救不了曾轶可的暴躁,不如学会赵丽颖的“成年人式”沉默

如题所述

第1个回答  2022-08-04
先说下最近的全网风云人物——曾轶可,既十年前的“姓曾哥得永生”大火之后,曾轶可又一次走到了舆论的风口浪尖。但可惜不是以她渴望的方式登场,这次她被她的坏情绪打翻在地。

事情并不复杂,一句话描述就是曾轶可认为机场边检服务态度不好,因此微博上耍了一回大牌,不但批判了边检人员,还曝光了工作人员的工牌。在被共青团中央、人民日报等公开批评后,在舆论的压力、内心的小情绪的双重作用下,曾轶可上演了“道歉-反转-再次道歉”的微博个人秀。(截图说明)

曾轶可的事件,反而让我想到了赵丽颖。两个人在近期对待舆论事件中的情绪和态度,可谓是高下立判。

自结婚怀孕以来,围绕赵丽颖的种种传闻没有一天停止过。先是女强男弱的质疑,后有上海婆家对赵丽颖的“乡下人蔑视”。分娩后,抑郁传闻一直不得停歇。

但这些传闻除了工作室的“惯常式说明”外,赵丽颖本人并没有任何的回应。可以想象,如果她为自己公开自白和说明,那只会引来营销号的兴奋,只会带来更多的饭后谈资。不如就沉默以对,反而会有更大的平安喜乐。

小时候,我们会因为一块糖而大哭,因为一件衣服在地上打滚。那时候妈妈在恐吓和打屁股之后,常常会无奈的妥协。爷爷奶奶会心疼的把我们搂在怀里,偷偷拿出1块钱塞在我的口袋里。邻居看到后会心一笑,没有谁会苛责小孩子的胡闹。

青春期,我们会因为一段感情的终结,而醉倒在学校的草坪上,会在女生的楼下呼喊徘徊。记得大学宿舍的一个男生,失恋后用刀在胳膊上画线条,整个宿舍都围着他进行安慰。没有谁会批判青春期的荷尔蒙。

长大后, 社会 以成年人的标准来审视我们,再也不能像个小孩子一样肆意妄为。机场检查让曾轶可不耐很正常,但只要规则平等,谁都必须管理好自己的情绪。这个时候,用沉默来面对,是最好的情绪管理方式。

烦闷的时候,可以躺在床上刷微博,用无聊的明星花边新闻来转移内心的不安和难过;想发泄的时候,可以拿出手机打开王者荣耀,用 游戏 的厮杀来缓解内心的压力和愤懑;压抑的时候,可以选择一个最长的公交线路,听着音乐、看着沿线的风景,直到 汽车 的最后一站。

但显然,很多人选择在公开场合放纵自己的情绪。地铁上,两个大妈为了无意的碰撞开展“国骂”;夫妻间,为了鸡毛蒜皮的小事争吵不休;高架上,和母亲吵架的儿子跳下了高架。最终,谁都将情绪释放给了他人,最终也伤害了自己。

有人说,成年人的世界太矫情。

内心想倾诉的时候也许会有,但每一次约了朋友一起出来,话到了嘴边却不知道怎么表达。就好比工作上的压力,三言两语就说完了所有的内容,但却怎么也无法表达此时此刻的情绪。有些失业的中年人,每天出门装作正常上班;有些内心痛苦的人,在众人面前欢笑不已。

反正就是一种奇特的感觉,别人怎么也无法体会出来,甚至你本人也无法描述。但是一个人呆着的时候,又似乎想找个人聊聊。村上春树说:每当我看着大海的时候,我总想找人谈谈;但当我和人交谈的时候,我又总想去看看大海。不是不想说,而是不能说,也说不出!

人生百年,既是热闹的、也是孤寂的。我们活在这个世界上,拥有亲情和爱情,但却无法将所有东西都赤裸裸地在阳光下自由展示。

除了心理医生,没有人会欢迎你的垃圾倾诉。在心灵的世界,每个人都是独行者,就算是枕边人也无法切实缓解你的情绪波涛。与其变成祥林嫂一样的人,不如一个人沉默是金,沉默是一种坚韧的力量!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