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残的人是什么心理?

自残或者说自虐的人是一种什么心理????比如说用烟烫自己,用刀割自己喉咙又不把自己割死,在自己身上穿很多窟窿(非宗教信仰等因素导致)等等。

第1个回答  2022-05-28
自残是指人对自身肢体和精神的伤害。
一般来说,对精神的伤害难以觉察,因此,如果不特别指明,自残仅仅是指对肢体的伤害。自残的最极端情况就是自杀。 自残行为并不少见。每个人都可能产生过自残的念头,只是大多数人没有采取实际行动而已。
只要是有意识的,自我主动的,在自主控制下的对自我肉体和精神的(会产生疼痛感的)伤害,皆属于自残。
据美国精神健康协会(Mental Health America)对不同国家共1000名的受访者的调查发现,其中约有4%的成年人和15%的青少年在情绪危机的时候使用过不同方式进行自残。
其中有自残心理倾向的青年中,女孩占80%,因为男孩子的暴力倾向更多体现在破坏行为,女孩子则对自己进行伤害。

许多自残行为甚至是无意识中,或神情恍惚中进行的。往往代表着无法自我处理和表达的复杂负面情绪。
那么人们为什么会出现自残行为呢?

情绪宣泄,将心理痛苦转移到身体
1
自伤是青少年不良情绪。严重沮丧和恶劣的心情,以及孤独、绝望、愤怒等不良情绪。青少年自残前通常感觉非常糟糕,对家人或其他人怀着不满和敌对,自残者通过对自己的伤害来表达这些情绪,从而帮助自己从无法忍受的消极情绪中获得一种解脱。
有的被访者认为自伤是为了“转移压力”;另有一位被访者说,“划完心里会好受些”、“只是发泄一下”。他们将心理摸不着的痛苦,转移到肉体上真真切切的疼痛,从而达到自己情绪的转移目的。

引起他人注意
2
青少年在学习和生活中面临着许多压力,自伤行为就是个体对挫折和压力无法应对的体现。虽然自伤不能直接解决问题,但是它却向他人传达了一个信号:
让别人知道自己需要帮助,强迫他人正视自己的需求。
自残者倾向于认为自己不受欢迎,是被忽视的群体,在他们看来,采取极端的方式就可以引起足够的关注。

寻求感觉刺激
3
有些学生进行自我伤害是因为“刺激”、“个性”、“好玩”。
国外研究表明,21. 9%的青少年自我伤害想法来源于报刊、影视及网络。媒体传播的不良信息很可能会影响青少年,使其产生对自我伤害行为的好奇心误认为这是好玩、前卫的行为,从而去模仿这种行为,追求很“酷”、很“勇敢’的感觉。
模仿心理导致自残
4
看到自残的同学得到了一些好处,盲目模仿导致自残。“初一的时候我的一个同学喜欢自残,当时我就和她学。”当时第一次觉得自残真的很酷,后来越来越狠了。
因为第一次的刺激往往比接下来的自残所带来的的刺激要深刻,所以自残的程度会慢慢加深,而且这种由于学生好奇模仿心理引起的自残行为,会向感冒一样传染,像毒品一样上瘾。

攻击欲望的宣泄
5
针对青少年的调查表明,自伤个体大多伴有攻击行为,在他们没有其他可利用的交流方式来表达攻击性,并且缺乏延迟满足和延缓敌对欲望的能力时,自伤作为一种手段可以避免攻击他人的行为出现。
因为攻击他人的行为可能会带来整个社会的排斥,自残者就将自己的身体作为攻击目标的替代品,来宣泄攻击的冲动。

家庭环境和教育
6
作为青少年成长的重要背景,家庭环境对自残行为有很大影响。
在12--18岁的自伤者中在家庭内存在困难的占很大比例,由于离婚、分离或死亡等造成了家庭破裂的儿童自伤机率是享有良好照顾的青少年的20倍。
另外,社会上普遍认为自残和自杀是直接相关的,但康奈尔大学研究表明,尽管自残在造成身体的损害严重的时候可能导致死亡,但是自残者的目的并不是要自杀。

比如如果是自恨产生的自我惩罚行为,当自恨进一步恶化,则易于导向自杀;但如果是对痛感成瘾,则基本和自杀关系不大,所以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的。
第2个回答  2010-03-18
一般而言,是现实和理想距离太远吧。这样的人对自己要求很严格,达不到标准就采取这种方式来平复精神上的内疚、自责、愤懑等,心理比较阴郁。不严重的能通过自我心理调整恢复正常,严重的就需要一些开导和疏导了。
第3个回答  2010-03-18
一般这样的人多是由压力比较大又没有一个很好的发泄途径而引发,长期下来在心理上形成了一种依赖,就像吸毒一样,做完之后会觉得很轻松,属于一种不正常的心理状态!
第4个回答  2010-03-18
引起关注。这是他们应对外界压力以及表达内在的一个方式,用这样的方式来释放掉内心的压力。同时,也可能是为了逃避现实中的某些东西
第5个回答  2010-03-18
这是报复心理引起的,小时候的自虐或是自残可能是为了报复父母,长大后这种行为就比较复杂,因人而异吧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