父母们最大的错:刀子嘴豆腐心,用最难听的话,讲最有用的道理

如题所述

第1个回答  2022-08-26

在我的记忆中,儿时的小伙伴们貌似都写过关于妈妈的作文,里面有一个很常见的词:“刀子嘴豆腐心”。

比如他们会写:“我的妈妈就是刀子嘴豆腐心,虽然她骂我时很凶很凶,但我知道她是爱我的。”

不可否认,我们很多人都是在爸爸妈妈有些“暴力”的语言鞭策下长大的。

以至于当我们成年以后,也会用这样的方式跟自己的配偶及孩子沟通。

比如我们会在自己发完脾气之后期望得到配偶的原谅,也会对自己的丈夫或者妻子说:“我就是刀子嘴豆腐心,我说的只是逆耳忠言,都是为了你好,为了咱们好!你知道,我是想跟你过日子的,不然我不会说那么多!你看我对外人是不是都客客气气的?”

说实话,我能理解说这话的人当时的心情,可是每当从最亲近的人口中听到这样的话时,就有一种无力感:对方向你挥舞着刺刀,你却不能招架。

我们好像都在干着同样的事情:跟陌生人客气内敛,跟家里人霸气外漏。

解释为:我就是刀子嘴豆腐心,我的初衷并不坏!

说实话,张啸的这首《刀子嘴豆腐心》我一直没觉得好听。

不过它的歌词却给我留下了很深刻的印象,七八年过去了,越来越觉得这段歌词直抵最深的人性。

对我们来说,我们的妈妈好像都是那样的人,刀子嘴豆腐心,就算她的语言再刻薄,她都有一颗爱我们的善良之心。

可是当我们也做了父母,有了孩子之后,我们才发现,或许父母当年情绪激动时的那些或多或少的“恶意”,都是真的。

好多时候,面对顽劣的孩子,我们知道我们说出那些伤人的话,是故意想刺痛他,甚至有那么一刻是真正想要离他而去的。

比如面对天天不好好吃饭却只知道哭闹着索要零食的孩子,我们可能会头疼得说出这样的话来:“ 你再不好好吃饭,我就饿你两天,什么吃的都不给你!

比如面对胡搅蛮缠捶打母亲的孩子,我们或许会在自责之余抓狂地吼出:“ 你打吧!打吧!打死我算了!看谁还心疼你!

比如,面对在同一个题目上老是出错、在同一件事情上屡教不改的孩子,我们难免想当场就给他两巴掌让他长点记性,并且吼道:“ 你怎么就这么蠢呢!你怎么就这么不知悔改呢!我真想没你这个儿子!

不仅如此,我们在生气的时候对家里的其他人说出的“恶语”也都是真的。

比如面对下班回家就躺沙发上当大爷或者抱着手机和电脑玩 游戏 的老公,为家务所累的我们很可能因为一点点小事就爆发了:“ 你怎么就这么没眼力见呢?你怎么就这么不上进呢?你看看人家老公,回来什么都做,还那么能挣钱,我都不知道跟你过日子图啥!不想过了咱们就离婚!

比如面对不那么“拎得清”的婆婆,实在是受不了的时候,一样会爆发:“ 哪有你这样的婆婆,什么都要管,又什么都不愿付出,自己的孙子都不带,那好,等你老了就别指望我给你养老!

如此种种,等我们情绪平稳下来之后呢,善于反省的我们会拿“我是就是刀子嘴豆腐心”来说服自己、说服他们,从而让他们不至于跟我们产生真正的嫌隙甚至忌恨我们。

因为我们反省的时候,明白 情绪激动之时的那些带有“恶意”的想法和说出来的那些话,至少在那一刻,都是真的!

真正反省到位的我们,也知道所谓的“刀子嘴豆腐心”不过是我们患得患失的自我安慰罢了。

而且,而在外人看来,“刀子嘴豆腐心”也只是语言暴力的“护身符”。

对待外人的时候,我们一般能让自己表现得温文尔雅,用以展现自己的修养。因为给人有修养的印象能给自己带来潜在的机会。

所以我们能以良好的心态跟外人沟通,是 因为修养有时候真的可以“当饭吃”

但在家里就不一样了,人们侧重于“责任”和“义务”,很容易把家人的努力和付出看作是理所当然,是自己的“既得利益”,得到了,便不会去珍惜。

所以我们会用充满指责、批评、批判的语言来跟家人沟通,也给家人带来实实在在的伤害。

可是不管你是善意的还是恶意的,这都是语言暴力。

所谓的“刀子嘴”,实际上就是语言暴力的代名词,而“豆腐心”则是语言暴力的“护身符”。

语言暴力虽然不会给他人造成身体上的伤害,不会把人打得头破血流,但很多所谓的“逆耳忠言”就像是一根毒刺一样,扎在人的心里,让人承受无法言喻的精神折磨。

不是有那么一句话吗: 严厉的话就像是烧红的铁,深深地留下烙印。

这样的烙印即便过了很多很多年,每每想起来的时候,依然疼得不能自已。

我们都明白“己所不欲勿施于人”的道理,所以很多时候我们会在情绪稳定之后自我反省。

到最后我们发现,我们的“刀子嘴豆腐心”伤害的不只是孩子、不只是家人,还有我们自己: 我们会在自责中懊悔,特别是我们真正失去了什么的时候。

就像是蜇了人的蜜蜂一样,把毒刺留在了别人身上,而自己也失去了很重要的东西。

一直觉得我们很多人前进的动力都不是真正 健康 、积极的。

在物资匮乏的年代,人们努力耕耘的动力就只是逃避饿肚子的痛苦,就算是古代的读书人,他们寒窗苦读也不过是为了摆脱底层阶级的束缚、摆脱被剥削的命运。

人们逃避痛苦的动力远大于追求真理和快乐的动力。

人们也好像天生就懂得这个道理并且善于运用这个原理。

以至于 人们都习惯于用给人带来痛苦的语言鞭策来激发亲近之人的前进动力

某乎上曾有一个问题: 老一辈给我们挖得最大的坑是什么?

有几十上百条回答,但其中的一条是能真正打动有些人生阅历的我们的: 长大了之后才发现,他们当初说的都是对的……

这里,我们不妨换一种方式来问这个问题: 父母们犯得最大的错是什么?

答案惊人的相似: 他们一直用最难听的话给我们讲最有用的道理!

以至于在逆反心理的作用下,我们对他们的教导不屑一顾,甚至根本听不进去,只有到了一定的年龄,我们才能真正明白他们的苦心。

您说这是不是很悲哀呢?

明明有更好的方式,不是吗?

——END——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