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人类简史》-人类:一种也没什么特别的动物

如题所述

第1个回答  2022-07-22
想要拆书好久了,一直太懒,没动手。如今终于有点时间,完成一下二刷的 《人类简史》

从动物到上帝

【以色列】尤瓦尔·赫拉利

通过本书:理清影响人类发展的重大脉络,解除历史的枷锁,看到多种多样的未来。

第一章:人类:一种也没什么特别的动物

在本章,赫拉利阐述了,其实人类也不过是一种没什么特别的动物。为什么这么说呢?

因为,在历史上,有三大革命深深地改变着人类和其他生物的发展历程。

而人类,早在有历史记录之前就已经存在。早在250万年前,就已经出现了非常类似现代人类的动物。我们大致可以把这一类动物称为:“人”。这里要注意的是,这里的“人”,不是我们现代意义上的人。而现代意义上的人,在生物学的“全称”应该是:人科-人属-人种。

按照赫拉利书中的定义:能够互相交配并向下不间断传递基因的物种,称之为,种;从同一个祖先演化而来的不同物种,称之为属;许多属可再归类到同一科。总的来说,科>属>种

在文中,为了避免混淆,赫拉利讲到“智人”,讲得就是“智人”这个物种的成员,而讲到“人类”,讲的就是人属的所有现存成员。所以,人类>智人

最早人类的祖先是在大约250万年前的东非猿属,它们中的一些离开家园,踏上征途,各自演化。最终,人类也发展成不同的几个物种。有来自欧洲和西亚的“尼安德特人”,来自东亚的“直立人”,来自印尼爪哇岛的“梭罗人”,来自西伯利亚的“丹尼索瓦人”等, 它们都是“人属”也都是人类 。

和其他物种比起来,人类的大脑容量明显大于其他动物。但其实, 大脑是个庞大的负担 :

人类还有一个另一个特点,就是 直立行走 。这样视野更开阔,能更快得发现威胁或者食物,同时也解放了双手,能够用双手去生产,操作工具,使神经突触进一步发展。

特别是解放了双手,使用了工具,就能生火了。火,能使食物发生化学反应,熟食容易被人类咀嚼、消化,易于保存,也能杀菌。而使用火,使智人第一次尝试到控制自然的力量带来的甜头,更重要的是,火的使用,不会受到他们的身体形式、结构或力量所局限。就算个弱女子,几个小时,就能焚毁一片森林。

但直立行走,也会带来比较大的麻烦。比如说女性生产孩子:

但,正是由于独自抚养这些“早产儿”后代较为艰难,人类才发展处突出的社交技巧,他们需要互相协助才能将后代养活。

因为长久以来,智人,一直稳居食物链的中间位置,在长达数百万年间,人类只能猎杀小动物、采集果实,同时还要躲避大型食肉动物的追击。

直到10万年前,智人一跃而居于食物链的顶端 ,太快,太仓促... ...

第二章  知善恶树

上一章,我们讲到了智人,尼安德特人等人种。我们现代人都是智人的后代,那其他人种呢?是被同化了吗?还是演化成了智人?还是被灭绝了?

这一章将讲述,坏坏的智人…

10万年前,有几群智人迁移入侵了尼安德特人的地域,但争夺地盘失败了,尼安德特人仍然是中东的霸主。这个时候的智人,虽然看起来和我们一样,但是在认知能力(学习、记忆、沟通)上,却十分受限。而等到大约7万多年前,智人第二次从东非出发,这一次,他们灭绝了所到之处碰到的所有其他人类,还跨过海洋,抵达了之前人类从未抵达的澳大利亚大陆。再等到7万年前至3万年前,智人发明了船、灯、针线等物品,同时,还出现了宗教、商业和社会层级。

所以,这里推进智人质的飞跃的是 思考方式 和 语言 的改变。

其实,多数的动物都有他们的语言,蜜蜂、蚂蚁、狼、狮子等,但智人语言与这些动物的语言最不相同的地方在于:智人能够表达一些根本不存在的事情,而动物不能。就像在认知革命之前,智人只能说出“小心!有狮子!”这件事,用以提醒同类;而认知革命之后,智人却能说出“狮子是我们的守护神!”

“ 智人能通过语言向其他智人虚构故事,并且通过八卦,让其他智人相信,并且共同虚构,再向外传播。 ”

其实我们想象一个场景:一个智人撒谎说“狮子是我们的守护神!”这个时候他身边并没有人相信他。所以,他要找其他没听过这个虚构故事的智人,一旦有一个智人相信他之后,那个智人就会通过八卦(那时的群居社会里,没有其他任何的信息传递介质,八卦是智人大部分的信息获取主要渠道)的本领,讲述给另一些智人听“狮子是我们的守护神!”这样,在一系列的传播之后,那些相信“狮子是我们的守护神!”这个虚构故事的人们便联系更为紧密,最终聚合在一起,形成了自己的部落。这种一起想象(虚构)的思考能力,加上八卦的本领,最终发展出了图腾,宗教,制度,经济,国家等非实体概念,并且智人也服从他们想象出来并不存在的东西。 而其他物种不行。

我们的祖先存活下来之初,基因里就有两个重要的片段,并一直流传至今:一个是习惯性撒谎,一个是无条件相信。

正是由于想象出来的现实,使大批不认识的人能够有效协作,并且赫拉利认为,只要改变所讲的故事,在对的情境下,这些人的协作方式便能迅速改变。所以,在认知革命后,智人就不断根据自己的需求去改变所讲的故事,进而改变智人们的协作方式,实现了 “文化演化”对“基因演化”的弯道超车 。纵观历史,我认为人类的发展一定是协作方式的发展,展望未来,借助互联网及科技,智人也一定是由于协作方式的迅速发展,而进一步向更高级演化。然而这一切,并没有“基因演化”什么贡献。

第三章  亚当和夏娃的一天

关于甜食。高热量的食物对人不好,但我们总是戒不掉。想想3万年前的采集者,想吃甜食,只有靠熟透的水果或者蜂蜜,那时,碰到一颗满挂水果的果树,智人最明智的选择就是猛吃,吃到吃不下为止。否则,等附近的狒狒也发现了这棵树,那么可能一颗都吃不到了。

关于一夫一妻。古代采集部落并不是一夫一妻组成的,他们共享着各自的丈夫和妻子,互相存在着性关系,所有的男女共同抚养着后代,以确保他们能有最高的存活率。

关于迁移。智人社会就像星星一样,散布在广阔的土地上,大多数智人不断迁移,跟随气候、动植物的供给量,但都在一个区域内来来回回。偶尔,碰上自然灾害、人口压力,或者哪怕是一个极富冒险精神的领袖,部落也可能走出自己原有的领地。

关于人体机能。采集者需要对他们周边的环境了如指掌,他们要知道什么植物有毒、什么猎物能吃、手工制作出工具、哪里有危险、哪里有食物,有研究表明,智人的脑容量其实是递减的。而且远古采集者他们更擅长使用自己的身体和感官,他们的听觉视觉和嗅觉能力都远超现代人。他们知道怎样最省体力,怎样跑最灵活,就算现代人练习再多的瑜伽太极,也不可能像他们一样灵活。

关于神。在采集者的心里,任何地点、现象、物件、动植物,都能与自己心灵相通,他们认为自己能与这些神灵交流,要去取悦它们来躲避惩罚。

第四章  毁天灭地的人类洪水

认知革命之前,所有人类物种都居住在亚非大陆上。

认知革命之后,智人得以走出亚非大陆。

他们的第一个重要成就是抵达澳大利亚。他们并没有像其他海洋哺乳动物一样,发展出符合流体力学的身体,长出背鳍或脚蹼,自然更不会飞。唯一的解释是,那时,他们已经造出了船,并且具备超强的航海能力。这是大型陆生哺乳动物第一次踏上澳大利亚,也是从这个时候开始,狩猎采集者正式成为这片大陆食物链顶端的生物。同一时期,也 成为地球史上最致命的生物物种。

双门齿兽的灭亡。双门齿兽是澳大利亚的大型动物,繁殖十分缓慢,就算人类每几个月才猎杀一头双门齿兽,也能导致他们的灭亡。

桉属植物的繁盛。那时的智人,已经掌握了火的使用,于是,一把大火烧干了澳大利亚的树木,因为这样,能更好地去捕猎。所以,烧光了大部分植物,只留下了耐火的桉属植物,它们到达了繁盛时期。

双重打击。大约45000年前的一次气候变迁使澳大利亚的生态遭受重创,再加上人为的“破坏”,使得澳大利亚大陆上的生态环境产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看完了澳大利亚,我们再来瞧瞧北欧及西伯利亚。

16000年前,从未有人类踏上气温极低的西伯利亚,然而智人办到了,并且步行穿过冰封的白令海峡,到达美洲。他们猎杀着肥美的猎物,食用美味的动物蛋白。猎杀驯鹿和长毛象等耐寒动物不但可以获取大量的热量,环境极低的温度还使得食物得以保存,他们的皮毛还能提供御寒的衣物。

他们一路迁移,一路猎杀,最终到达了美洲,再一路南下,到达南美洲热带雨林,潘帕斯草原等地方。智人以其极强的环境适应能力,在一两千年间,在基因没有怎么改变的情况下,横扫各个大陆。

长毛象、剑齿虎、巨型地獭等大型动物,在智人的眼中不过是长得特别大、移动缓慢的粮仓。两千年间,这些动物迅速灭绝。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