食管炎简介

如题所述

第1个回答  2022-10-19

目录

    1 拼音 2 简介 3 急性 4 慢性 5 注意项

1 拼音

shí guǎn yán

2 简介

食管炎系指食管粘膜的炎症,分急性与慢性两种。大多为非特异性炎症,也有因特殊性感染所引起。

3 急性

主要因外伤,如食管镜检查、食管扩张、插胃管或误吞异物等造成外伤后,继发感染所致;其次为理化因子 *** ,如烈性酒、过热或辛辣食物或误吞酸堿等引起的无菌性炎症; 此外,猩红热、白喉或伤寒等急性传染病,也可并发本病。主要症状是胸骨后痛和吞咽困难。痛可放射到背部和左肩胛骨上方,进干食、粗食或热食时可增剧或有摩擦感,进稀食时痛可缓解甚至消失。早期因吞咽痛致食管痉挛而呈发作性吞咽困难,晚期因瘢痕收缩致吞咽困难为持续性,吞咽时感到食物通过缓慢。经食管镜检查可确诊,可见白膜形成,或有出血灶,或见粘膜上皮剥脱,或见食管粘膜充血、水肿发亮,甚至管腔变狭,可累及贲门部。按其病因而表现不同。X线钡餐透视可阴性,蠕动有时较差。发病率不高,武汉医学院附属一院耳鼻喉科对主诉为吞咽梗阻、胸骨后痛、灼热感、呕吐及嗳气等235例行导光纤维食管镜检查,仅见10例急性食管炎。治疗可用次碳酸铋0.5g(或加等量硫胺噻唑和乳酸钙)内服,每1~2小时或4小时一次有效;重者需用抗生素等,必要时卧床休息和给适量镇静剂。

4 慢性

多由急性食管炎演变而来,牙、鼻窦和扁桃体病灶感染也是原因。食管狭窄、肿瘤或贲门失弛缓症使食物停留食管内发酵、腐败引起食管炎症。此外,心、肺、肝、脾等慢性病引起食管静脉曲张瘀血、维生素和营养缺乏均可致局部粘膜变性,易致感染,尤其是维生素A缺乏,可使上皮角化、增生、失去柔润性,易外伤而继发感染。症状为胸骨后闷痛,进热食或 *** 性食物时痛即明显,甚者可放射至左肩胛骨处。胸骨后可有灼热感和食管内食物通过缓慢、梗阻,或沉重、压迫、牵曳、膨胀等感觉。有的可有饮食反流,如不含胃酸,示有食管狭窄、阻塞。慢性食管炎较多见,上述235例中有122例。食管镜检查见食管粘膜弥漫性慢性充血伴不同程度水肿,粘膜表浅糜烂,其表面或有白色分泌物,有的还可有圆形或不规则形小溃疡,边缘暗红色。食管蠕动尚好。重者,贲门粘膜可出现水肿状赘生物,刷片易出血。作活检以和肿瘤鉴别。治疗以除去病因为主,有病灶者除去之,如拔牙及鼻窦与扁桃体手术。改进饮食习惯,细嚼慢咽,或给铋剂,或每日吞咽橄榄油或麻油数次。口服维生素A及B2等。

5 注意项

食管发炎,其病因和种类很多,如反流性食管炎、念珠菌性食管炎、疱疹性食管炎及放射性食管炎等,其中最主要的是反流性食管炎。反流性食管炎系指胃及十二指肠内容物反流至食管引起食管下段粘膜的炎症。正常人食管下端存在一括约肌,即下食管括约肌,可阻止胃及十二指肠内容物的反流。当此括约肌功能障碍(压力降低或松弛)时,则可引起反流。反流的盐酸、胃蛋白酶、胆盐可损伤食管粘膜导致食管炎。临床上本病可单独存在,亦可以与食管裂孔疝并存。胸骨后烧灼感为最常见症状,多在夜间平卧时出现,坐起则缓解。有时可出现胸痛、出血及咽下困难。内镜检查可见食管粘膜充血、糜烂,甚至溃疡。慢性反复的损害可引起食管纤维化,造成狭窄。治疗包括抬高床头、戒烟吸烟能明显降低下食管括约肌压力)、应用降低胃内酸度的药物(抗酸药、组胺H受体阻滞药及质子汞抑制药等)及促胃动力药,狭窄者可做扩张术,无效时可考虑手术。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