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对红楼梦的王夫人进行性格分析?

如题所述

第1个回答  2022-11-15
红楼梦人物谈:胡文彬论红楼梦\x0d\x0a信谗任奸性偏执--王夫人之"善"\x0d\x0a王夫人是《红楼梦》中的一个重要人物。在荣国府里,王夫人是贾政的正妻,即俗称大老婆,位在周姨娘,赵姨娘之上。她生了两个乖儿子,长子贾珠虽死,却留下了独苗苗贾兰,为荣国府的未来有了个正式接户口本的。次子宝玉,更是老祖宗的心肝肉,连九泉之下的荣宁二公都把重振家业的希望寄托在这位宝二爷的身上。尤为重要的是,王夫人的亲生女儿元春如今成了皇贵妃,母以女贵,成了当今皇上的老丈母娘,有了皇亲国戚的身份。更有一层,王夫人的家世不凡,是"东海缺少白玉床,龙王来请金陵王"的王家女儿,其兄王子腾是现任的京营节度使,升了九省统制,奉旨出都查边,是皇帝身边的要臣,自然王夫人的靠山也硬气。有了这三层原因,王夫人在荣国府的地位也就可想而知了。不要说出身微贱的邢夫人、少一辈的尤氏不敢相比,就是她那位亲侄女王熙凤又何曾有如此雄厚的"资本"呢?\x0d\x0a\x0d\x0a王夫人是一个真正的有"资本"论者。\x0d\x0a\x0d\x0a在《红楼梦》众多人物中,王夫人被誉为"慈善人"。薛宝钗就曾说过,王夫人"是个宽仁慈厚的人"(第30回)。不过,在我的印象中,王夫人的"善"誉是浪得虚名。如硬是要用一个"善"字来概括她的行为和人格的话,只能说她是一个道道地地伪善者。她"善"用奸人、"善"听谗言、"善"拉拢下人、"善"诿过他人、"善"整人。巧的是她嫁给了贾家,可以说又是一个名符其实的贾(假)善人!\x0d\x0a\x0d\x0a小说第30回金钏被逐的故事,读者一定记忆犹新。本是贾宝玉先挑逗金钏,金钏害怕纠缠下去惊醒王夫人,想支走宝玉才让他去东院去"拿环哥儿同彩云去"。可一向以"宽仁慈厚"著称的"慈善人",却是"翻身起来,照金钏儿脸上就打了个嘴巴子,指着骂道:下作小娼妇,好好的爷们,都叫你教坏了。"倘若到此也就罢了,可王夫人却是不依不饶,"虽金钏儿苦求,亦不肯收留,到底唤了金钏之母白老媳妇来领了下去。"第32回"含耻辱情烈死金钏",一个少女终于跳井身亡,结束了自己的一生。谁是凶手?王夫人。但是,王夫人却将责任推到了金钏身上。一是指金钏儿"教坏了""好好的爷们",似乎是罪有应得。二是事后她对薛宝钗说什么"谁知他气性大,就投井死了"。仿佛金钏的死不是她逼的,而是自己的"气性大"。难道事实是王夫人所说的吗?不,这不过是王夫人的"善"诿过他人的一例而已。在逐晴雯、遣放芳官时,用的同样的口吻、同样的理由。第74回王夫人在提到晴雯时说:"好好的宝玉倘或叫这蹄子勾引坏了,那还了得。"当见到晴雯时,便冷笑道:"好个美人!真像个病西施了。你天天作这轻狂样儿给谁看?你干的事,打量我不知道呢!我且放着你,自然明儿揭你的皮!"第77回,王夫人果真放逐晴雯。为了解除后顾之忧,"乃从袭人起以至于极小作粗活的小丫头们,个个亲自看了一遍"。她在遣四儿(蕙香)时,理由只两个:一是说四儿曾说过"同生日就是夫妻",她与宝玉是同生日;二是四儿形容"虽比不上晴雯一半,却有几分水秀,视其行止,聪明露在外面,且也打扮的不同"。结论是:"难道我通共一个宝玉,就自放心凭你们勾引坏了不成!"当轮到芳官时,王夫人一改常态(他说过十二官都是好人家的孩子云云),说:"唱戏的女孩子,自然是狐狸精了!上次放你们,你们又懒得出去,可就该安分守己才是。你就成精鼓捣起来,调唆着宝玉无所不为。"这里人们不仅要问,难道宝玉的"坏"都是这些女孩"调唆"、"鼓捣"、"勾引"的吗?把贾宝玉的"坏"的责任推诿给这些小女孩子公平吗?王夫人出口骂这些女孩子的脏话,是一个"善"人骂得出来的吗?一个泼妇也不过如此。\x0d\x0a\x0d\x0a王夫人的最大本领就是在整治他人的时候,把自己的责任都让别人来承担,她则成了一个清清白白的"圣人"。这是一个昏聩无能的人常用的一招,因为她只能用诿过他人的办法来证明自己的"圣明"。\x0d\x0a\x0d\x0a江顺怡在《读红楼梦杂记》中曾说过:"《红楼梦》所载,闺房琐屑,儿女私表。然而才之屈伸,可通于国家用人之理。"以此观之《红楼梦》确是一部用人的教科书。历史和现实都告诉人们,领导英明用人都是用真才,用英才,而无能昏聩的领导是武大郎开店,专门用侏儒--庸才、废才、妒嫉之才。王夫人既无识人之识又无用人之断,所以她平日只能用奸人听谗言的办法来维护自己的"太太"形象。\x0d\x0a\x0d\x0a小说第33回写宝玉挨打,回目是"不肖种种大承笞挞"理由写得明明白白。但却在这时,那个真正与贾宝玉"作怪"的花袭人竟然在王夫人面前"调唆"起来,大进谗言。试看以下描写:\x0d\x0a\x0d\x0a袭人道:"论理,我们二爷也须得老爷教训两顿。若老爷再不管,将来不知做出什么事来呢。"又道:"今儿太太提起这话来,我还记挂着一件事,每要来回太太,讨太太个主意。""如今二爷也大了,里头姑娘们也大了,况且林姑娘宝姑娘又是两姨姑表姊妹,虽说是姊妹们,倒底是男女之分,日夜一处起坐不方便,由不得叫人悬心,便是外人看着也不像俗语又说君子防不然,不如这会子防避的为是。"对这一篇子混账话,王夫人竟然听了大为受用。小说中写道:"王夫人一闻此言,便合掌念声阿弥陀佛,由不得赶着袭人叫了一声我的儿,亏了你也明白,这话和我的心一样。"又道:"我的儿,你的话只管说。近来我因听见众人背前背后都夸你谁知你方才和我说的话全是大道理,正和我的想头一样。你有什么只管说什么,只别教别人知道就是了。"最后王夫人是"心内越发感爱袭人不尽",忙笑道:我的儿,你竟有这个心胸,想的这样周全!我何曾又不想到这里,只是这几次有事就忘了。你今儿这一番话提醒了我。难为你成全我娘儿两个声名体面,真真我竟不知道你这样好。罢了,你且去罢,我自有道理。只是还有一句话:"你今既说了这样的话,我就把他交给你了,好歹留心,保全了他,就是保全了我。我自然不辜负你。"王夫人为了拉拢、利用袭人"保全"自己,"保全"宝玉的声名,真的就落实、兑现"不辜负"袭人的诺言。第36回王熙风定下赵姨娘、周姨娘诸人月例钱后,王夫人想了半日,向凤姐儿道:\x0d\x0a\x0d\x0a明儿挑一个好丫头送去老太太使,补袭人,把袭人的一分裁了。把我每月的月例二十两银子里,拿出二两银子一吊钱来给袭人。以后凡事有赵姨娘周姨娘的,也有袭人的,只是袭人的这一分都从我的分例上匀出来,不必动官中的就是了。\x0d\x0a\x0d\x0a接着,王夫人含泪说道:\x0d\x0a\x0d\x0a你们那里知道袭人那孩子的好处?比我的宝玉强十倍!宝玉果然是有造化的,能够得他长长远远的伏侍他一辈子,也就罢了。\x0d\x0a\x0d\x0a如果说第6回贾宝玉与袭人是"偷试"云雨情,那么今天有了王夫人的一席话,袭人已是堂堂正正位居赵姨娘周姨娘的行列中了,贾宝玉再也用不着"偷"了。看,这就是王夫人的"善"举!\x0d\x0a\x0d\x0a这类例子,还可以从第74回"抄检"大观园前王善保家的"谗言"中得到印证。小说写道:\x0d\x0a\x0d\x0a这王善保家正因素日进园去那些丫鬟们不大趋奉他,他心里大不自在,要寻他们的故事又寻不着,恰好生出这事来(指"绣春囊"之事),以为得了把柄。又听王夫人委托,正撞在心坎上,说:"这个容易。不是奴才多话,论理这事该早严紧的。太太也不大往园里去,这些女孩子们一个个倒像受了封诰似的,他们就成了千金小姐了。闹下天来,谁敢哼一声儿。不然,就调唆姑娘的丫头们,说欺负了姑娘们了,谁还耽得起。""太太不知道,一个宝玉屋里的晴雯,那丫头仗着他生的模样儿比别人标致些,又生了一张巧嘴,天天打扮的像个西施的样子,在人跟前能说惯道,掐尖要强。一句话不投机,他就立起两个骚眼睛来骂人,妖妖趣趱,大不成个体统。"\x0d\x0a\x0d\x0a于是有了抄检大观园的行动,有了晴雯等人的被逐。这一回的回目是"惑奸谗抄检大观园",是谁"惑奸谗",当然是王夫人。用一个"惑"字,恐怕是作者笔下留情,其实王夫人是"善"听奸谗,利用"奸谗"除去自己的眼中钉肉中刺,这才是她的真正面目。\x0d\x0a\x0d\x0a王夫人是《红楼梦》中的一个人物,但她确实具有一种典型性。二知道人评论她"庸懦无能,与贾政等"。王希廉也认为她"虽似有德,而偏听易惑,不见有真德,才亦平庸"。看来读者对王夫人的认识应说大体一致。在历史上和现实生活中,不乏王夫人一流人物,只不过是性别、年龄、地位的差别而已。这种治家无能、整人有术者,尽管不多,但却是人类大祸害。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