的了解精深而地道。现其要点如下:
“埋单”是个粤方言词,且由来已久。在解放或上世纪50年代,珠江三角洲一带的茶楼食肆均实行先吃后付款的做法。茶楼食肆使用的碗碟分门别类,以显示所装食品的价格。顾客吃完后叫一声:“埋单!”这是“执埋”和“开单”的简缩语。服务员过来,先将各种代表不同价格的碗碟分门别类叠放好(即“埋”,在粤方言中,“埋”有“聚合”的意思),然后分别清点每种数量,算出消费总金额,用笔写在专用小单据上(开单),由客人到服务台付款。偶有不轨之徒,用种种招数掩人耳目不付款而逃走,饮食行业的行话称为“走单”。
文章作者最后说:当了解了“埋单”的词源出处,及“执埋”“开单”的整个操作过程,大概就不会再乱用“买单”这个生造词了。但目前的事实恰恰相反,“买单”不但没有停止使用,而且使用率大有超过“埋单”之势,许多人是只知“买单”而不知“埋单”的。
近年来伴随着广东、香港的经济优势,粤方言词大量进入普通话。因粤方言中“埋”与“买”音近,于是“埋单”北上之后多写成“买单”。“买单”比“埋单”似乎更合乎北方人的“口味”,也让人好理解一些--到饭馆吃饭不就是去“买”嘛!这种情况也不是没有先例。粤语中的“搞掂”(事情办妥了)到了普通话里就变成了“搞定”。我们认为这种改造是可以理解的。普通话作为全国的通用语,必定要考虑到绝大多数人的使用和接受习惯,就整个说汉语的人来说,懂得“埋单”“搞掂”的方言出处的人必定是少数,于是人们在使用这些方言词的时候往往根据它的读音,用普通话里意义相关的同音或音字去书写,从而在原词的基础上造出了更符合普通话习惯的、一般人容易理解的新的书写形式,而意义则仍取原方言词的意义。于是,我们的语言里就有了同一个方言词的两个不同词形:原形和改造后的词形。“埋单”与“买单”就是这样。
事实上,新近出版的一些辞书都肯定了“买单”的词形,如《酷语2000》(钱乃荣主编,上海教育出版社2001年版)、《应用汉语词典》(商务印书馆2000年版)、《新华新词语词典》(商务印书馆2003年版)等。《现代汉语词典》(2002年增补本)在首让仔附录的新词新语里把两个词都收进去了,它把“埋单”作为主词条,把“买单”列为副条,可能是从词源的角度考虑的。就目前的使用情况来说,“买单”的使用率已经超过了“埋单”。
我们在报纸上收集例句的过程中还发现了一个值得注意的现象,这就是:“埋单”在粤方言中指在饭馆吃完饭后结账、付款,而进入普通话后,无论是“埋单”还是“买单”,其使用范围都明显扩大,已远远超出了吃饭后付款的使用语境。请看例句:
1.不同衣着的服务员负责的工作不同,有的只管“埋单”,有的只管上菜。(《环球时报》2003年4月25日)
2.可是随着关系进入平稳期,李先生的担心也多了起,原因很简单,90%以上的约会都是李先生“买单”。(《生活时报》2003年2月18日)
3.公厕水费到底该由谁来“买单”?有关部门正在协商解决此事。(《人民日报》2004年12月14日)
4.只有当老百姓的钱包普遍鼓起来,有能力为超市优雅的环境、标准化的包装等“买单”的时候,农贸市场才会被淘汰出局。(《人民日报》2005年1月5日)
5.他们同样有理由质问,政策变化给他们造成的损失应该由谁来“埋单”?(《中国青年报》2003年4月9日)
例1中,“埋单”是服务员的工作,指向客人收钱。例2中,“买单”指付消费款额,但场合显然不限于在饭馆,因为男女约会不会只去饭馆。例3、例4,都与用金钱支付有一定关系。可是,第5例与“付款”“用金钱支付”的意义就没有关系了。例5是质问高考政策的变化给异地报名的考生造成的损失应由谁去承担(原文中就有这句话),这损失显然主要不是经济方面的。详情
相似回答
大家正在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