孙殿才的人物生平

如题所述

第1个回答  2016-06-04

孙殿才,曾用名孙树德、王文清、陈光华、赵忠国,宁夏中宁县人。
1909年出生在一个农民家庭。1924年,在恩和高级小学读书时,学校受五四运动的影响,提倡民主、科学思想,使学生受到很大的教育,从而对贪官污吏、土豪劣绅的淫威和腐败的封建社会深恶痛绝。
1926年9月,在第一次国共合作时期,冯玉祥国民军联军由绥远途经宁夏,入甘援陕,策应北伐。在国民军联军驻宁夏期间,部队中的中共党员深入城乡各地,进行革命宣传活动,中共党员刘屏先等人到中宁县恩和堡发动高级小学师生同封建势力和各种丑恶现象作斗争,孙殿才、王绪祥(张子华)等人积极参加,在斗争中受到锻炼,经刘屏先介绍,孙殿才加入共青团。1927年春,孙殿才到兰州共和中学上学。同年秋,又转入甘肃省第五中学(宁夏中学前身)读书。当时,中共党员杜仲元在课堂上经常教育学生:“我们青年要时刻追随时代发展的潮流,将来解决中国的事情,不是别人而是共产党。青年们需要努力。”这对孙殿才和一些进步同学影响很大,他们积极接受党的教育,参加学校组织的各项进步活动。
1930年秋,孙殿才到北平弘达学院读书,通过张子华找到了党组织,于12月经李进介绍由共青团员转为中国共产党党员,化名孙树德,任北平西城区宣传委员,以学生身份和张子华共同从事学生运动。
1931年5月,孙殿才受北平地下党组织的领导从事工人运动,经常化装成黄包车夫或失业工人,深入工矿,与工人群众接触,在工人中建立党的组织和赤色工会组织,先后组织过电车工人、洋车工人、掏粪工人、铁路工人的罢工斗争。北平市工人混合委员会成立后,孙殿才任书记兼组织部长。
1932年6月,孙殿才化名王文清调天津纱厂委员会任总支书记,组织和领导了纱厂工人的反日大罢工。不久,又任天津市总工会组织部长。
1933年春,孙殿才先后任察哈尔省总工会、张家口总工会组织部长,组建了平绥铁路工会,领导工人参加抗日游行和罢工斗争。同年秋,又先后调任张家口抗日同盟军军部支部书记和前委巡视员、东北抗日军第一师政治部政训员。在抗日同盟军向热河和河北南部进军中,遇国民党万福麟部队阻袭,在攻占小唐山战斗中,因腿部受伤,同年冬返回北平,任全国总工会华北工人运动委员会委员和巡视员。
1934年1月,孙殿才任唐山中共五登特委书记,和吴德、李拮伯等人组织领导了著名的唐山、开滦矿工和洋灰厂工人的罢工斗争。同年夏,化名陈光华,先后任上海总工会执行局常委、宣传部长和上海工人联合会书记,组织和领导了上海纱厂工人抗日罢工斗争,推动了上海抗日救亡运动。
1937年,七七事变后,孙殿才发动和组织工人拿起武器,参加抗战,任淞沪工人抗日别动队第五支队特支书记,战斗在抗日前线。同年冬,到南京八路军办事处工作,以后随机关退守武汉,在田宛镇要塞司令部任特支书记,和李铸等人发动武汉船员和铁路、工厂工人组织武装别动队,配合武汉外围保卫战,在武汉坚持抗战约半年之久。
1938年秋,中共长江局派孙殿才(化名赵忠国)到安徽省动员委员会工作,担任干训班大队长,在安徽省敌后无为、舒城、桐城等5县工作。不久,又担任舒无地委副书记,在敌后组织武装斗争,打击伪军,粉碎日军扫荡,巩固和发展江北抗日根据地。曾以在敌后坚持团结抗日成绩突出被评为模范,出席边区党代会,并当选为党的七大代表。
1941年3月,经刘少奇介绍,孙殿才到延安中央临时党校学习,参加了延安整风。1943年1月,被调陕甘宁边区中共三边地委,任统战部长。期间和国民党新十一旅的地下党负责人牛化东等人取得联系,团结邓宝珊抗日,日后积极工作,促成新十一旅于1945年10月在安边起义。
1943年秋,孙殿才(时名赵忠国)通过到定边拉骆驼做买卖的同乡徐兴让及其他统战关系,秘密通知哥哥孙殿科到定边会晤,堂弟孙殿举、儿子孙福善等也先后到定边参加革命。孙殿科、孙殿举后来又被党组织派回彰恩做统战联络工作。经孙殿科的串联,本乡马少林(回)、马光荣(回)、刘延相等人先后到定边参加革命,加入中国共产党,后又被派回宁夏工作。
1944年,孙殿才的母亲及其哥、弟、妻子、亲友等10余人先后到定边参加了革命。1946年6月,国民党撕毁“双十协定”,发动了对陕甘宁边区的全面进攻,宁夏马鸿逵部队向三边窜犯,孙殿才家属先后两次在群众家隐蔽,向定边山区疏散。1947年4月定边失守,敌暂九师参谋处便衣特务何兆元将孙殿才的老母、妻子、儿媳等8人逮捕入狱。在狱中,他们遭受严刑拷打,直到1949年1月才出狱。
1946年5月,孙殿才任中共宁夏工委副书记。1947年1月,中央决定成立宁绥工委,又任工委副书记,先后组建了回民游击队和回汉支队等地方武装部队,开展对敌斗争。4月,回汉支队改编为宁夏人民解放军,孙殿才任司令员。这支部队在孙殿才等人指挥下,打击地方反动武装,牵制敌人,配合中国人民解放军作战。5月,中国人民解放军西北野战军攻克环县,孙殿才谒见了彭德怀等领导,宁夏人民解放军随主力部队北上作战。7月,中国人民解放军转入战略反攻,宁夏人民解放军仍恢复回汉支队番号,返回盐池南部山区继续在内线作战,先后击溃了盐、环、定各路清乡团,收复了大片失地,恢复了人民的政权。
1948年秋,中共宁绥工委改为宁夏工委,孙殿才任书记。他和工委其他领导同志一道,坚决贯彻党中央的指示,在解放区开展减租反霸斗争,建立地方人民政权,发动解放区人民拥军拥政,支持前线。还大力开展统战工作,不断派人到西安、兰州、银川、吴忠等地活动,积极为解放宁夏做准备。
1949年9月,宁夏解放,孙殿才带领中共宁夏工委随中国人民解放军十九兵团进驻银川。中共宁夏省委和宁夏省人民政府成立后,孙殿才任省委常委、省人民政府副主席和西北军政委员会委员。
1954年9月,宁夏省撤销并入甘肃省,孙殿才任中共甘肃省委常委和省人民政府副省长,先后被选为党的八大代表和一、二、三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代表。任职期间,经常深入农村,调查研究,关心群众疾苦。1957年,当农村出现浮夸风时,他坚持实事求是,曾向省委提出意见,纠正这一错误倾向。在讨论成立宁夏回族自治区时,因区域划分问题和其他同志产生意见分歧,这本是党内生活的正常现象,但在1957年和1958年的省委整风运动中,将上述问题视为右倾反党活动,被错定为“孙、陈、梁、曹右派反党集团”,受到错误处理,下放甘肃引洮工程指挥部任处长。
孙殿才虽然蒙受委屈,但识大体,顾大局,坚持工作。1961年党中央派谢觉哉同志来甘肃调查,澄清了问题,称赞孙殿才同志是“敢于实事求是,坚持说真话的好同志”。1963年初,中共中央决定撤销对孙殿才的错误处理,彻底恢复名誉。
1964年5月,孙殿才任甘肃省政协副主席。“文化大革命”中,又遭受折磨,以至身患重病,长期未得到有效治疗,不幸于1975年1月18日含冤病逝,时年67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