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星一口食物嚼几十下,吃饭时细嚼慢咽真的有必要吗?

如题所述

第1个回答  2022-06-25


相信不少人都看过这样的新闻,演员明星们为了保持身材,吃东西时非常的讲究、节制,一口食物要嚼几十次才咽下去。


听上去也许有点夸张,不过如果把“嚼几十次”换成“细嚼慢咽”大家就都能理解了,毕竟在从小到大的吃饭过程中细嚼慢咽几个字出现的频率相当高。


01

细嚼慢咽有依据


可能很多人认为细嚼慢咽只是来自长辈们的生活经验,但其实细嚼慢咽是有着丰富的理论基础和实践经验的。

孙思邈在《备急千金要方·食治》中便指出: “食当熟嚼,使米脂入腹,勿使酒脂入肠”

《养生庸言》中也有: “不论粥饭点心,皆宜嚼得极细咽下” 的表述;

明朝郑碹的《昨非庵日纂》更是对细嚼慢咽进行了详细的论述:“ 吃饭须细嚼慢咽 ,以津液送之,然后精味散于脾,华色充于肌。粗快则只为糟粕填塞肠胃耳”。

传统中医理论有“脾开窍于口”的说法,也就是说口腔内食物的充分消化对健脾益胃是十分有益的。一般来说 一口食物在嘴里要至少经过20~30次咀嚼 ,才能充分被唾液充分混匀和融化,从而达到理想的消化效果。


02

细嚼慢咽好处多


细嚼慢咽除了有助于消化,还有哪些好处呢?以下这几点一起来学习下。

• 避免过量进食

大脑神经接收饱腹感信号通常需要约15-20分钟的时间,而人在饥饿的时候恰好是食欲最旺盛的时候,很容易狼吞虎咽吃下很多东西。这个时候 慢慢吃饭可以有效减少食物的摄入量 ,减轻过量饮食给肠胃造成的负担,长期坚持对控制体重也有一定效果。

• 减少肠胃伤害

狼吞虎咽式的吃饭方式,容易导致体内积食,肠胃负担加重,减缓肠道蠕动速度。长此以往容易因消化不良而导致各种肠道疾病的发生,细嚼慢咽则可以让食物更好地被消化和吸收,对肠胃起到一定保护作用。

• 有利牙齿健康

反复咀嚼可使口腔中分泌出充足的唾液,这些唾液中含有多种消化酶及免疫球蛋白,不但有助于人体对食物的消化吸收,还有杀菌和预防口腔疾病的作用;同时充分咀嚼食物还可促进牙齿、牙龈及面部肌肉的发育,预防龋齿和牙周疾病的发生。


03

养成健康饮食习惯


想要维持身体康健,不仅要科学膳食,也要注重养成良好的饮食习惯。除了细嚼慢咽,这些小习惯我们在日常生活中也要注意。

√ 饮食宜适量定时为度

过饥过饱、饥饱无常,都会影响身体健康。饥饱适中既保证了机体所需水谷精气的供应,又能够和胃安脾、调理气机,从而有益于健康。所以饮食要有节制,不能随心所欲, 要讲究科学的吃法,具体地说就是要注意饮食的量和进食时间,提倡少吃多餐。

√ 纠正饮食偏嗜

饮食偏嗜是指饮食结构不合理而造成的人体机能障碍。要知道没有任何一种天然食品能包含人体所需的各种营养素,即使牛奶、鸡蛋这些公认的营养佳品也难免美中不足。 因此 应避免偏嗜,重视荤素搭配、酸碱平衡等,保证必需的动物蛋白质和控制食盐摄入量。

√ 注意饮食宜忌

饮食禁忌,俗称“忌口”。 《金匮要略》中曾指出:“所食之味,有与病相宜,有与身为害,若得宜则宜体、害则成疾以此致危。” 所以我们要根据不同阶段人体的所需来摄入饮食,特别是在生病体弱的时候更要遵从医嘱,吃该吃的食物。

√ 防止饮食不洁

饮食不洁是指食用不清洁、有毒或不符合卫生标准、腐烂变质的食物。 饮食须按四时变化加以安排,要做到饮食定时、定量、清洁。 食品应保证新鲜,少吃生冷食物,饭菜要烧熟煮透,隔夜饭菜要重新回锅烧煮,腐败的食物更要及时扔掉,以防“病从口入”。--部分资料源自《中国居民膳食指南》


明代医药学家李时珍曾说过: “饮食者,人之命脉也” ,强调了饮食在人体生命活动中的重要性。从细嚼慢咽这些健康的饮食习惯做起,才能真正发挥食物对身体的有益作用,越吃越健康。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