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晋朝司马衍皇宫。

晋朝。
司马衍。

那个时代皇宫宫殿名称。
司马衍有多少妃子,妃子名字叫什么,住的宫殿是什么殿?
司马衍自称是寡人还是朕还是什么?

皇后住的什么宫殿,司马衍住什么宫殿?
司马衍怎么死的?
司马衍身边的亲臣是谁?

拜托拜托……
会追加分数。
= =
啊。最近在写穿越小说。
要做足准备。怕被别人骂。

话说,分数我会给足的。

第1个回答  2010-04-08
四岁即位,二十一岁就挂了。他最喜欢用的是外戚庾亮,但是此人猜忌疑心太重,掀起多番冤案,导致类似清君侧的叛乱,最终还是靠着三朝元老王导平定的。司马衍有多少妃子我想你怎么说都可以,反正是写小说,也很难考证,他是21岁病死的,什么病也无从考证,很可能是纵欲过度。至于他们住的宫殿是建康宫,死也死在建康宫西堂。我找到了一些很有意思的资料可能你会感兴趣
http://www.tianya.cn/publicforum/content/no05/1/142580.shtml
里面内容所写基本就是史实了。
第2个回答  2010-04-11
穿越小说的话只要知道一点点历史资料就行
写架空朝代的话也许会简单些
抱歉,这些资料找不到
宫名,后妃之类的自己编也许会更好
原版的后妃的名字啊,赐号啊
都不是很好听
流潋紫的后宫甄嬛传写架空历史
获得很大的成功
很大一部分原因就是因为把很多历史内容融合在一起
很有亲切感
第3个回答  2010-04-15
四岁即位,二十一岁就挂了。他最喜欢用的是外戚庾亮,但是此人猜忌疑心太重,掀起多番冤案,导致类似清君侧的叛乱,最终还是靠着三朝元老王导平定的。
第4个回答  2010-04-05
你要知道的真多
写小说哦。那加油喽
第5个回答  2010-04-20
  先发司马衍的资料吧

  (前面都是些史料,后面是特意为你找的可能会对你写作有用的资料,如果仍有需要再来找我。)

  晋成帝司马衍,于明帝在位时,被立为太子。明帝于公元325年闰8月病死,他于同月己丑日继位。第二年改年号为“咸和”。
  司马衍在位期间,任用外戚庾亮执政,试图排斥王导势力,振作东晋王室。但庾亮疑忌大臣,任意杀逐重要官员,引起统治集团内部冲突。公元327年,历阳镇将苏峻、寿春镇将祖约以杀庾亮为名,起兵叛乱,攻入建康。后被陶侃、温峤起兵平定,王导再次出山执政,东晋王朝又一次转危为安。公元342年正月,司马衍起病。6月,病重,急忙宣召中书监庾冰、中书何充、武陵王司马唏、会稽王司马昱等入卧房接受顾命,宣布立琅砑王司马岳为太子。3天后 (癸巳日),司马衍病死于建康宫中西堂。

  司马衍死后的庙号为显宗,谥号为成帝

  司马衍-成长经历

  321年—342年,在位17年。属蛇,性格聪明软弱。父司马绍,母庾文君。字世根,东晋的第三代皇帝,于325年即位。由于年幼,由母亲庾太后辅政;庾太后死后由王导与庾亮辅政。晋成帝在位期间,由于苏峻与祖约的叛乱,宫城迁移至石头城;直到西元329年陶侃平定苏峻之乱后才迁回建康。晋成帝在位期间曾经命令庾亮北伐,但是败于石虎。336年晋成帝颁布壬辰诏书,禁止豪族将领将山川大泽私有化;341年又以土断方式将自江北迁来的 世族编入户籍。西元342年晋成帝过世。

  叶落说:
  《晋书》有言道:司马衍自幼聪明伶俐,很有小大人的样子。南顿王司马宗被杀的事,属下都瞒着不让他知道,等到苏峻之事平息后,有一天他问大舅庾亮:“往日那个白头发老公公哪去了?”庾亮说因为他谋反已经被诛杀了,司马衍很伤心,哭着说:“舅舅说谁做贼,就把谁杀了,要是有人说你是贼,让我怎么办呢?”庾亮一听,吓的脸色都变了。小舅庾怿送酒给江州刺史王允之,可能两人有矛盾,王允之留了个心眼,先让狗尝了尝,狗尝过马上就死了。王允之吓的不轻,赶紧上表告诉小皇帝。司马衍终于被激怒了:“大舅已经弄的天下大乱,小舅也要学着来吗?”庾怿知道后,为保全庾家喝毒药死了。可惜他自幼被舅家把持,没机会管理朝政。等长大些,很有心于政事。为人俭省,曾想在后院盖个射箭练习室,算后要用四十金,就说太费钱了没盖。虽然雄武气度不及父亲,但恭俭的品德,倒足以追溯先贤了。

  司马衍-政治业绩

  晋成帝司马衍,公元325~342年在位。司马衍是晋明帝长子,而且明帝死的早,也没有几个儿子可以继位,因此司马衍当皇帝,其实也是板上钉丁的。

  司马衍小时候,他父亲明帝非常喜欢他,因此明帝继位后,便封司马衍为太子。在明帝病死的同一个继承皇位。明帝死时,他曾让王导等三位大臣一起辅政,其实就是让江南的世家大族辅佐自己的儿子,让他们支持自己的儿子。不过明帝聪明一时,却糊涂了这一下。要知道,世家大族虽然是国家的依靠,但却未必是个非常合适的顾命大臣。而且,自己的儿子司马衍也未必会喜欢自己给他留的顾命大臣。

  对于琅琊郡王家来说,他们的地位有时候比皇帝的谱还大。当年没有王家,司马睿那堆烂肉根本没有什么价值。可以说,假如没有王导的辅佐,无论是司马睿还是司马绍,其实都别想安稳的坐住自己的皇帝位置。正是因为此,晋明帝虽然平定了王敦叛乱,但他却不拿王导开刀。虽然王导在王敦叛乱中也未必是非常干净的,但有时事情就是这样,有的人不能动,动了就会出乱子。明帝是个明白人,因此他仍然重用王导,而且他自己也捏住了皇权。把权力留给自己,工作交给别人,其实这样的皇帝才是最舒服的。

  不过司马衍继位后,他的蠢材面立马暴露了出来。他似乎不懂自己老爸不搞王导的原因,因此,自他上台后。司马衍就没有拿正眼瞧过王导,他无时无刻不想搬倒王导。因此,司马衍便开始了自己的倒王计划。

  可是司马衍自己是个平庸之辈,他没什么才华,也没什么谋略。他只能把自己的计划让外戚庾亮来执行,企图依靠外戚的力量来排斥王导势力,振作自己的威风。可是他似乎找错人了,想想看,历朝历代中,外戚里面能有几个是人才啊?这些人不过都是凭借了女人的地位才爬到官场上来的,其实没人瞧得起他们。
  在当时的所有大臣中,庾亮的水平无疑是中等偏下的水平。而且他的疑忌心非常的重,属于典型的看谁都是小偷的那种疑神疑鬼的人。庾亮看哪个大臣不爽,便派人砍哪个的头,结果朝廷内的官被他杀了个底朝天。这也引起了其它人的强烈不满!他庾亮是个什么东西?不就是个靠着女人才爬起来的人吗?怕他?一个狗腿子如此的嚣张,有势力的人早晚会收拾他。

  公元327年, 历阳镇守将苏峻和寿春镇守将祖约一起叛乱。他们叛乱的理由是杀庾亮,为朝廷平乱。由于叛乱的太突然,晋军几乎没有准备。叛军一路攻入建康后,将建康城内掀了个底朝天。司马衍眼瞅着控制不住朝局了,恰好陶侃和温峤迅速起兵平定了叛乱。群臣一致请王导再次出山执政,这才使崩溃边缘的东晋王朝又一次转危为安。在这次事件中,司马衍的表现相当的差,这也使得他在后来几乎没有说话的权力。反正说了也没有人听他的,大伙一致把他当白痴。权力瞬间内,又回到了王氏家族的手中。

  在当时的北方,石勒统一北方后,石虎篡位,疯狂的四处侵略。不过碍于没有强大的水师,赵军也无法渡过长江。同时,晋军的野战能力也弱的要命,除了水师还能算正规军外,步兵几乎和北方军队没有可比性。至于骑兵,东晋的骑师几乎可以省略了。找遍整个江南,估计也凑不齐一万匹战马。军事武装不对门路,人家不来自己又不去。于是在司马衍当权的17年间,后赵军和东晋军的正面冲突并不多。反正晋军打不过了就往江南跑,赵军也没有办法。因此,对于东晋来说,司马衍执政的这十几年,国家也还算安定。

  公元342年正月,司马衍感染重病。六月,病情加重,太医感到无能为力后,司马衍急忙宣召中书监庾冰、中书何充、武陵王司马唏、会稽王司马昱等入卧房接受顾命,宣布立琅砑王司马岳为太子。3天后,司马衍病死于建康宫中西堂。司马衍死后的庙号为显宗,谥号为成帝。

  苏峻之乱

  咸和二年(327)十月,庾亮不顾臣僚劝阻,强行征召历阳内史苏峻到中央任大司农,借以削夺其兵权,消除朝廷隐患。苏峻不从,遂联合豫州刺史祖约共同起兵讨伐庾亮,一场新的动乱爆发了。苏峻兵强马壮,武器精良,在祖约的配合下,很快挥兵至建康城下,官军连连败绩。庾亮丢盔弃甲,撇下当皇太后的妹妹和外甥小皇帝,匆忙带着三个弟弟狼狈出逃寻阳投奔温峤。次年二月,建康失守,百官奔散,殿省萧然,留下护卫小皇帝的只有王导、陆晔等少数几个大臣。苏峻勒兵入宫,王导抱着小皇帝坐在御座上,侍中褚、钟雅及右卫将军刘超等待立左右,显得正气凛然,叛军不敢上殿。苏峻自封骠骑将军、录尚书事,专断朝政,滥署百官,殴打大臣,裸剥士女,为所欲为,以王导德高望重,仍然让他官居原职而排在自己前面。叛将路永、匡术劝杀尽王导等大臣,苏峻敬重王导,没有同意。苏峻又逼迫成帝迁居石头城,软禁在一间仓屋里,还天天跑来高声叫骂,骂尽各种丑话。王导开始害怕起来,担心大祸临头,这时也顾不得小皇帝了,匆忙带着两个儿子逃到了城外的白石。直到叛乱平息,王导才回到石头城,并让手下人把元帝给他的节拿来,陶侃揶揄地说,“苏武节似乎不是这个样子!”王导羞愧满面,无地自容,慌忙令人把节收起。

  苏峻之乱历时一年零四个月,给建康城带来极大的破坏;士民逃散,百业停废、宗庙宫室化为灰尘。面对调敝残破的景象,不少人建议另迁新都,温峤提出迁都豫章,三吴豪强请求迁都会稽,众说纷坛,莫知所从。王导力排众议,坚持说,“建康,古之金陵,帝王故里,孙仲谋、刘玄德都说‘建康王者之宅’。古代帝王不因丰俭而迁都,如能以农业为根本,节省用度,何必担心凋敝!倘若不重视农业,即便乐土也会变成废墟。而且北寇常常骚扰,钻我们的空子,一旦示之以弱,逃窜到蛮越之地,敌人就会趁虚而入,迁都恐怕不是好办法。现今应特别强调镇之以静,众人的情绪自然就安定了。”大家见他说得在理,就不再提迁都之事了。

  司马衍自幼聪明伶俐,明于事理,说话很到位,一副小大人的样子。叛将苏峻囚禁并苛待司马衍时,司马衍既不畏惧,也不猥琐,而是泰然处之,埋头读书,表现出智者风度。司马衍6岁时,发生了苏峻之乱,当年五马渡江之一的南顿王司马宗被杀,他一点都不知道。等到苏峻之乱平息后,他问舅舅庾亮:“往常那位白头公何在?”(司马宗一头白发)庾亮奏道:“司马宗谋反伏诛”。司马衍很伤心,哭着说道:“舅舅说谁做贼,便杀之,如果人说舅舅做贼,我又该如何?”庾亮一听,吓得脸色大变,无言以答。庾亮之弟庾怿送酒给江州刺史王允之,王允之试着让狗先喝了一点,那狗便立即倒在地上死去。王允之吓得不轻,赶紧上表报告小皇帝。司马衍听说后怒不可遏地说:“大舅已乱天下,小舅复欲尔邪?”(小舅也要学着来吗?)(《晋书》)庾怿闻言,惊惧不已,不久便自杀身亡。可见司马衍从小就不简单。

  晋成帝司马衍年幼时继位,不能亲自处理政务。等到年岁渐大,颇有勤俭的德行。司马衍在位期间诏举贤良,劝课农桑,政权趋于稳固。在东晋奢侈浮华之风历久并且盛行之时,他作为皇帝却能力倡简朴、节俭,还带头实行,应该说是很不容易的。可惜,他是一个短寿的皇帝。

  司马衍本人也是书法名家。据有关资料:(司马衍)工书。草书劲力外爽,古风内含。《法书要录》一书记载:成帝则生知草意,颖悟通谙。光使畏魄,青疑过蓝。劲力外爽,古风内含。若云开而乍睹旭日,泉落而悬归碧潭。

  咸康八年(342年)5月,成帝司马衍身体不适。6月初五,病情加重。当时,成帝的两个儿子司马丕和司马奕年幼,尚在襁褓之中。于是庾冰(庾亮弟)请求让成帝的同母兄弟、琅邪王司马岳为皇位继承人,成帝同意了。成帝下诏,让司马岳为皇位继承人,并让自己的儿子司马奕承袭琅邪哀王司马安国的封号。初七,庾冰、何充以及武陵王司马唏、会稽王司马昱、尚书令诸葛恢同时受任顾命国政。初八,成帝驾崩于建康宫中西堂。时年22岁,在位18年。庙号显宗,谥号成帝。葬兴平陵(南京鸡笼山之阳)。

  初九,琅邪王司马岳即帝位,大赦天下。14日,封成帝儿子司马丕为琅邪王,司马奕为东海王。康帝司马岳居丧不言,把朝政委交给庾冰和何充。

  关于他的妃子就查到了
  晋成帝司马衍皇后杜陵阳

  死因:
  病势
  公元342年正月,司马衍感染重病。六月,病情加重,太医感到无能为力后,司马衍急忙宣召中书监庾冰、中书何充、武陵王司马唏、会稽王司马昱等入卧房接受顾命,宣布立琅砑王司马岳为太子。3天后,司马衍病死于建康宫中西堂。司马衍死后的庙号为显宗,谥号为成帝。

  身边近臣:

  重用外戚庾亮

  资料:

  庾亮(289年~340年)东晋政治家、文学家。字符规。颍川鄢陵(今河南鄢陵)人。晋明帝妻庾后之兄。永嘉五年(311年)被镇东将军司马睿征召任命为西曹掾,后转任丞相参军,封为都亭侯。

  其他大臣:
  中书监庾冰
  中书何充
  武陵王司马唏
  会稽王司马昱
  还有晋明帝的顾命大臣,王导等(不过司马衍似乎并不喜欢王导等顾命大臣)
  最后公元342年立琅砑王司马岳为太子。

  关于居住皇宫参考下文:

  建康城

  位置在今江苏省 南京市,是三国时吴、东晋和南朝宋、齐、梁、陈六朝的都城。吴时名建业,西晋末改称建康。自公元229年吴建都建业到589年陈亡,除去西晋和梁元帝时外,作为都城前后历时322年。建康城东北依钟山,西北濒长江,沿江丘陵起伏,东、南有青溪和秦淮河环绕,历来称形胜之地。
  吴的都城周20里余,南北长,东西略短,位置约在今南京城北部。宫城在城内偏北部分,西为孙权建的太初宫,东为孙皓建的昭明宫和苑城。
  东晋和南朝的都城仍沿用吴旧城,增辟九座城门。齐时在土城外包砖。宫城是东晋咸和年间在吴昭明宫、苑城的旧址新建的,称建康宫,又称台城。据记载有宫墙三重,外周八里。南面正面是大司马门,直对都城正门宣阳门,两门之间是二里长的御道。御道两侧开有御沟,沟旁植槐、柳。大司马门前东西向横街,正对都城的东、西正门。苑囿主要分布于都城东北郊。宫城北有华林园,原是东吴的旧宫苑,宋时加以扩建。覆舟山有乐游苑,宋时就东晋药圃建成。玄武湖在都城北。东晋时筑长堤以防水患,并引湖水通入华林园、天渊池和宫内诸沟,再下注南城壕。
  建康无外郭城,但其西南有石头城、西州城,北郊长江边筑白石垒,东北有钟山,东有东府城,东南两面又沿青溪和秦淮河立栅,设篱门,成为外围防线。都城南面正门即宣阳门,再往南五里为朱雀门,门外有跨秦淮河的浮桥朱雀航。宣阳门至朱雀门间五里御道两侧布置官署府寺。居住里巷也主要分布在御道两侧和秦淮河畔。秦淮河南岸的长干里就是著名的居住里巷,北岸的乌衣巷则是东晋王、谢名门巨族累世居住之地。王公贵族的住宅多分布在城东青溪附近风景优美的地带。
  六朝帝王都信仰佛教,建康城内外遍布佛寺,有五百余所。著名的有同泰寺(今鸡鸣寺前身)、瓦官寺、开善寺和城东北摄山的石窟寺等。
  城中河道以秦淮河通长江,又从秦淮河引运渎直通宫城太仓,运输贡赋,北引玄武湖水南注青溪和运渎,以保证漕运和城壕用水。
  建康城作为都城的三百多年中,不断发展,商业繁华,人才荟萃,文物鼎盛,成为南方政治、经济和文化的中心。

  关于自称在下以为应该是“朕”
  因为据司马迁《史记·秦始皇本纪》记载:秦既灭六国,议君主称号,王绾、李斯等议:“天子自称曰‘朕’”。此后遂专为帝王自称。
  但有特例,那就是至尊若皇太后也可以自称“朕”。例如《后汉书·和殇帝纪》:“皇太后诏曰:‘今皇帝以幼年,茕茕在疚,朕且佐助听政。’”

  寡人这个称号是在秦始皇之前的君主自称,春秋战国时期常用。而在其后皇帝一般都以朕自称。各代体制习惯虽各有不同,一般被封诸侯王者也可自称“寡人”。

  秦末汉初项羽所分封的诸王(如汉王刘邦)等,和刘邦所分封的诸王(如齐王韩信)都自称寡人,汉朝诸侯后多自称寡人。
  东汉末年,群雄袁术、曹操、孙权、刘备等“南面称孤”。此时“孤”较为流行。而曹操称魏王,孙权为帝,仍然自称“孤”不称“寡人”。
  北魏北周隋朝的诸侯王常自称为寡人,而枭雄如尔朱荣高欢自称为孤。

  (查的我都快口吐白沫了,LZ要是还需要古时宫廷称谓或是其他什么的在来找我,我给你再发点。)本回答被提问者采纳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