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冠肺炎的假阴性病例什么是假阴性?

如题所述

第1个回答  2023-05-25


随着新冠肺炎疫情的发展,咽拭子核酸检测方法越来越成熟,现在病毒感染的诊断速度越来越快。但是目前各地报道的“假阴性”案例让大家都很担心,那么到底什么是假阴性呢?诊断的依据是什么?


新冠肺炎假阴性




一则“三阴性”感染的报道引起广泛关注,“新冠肺炎”的诊断面临新的挑战。


据《新京报》报道,中国-新冠肺炎友谊医院近日收治了一例从武汉到北京的肺炎确诊病例。入院前,患者咽拭子三次新冠肺炎核酸阴性,直到入院后插管上呼吸机,通过肺泡灌洗新冠肺炎核酸阳性。


北京某三甲医院呼吸科医生表示,对疑似患者进行了两次咽拭子核酸常规检测。如果有一个阳性测试,诊断就会做出。如果有两个阴性测试,感染基本可以排除。三份咽拭子新冠肺炎核酸检测呈阴性,这表明病毒具有高度隐蔽性。


最近,在中国发现了一批咽拭子核酸检测的“假阴性”病例。天津市卫生健康委官网通报的一例女性感染病例显示,患者于1月21日出现发热症状后,前后三次核酸检测均为阴性,2月1日第四次检测为阳性。


2000年2月6日有报道称,在杭州某医院,一位患者6次核酸试剂检测阴性,直到第7次才呈阳性。


武汉一位一线医生告诉《南方周末》,在他所在的医院,很多患者的临床症状和CT影像都符合新型冠状病毒感染,但这些患者的核酸检测结果阳性较少,阴性较多。


对于上述现象,重症医学专家、中国医学科学院院长王晨院士2月5日在接受央视采访时表示:“并不是所有患者都能检出核酸阳性,但在新型冠状病毒感染患者中,仅发现30%至50%的阳性率。通过采集疑似病例的咽拭子,还是有很多假阴性的。”


假阴性病例存在的原因




为什么检测会出现“假阴性”?多位专家向《南方周末》解释,试剂盒的检测结果不仅与试剂盒的质量有关,还与新冠肺炎本身的特性、采样地点、采样量、运输和储存环节,以及实验室检测条件和人员操作有关。它是由很多原因组成的,非常复杂,但最关键的因素还是与这种病毒的特殊性有关。


2020年2月8日,在国新办联防联控机制新闻发布会上,国家卫健委新闻发言人宋树立表示,近期将有临床专家对中日医院“三阴性”病例进行回应。


“假阴性”的概率有多大




,真实病例核酸检测阳性率为30%至50%,为假阴性,即在新型冠状病毒感染者中未检测到病毒核酸,导致病原核酸检测报告为阴性。目前很多地方都发现了“假阴性”的情况。


有没有更好的确诊办法




核酸检测是目前不可替代的。


假阴性是经常发生的。要不要放弃核酸检测?高占成9日在国务院联防联控机制新闻发布会上说,核酸检测是诊断新冠肺炎不可或缺的手段。


据美国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消息,截至1月31日,已有7种新型冠状病毒核酸检测试剂紧急获批。此外,一些企业正在加紧研发。


据悉,该试剂盒用于确定疑似患者样本中是否存在新型冠状病毒,快速准确。这种检测试剂盒的科学原理叫做“荧光PCR(聚合酶链式反应)法”。它是一种扩增特定DNA(脱氧核糖核酸)片段的分子生物学技术,利用聚合酶链式反应,可以大量扩增少量DNA,从而检测出带有特定基因片段的病毒。


迄今为止,核酸检测仍是诊断新冠肺炎的“金标准”。一些专家h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