吃利尿剂降血压,需要注意哪些注意事项?

如题所述

第1个回答  2022-08-22
利尿剂不仅可降血压,还可治疗心力衰竭等疾病;合理应用不仅可降低心血管事件发生率,还可降低降低死亡风险。那么,高血压患者服用利尿剂应注意什么呢?接下来,医学莘将为您解析。

血压升高有多种机制,钠盐摄入过多、水钠潴留引起的血容量增多属于其一。利尿剂通过促进钠离子排泄,减轻容量负荷,有利于降低血压。常用利尿剂有呋塞米、托拉塞米等强效利尿剂,氢氯噻嗪、吲达帕胺等中效利尿剂,螺内酯、氨苯蝶啶等弱效利尿剂。单独用于降血压时,很少使用强效利尿剂,主要以中效利尿剂为主。在降压过程中,需注意:

①利尿剂可引起代谢紊乱,包括血糖、血脂异常等,发生率与利尿剂用量相关,通常发生于长期使用大剂量利尿剂的患者,控制利尿剂的用量则可减轻对代谢的影响。以氢氯噻嗪为例,每日用量控制在6.25-25mg,在控制血压的同时,可减少不良反应发生率。

②部分高血压患者可能合并高尿酸血症,血尿酸长期升高可能诱发痛风,增加肾脏损害。氢氯噻嗪、吲达帕胺等噻嗪类利尿剂在降血压的同时,可能升高尿酸,增加痛风发病风险。因此,痛风患者禁用噻嗪类利尿剂,建议合并高尿酸血症的患者换用其它降压药。

③利尿剂可引起血钾异常,氢氯噻嗪、吲达帕胺等药物可促进钾离子排泄,长期应用可引起低钾血症;螺内酯、氨苯蝶啶等药物具有留钾的作用,长期使用可能引起高钾血症。血钾无论升高还是降低,均可产生不利影响,因此,使用利尿剂2-4周后应注意监测血钾。

④利尿剂单独应用时降血压作用有限,加大用量时可能增加不良反应,因此利尿剂通常与其它降压药联合应用,包括钙通道阻滞剂(地平类降压药)、ACEI(普利类降压药)、ARB(沙坦类降压药)等,不仅可增加降压作用,还可减轻相互之间的不良反应;由于与β受体阻滞剂(如美托洛尔、比索洛尔)联用可增加糖尿病患病风险,因此肥胖、、腹型肥胖、糖尿病前期等糖尿病高危人群、糖尿病患者不建议联合应用这两类降压药。

综上,利尿剂通过促进钠离子排泄降低血压,强效、大剂量利尿剂不良反应发生率较高,因此降血压时以中弱效(如氢氯噻嗪)、中小剂量(如每日6.25-25mg氢氯噻嗪)利尿剂为宜;由于利尿剂单独降压作用有限,因此常于其它药物联合应用,如普利、沙坦、地平类降压药等,在增加降压作用的同时,可减轻不良反应。

感谢大家的阅读!

若有不妥,敬请斧正!欢迎评论区咨询与交流!

注:文内容仅作为 健康 科普,不作为医疗建议或意见,不具备医疗指导条件。

很多高血压患者都在服用利尿剂,可能说利尿剂大家还是不知道什么药,就是很多高血压患者吃的氢氯噻氢,实际上很多高血压患者并不是单一吃一个利尿剂来降压,而是吃复方制剂中包含利尿剂,比如说厄贝沙坦氢氯噻嗪片。那么,利尿剂是一种什么降压药呢?下面张大夫来给大家说一说。

利尿剂降低血压主要机制是通过排钠利尿、降低血容量来发挥降压作用。而用于控制血压的利尿剂主要是噻嗪类利尿剂,比如说氢氯噻氢和吲达帕胺(寿比山)。很多大型临床研究都显示,利尿剂有利于血压的降低,同时可以降低因为高血压带来的脑卒中。使用小剂量利尿剂,比如说氢氯噻氢6.25mg-25mg,对于代谢的影响很小,与其他降压药合用更能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利尿剂适合于老年高血压、单纯收缩期高血压、伴有心功能不全的高血压和难治性高血压患者。因为利尿剂的不良反应与剂量相关性大,所以常常小剂量使用。噻嗪类利尿剂最常用来降压,可是也容易引起血钾降低和尿酸升高,一定要严密监测。

目前临床上高血压患者最常用的5大类降压药中,利尿剂可以说老大哥了,利尿剂用做降压药已经有半个多世纪的 历史 了,之所以到目前为止,利尿剂仍是临床一线用药推荐,主要是基于利尿剂良好的降压作用和与其他药物的良好协同降压作用。

再来说服用利尿剂降压药的注意事项之前,我们先来说下利尿剂的“好”。

实际上,现在对于利尿剂降压药的应用,很多时候是被用的太少了,因为这个药物比较老,价格也相对较低,因此,往往被做一个“配角”,在使用其他降压药降压效果不良时,作为联合用药来使用,但实际上,利尿剂降压效果好,长期用药安全性也较高,今年美国公布的指南中,也进一步强调了利尿剂对于心脏的保护作用,应用利尿剂降压药控制血压,能够显著降低心血管事件的发生率和总死亡率,是一种有明确心血管获益的降压药物。

在高血压的服药控制方面,在不存在用药禁忌的情况下,利尿剂完全可以作为高血压初治的首选药物,而在临床应用上,利尿剂特别适合于老年高血压的控制,盐敏感性高血压的控制,心力衰竭合并高血压的控制,肥胖型人群的高血压控制,以及难治性高血压的基础用药。因此,在高血压用药上,如果因为价格比较便宜,就认为利尿剂是一种不好的,不够高端的降压药,这是一种不够正确的认知。利尿剂用好了,照样能够解决一些其他药物不能解决的问题。

利尿剂目前临床上主要应用的有三大类,袢利尿剂、噻嗪类利尿剂和保钾利尿剂,这三类不同的药物各有不同,对于高血压治疗,应用最多的还是噻嗪类利尿剂,如氢氯噻嗪、吲达帕胺等都属于这一类,袢利尿剂属于强效利尿剂,包括呋塞米,布美他尼,拉托塞米等,主要是用于水肿性疾病、高血压以及急性肾功能衰竭的预防等方面;保钾利尿剂属于醛固酮受体拮抗剂,主要有螺内酯和依普利酮,属于弱效的利尿剂,主要用于低血钾的预防,以及难治性高血压的联合用药方面。

利尿剂降压效果好,有明确的心血管保护作用,当然也并不是完美无缺的降压药。是药物就有它的副作用风险,利尿剂同样也不例外,因此,在服用利尿剂期间,要注意的事情也有很多,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1. 注意血尿酸的升高 ,不管是哪种类型的利尿剂,虽然对肾脏肾小管的作用部位不同,但一般都会血液中尿酸的排泄形成不良影响,因此,长期服用利尿剂,可能会引起高尿酸的问题,一般有高尿酸痛风问题的患者,也尽量不推荐使用利尿剂类降压药。而一般说来,低剂量的利尿剂对血尿酸的影响较小,如果确实需要服用利尿剂的情况,合理选择用药剂量,定期监测尿酸水平即可,不必太过担心而不敢用药。

2. 注意可能发生电解质紊乱的问题 ,噻嗪类利尿剂,在促进钠离子排泄,改善水钠潴留的同时,也会促进钾离子的排泄,因此有引起低血钾的风险,而保钾利尿剂则具有保钾排钠的作用,这类药物则可能有引起高血钾的风险,因此,在服用利尿剂类药物的过程中,要注意血钾水平的监测,对于有高血钾问题或肾功能衰竭情况的,应该禁用醛固酮受体拮抗剂类利尿剂,而对于噻嗪类利尿剂,合用沙坦或普利类药物联合降压,能够减少低血钾的发生几率。

3. 注意糖代谢异常的问题 ,利尿剂类药物还可能引起血糖代谢的异常,因此在长期服用利尿剂期间,也要注意血糖水平的监测,非必须的情况下,不推荐利尿剂与β受体阻滞剂联用,以减少两种药物叠加作用对糖代谢形成更大的影响。

利尿剂可能产生的这些不良反应影响和应该注意的事项,一说起来好像都挺吓人,但实际上,药物不良反应的发生风险和发生几率,往往与药物的应用剂量有很大关系,如果选择中低剂量的利尿剂类降压药,其产生不良反应的风险其实并不大,而对于单药控制不良的情况下,普利类、沙坦类、钙离子拮抗剂地平类降压药联用噻嗪类利尿剂也是很好的组合。

王医生在门诊看的最多的患者就是高血压,为什么高血压是第一位呢?因为我们每四个成年人就有一个是高血压,如此庞大的基数,自然导致心血管门诊中高血压患者最多。

高血压的基础治疗是 健康 生活方式,也就是王医生几乎每天都会提到的:戒烟戒酒,低盐低脂低糖饮食,坚持有氧运动,控制体重,规律作息,开开心心。

但大部分高血压经过 健康 生活方式并不能实现血压正常,只能通过降压药来控制血压,因为只有有效控制血压,才能减少脑出血、脑梗死、心肌梗死、心衰、肾衰这些恶性后果。

目前常用降压药有五个大类:地平类、沙坦类、普利类、洛尔类、利尿剂,还包括好几种其他类降压药,市面上的降压药更是上百个品种。

五大类降压药其中有一个降压药叫利尿剂,最常用的就是氢氯噻嗪,虽然利尿剂是正规的降压药,但是我们在临床遇到高血压几乎不会单一的就用利尿剂来降血压。大部分情况都是在其他降压药效果不佳的情况下才会配合利尿剂来降压,或高血压合并心衰,也可能会用到利尿剂。

利尿剂配合地平或沙坦或普利,降压效果会起到1+1 2的良好降压药效果,所以近年来直接有把地平或沙坦直接和利尿剂组合在一起的符合降压药,这样不但降压效果好,而且能减少各自的副作用。长期服用利尿剂,需要注意哪些事项呢?

1、会导致电解质紊乱

比如会造成低钾、低钠、低氯,所以一定要定期复查电解质,尤其自觉双下肢无力或全身乏力的时候,注意复查。

2、可能会引起尿酸、血糖升高

利尿剂对糖脂代谢有一定影响,故糖尿病、高脂血症、高尿酸血症、痛风及肾功能不全者要慎用。

总之,目前对于单纯的高血压患者,我们不主张单用利尿剂来降压,如果要用利尿剂,一般都是和其他降压药配合在一起使用效果更好,副作用更小。

临床上,不少老年人长期服用利尿剂的患者不监测电解质,有的服用利尿剂如吲达帕胺,呋塞米片出现了严重的低钾血症,严重低钾血症可发生恶性心律失常 ……

2.服药时间为晨起时,最好在每天同一时间服用,夜间血流慢,血粘稠度高,服用会增加血栓风险。

3.发生腹泻时不宜使用。因腹泻会使血液浓缩,血粘稠度增加,服药后心梗、脑梗发生率会升高。

4.痛风患者慎用利尿剂,会增加痛风的发作频率。

利尿剂用于降压治疗已逾半个世纪,国内外相关指南均充分肯定了利尿剂在降压治疗中的地位,并将其作为治疗难治性高血压的基础用药。

利尿剂是抗高血压中一类重要的首选药。因为这类药物便宜有效、无耐药性、可针对发病机制对抗水钠潴留、消除其他降压药引起的水肿、与多种药物联合提高疗效。

主要适应人群
利尿剂适用于大多数无禁忌证的高血压患者的初始和维持治疗,尤其适合老年高血压、难治性高血压、心力衰竭合并高血压等患者。

利尿剂较少单独使用,常作为联合用药的基本药物使用。由于单药治疗往往仅能使一小部分高血压患者血压达标,多数患者需要联合用药。研究表明,联合应用小剂量利尿剂与其他降压药物较足量单药治疗降压效果更明显,且不良反应小,临床获益多。

高血压患者在使用利尿剂时一定要慎重,特别注意以下几点:
1、排钾利尿剂噻嗪类可引起低血钾,长期应用者应定期监测血钾,并适量补钾。痛风患者禁用,高尿酸血症、明显肾功能不全者慎用。

2、由于利尿剂对血钾、血脂、血糖、血尿酸和性功能等都有一定的影响,常期服用利尿剂的患者要定期到医院检查以上各项指标,以便及时发现异常。

3、利尿剂一般建议上午服用,不要在晚上睡觉前服用,以免影响睡眠。使用后要注意观察尿量。

4、避免喝咖啡,咖啡因可导致体内的钾离子代谢紊乱,增加肾脏的血流,加快液体的排出,所以,人们喝完咖啡会频繁去厕所。如果同时服用利尿剂,会使得机体大量丢失液体。

5、避免饮酒和剧烈运动,动作变化时宜缓慢。

6、未经医生许可,不得随意增减剂量。

温馨提示:长期使用利尿药会出现电解质紊乱、高尿酸血症、高血糖和高血脂等不良反应,当服用后出现身体不适或严重不良反应时需要及时到医院就诊。

利尿剂也是临床上五大类降压药中最常用的一种,主要包括噻嗪类利尿剂及其与其他降压药制成的复合制剂,还有引达帕胺缓释片这种兼有扩管和利尿双重作用的利尿剂。使用利尿剂类降压药后,有可能出现电解质紊乱、尿酸代谢异常等情况,特别是高龄的老年人,要注意选择适应症和定期监测复查。

首先,利尿剂主要适合于血压比较顽固的高血压病患者、有心衰的患者、重口味的患者等,常和其他高血压药联用,起到1+1>2的效果,临床上也有一些复合制剂如复代文(缬沙坦/双氢克尿噻)、海捷亚(氯沙坦/双氢克尿噻)、安博诺(厄贝沙坦/双氢克尿噻)等,对降压会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但使用利尿剂后,最常见的副作用是电解质紊乱,特别是利尿剂与钙离子拮抗剂(如氨氯地平)或应用引达帕胺缓释片后,要注意定期复查电解质。利尿剂与ACEI或ARB类降压药联用后,低钾血症的概率稍低些(ACRI及ARB类药物有保钾作用),但也要定期复查电解质。

其次,使用利尿剂后最大的一个问题是可能引起尿酸增高,诱发痛风。所以如果是痛风急性期的患者,禁用利尿剂;如果只是一般患者或无症状性高尿酸血症者,使用利尿剂后应监测尿酸水平变化。除此之外,长期应用利尿剂有可能血脂、血糖的代谢紊乱,应注意动态监测。如果合并有严重心衰、肾功能衰竭,要选用呋塞米等袢利尿剂,更应注意电解质紊乱的情况。

其他。可能会造成血容量不足、体位性低血压等情况,一般问题不大。

总之,利尿剂用的好会达到事半功倍的降压效果,但长期应用要注意其副作用。

利尿剂是高血压治疗中的基础用药之一,常用噻嗪类利尿剂,但在高血压的降血压治疗中,利尿剂一般不单独使用,通常与其他降压药物合用,以增加降压效果。

利尿剂主要通过排出钠离子,降低血管容量和外周循环阻力而达到降低血压的功效,特别适用于存在水肿和并发心力衰竭的老年人群。利尿剂在降低血压的同时,也存在一定的副作用,常见的如电解质代谢紊乱,诱发痛风发作,增加肾功能损害等。

所以大家应在专业医生指导下使用,对于已有电解质紊乱、高尿酸血症、痛风和肾功能不全的人群,应尽量避免使用利尿剂。我们在使用过程中,也要注意监测血压水平变化和定期复查,了解有无副作用发生,并在医生指导下做出相应处置。

利尿剂是五大类降压药中的一种,也是许多难治性高血压或者其他降压药不能耐受的时候,一种经常选用的假药。服用利尿剂降血压应该注意什么呢?咱们一起来看一看。

一、注意电解质紊乱

利尿剂的常见副作用,恐怕就是电解质紊乱了吧!包括低钾血症、低镁血症、低钠血症、低钙血症等等等等!尤其是剂量越大,使用时间越长,利尿作用越显著,其发生概率越大!

二、注意低血压

利尿剂降低血压的一个原因就是使得血容量减少,心脏负荷降低,和其他药物具有协同降压的作用,所以在单独使用利尿剂效果不佳或者使用其他药物效果不佳的时候,我们和其他药物联合使用可能会造成血压过度下降,造成低血压和血容量不足!

三、注意血尿酸升高

利尿剂的使用,还有一个不良反应就是利尿剂会使得血尿酸水平增高,所以在痛风患者中,有可能会加重痛风症状,使用时需要注意监测尿酸,有痛风发作需要及时调整!

四、注意血糖不稳定

糖尿病病人的,尤其是使用噻嗪类利尿剂的时候,可使血糖增加,糖耐量下降并增加胰岛素抵抗,所以,在使用利尿剂的时候,患者的血糖会变得难以控制。

噻嗪类利尿剂是广泛应用的一类口服利尿剂和抗高血压药,对预防脑卒中复发,治疗心衰液体潴留效果很好。只要遵从医嘱按剂量服用,定期复查离子水平和血压,并不会产生不良影响。

一、噻嗪类利尿剂的作用
在降压药的分类中,有一类药被称为利尿剂。常用来降压的利尿剂指的是噻嗪类利尿剂,包括氢氯噻嗪、苄噻嗪、氢氟噻嗪、环戊噻嗪等。还有吲哒帕胺、氯噻酮、美托拉宗等利尿剂虽然化学结构与噻嗪类有区别,但利尿机制和机制相似,所以被称为噻嗪样作用利尿剂。这一类药物中最常用的药物就是氢氯噻嗪和吲哒帕胺。

噻嗪类利尿剂可以抑制肾小管对钠离子的重吸收,从而促进对钠和水的排泄。这种机制特别适合我国高盐摄入患者的血压控制,而且价格便宜,适合国情。而且利尿剂是唯一能够充分控制心衰患者液体潴留的药物,适用于所有的液体潴留的心衰患者。噻嗪类利尿剂也可以明显减少脑卒中的再发危险。噻嗪类利尿剂可以使老年人收缩压下降幅度更大,所以十分适合老年性单纯收缩期高血压患者、肥胖,还有合并心力衰竭和脑卒中的高血压患者。

二、噻嗪类利尿剂对肾的影响
噻嗪类利尿剂口服吸收后,药物主要从肾小管排泄,所以适用于肾功正常的高血压患者。当肾功不全时,肌酐大于180umol/L或肾小球滤过率小于30ml/min时效果变差,严重肾衰竭时禁用。

在长期、大量应用时,可能会引起离子紊乱,引起血尿素氮、血肌酐和血尿酸水平升高,所以痛风患者慎用噻嗪类利尿剂。相对而言,吲哒帕胺比氢氯噻嗪不良反应低,高尿酸血症的发生率也低于噻嗪类。非急性期的痛风患者权衡利弊下,可以考虑使用。

三、服用噻嗪类利尿剂注意什么
1、过敏:噻嗪类利尿剂含有磺胺结构,所以对磺胺过敏的人不能服用。

2、对血糖影响:长期、大量使用噻嗪类利尿剂可能会引起胰岛素抵抗,升高血糖,减弱口服降糖药的药效。所以糖尿病患者慎用噻嗪类利尿剂降压,使用时应监测血糖,调整降糖药物剂量。

3、离子紊乱:长期、大量使用噻嗪类利尿剂会导致钾、钠、镁、氯等离子减少,钙离子水平升高。所以在长期使用利尿剂的时候,应当定期监测离子水平。

4、从小剂量开始:噻嗪类利尿剂的不良反应与剂量密切相关,在小剂量使用时(6.25~25mg),对代谢影响较小;超过100mg时,也不能增加药效。所以噻嗪类利尿剂建议从小剂量开始服用。

5、补钾:噻嗪类利尿剂导致的低钾可能会引发恶性的心律失常,引起猝死。所以在单药使用时,应注意补钾。或是与保钾利尿剂(如螺内酯、氨苯蝶啶等)、升钾降压药(普利类药或是沙坦类药)联用。

四、日常服用时的注意事项
为了避免夜间排尿次数过多,所以噻嗪类利尿剂应在每天早晨服药。为了避免对胃黏膜的刺激,可以选择在饭后服用。此类药可能导致光敏性皮炎,所以在服药期间注意防晒,或使用防晒霜。此类药有可能导致体位性低血压,所以在起床、如厕时改变体位要小心缓慢,避免体位性低血压导致晕倒。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