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故事,生物灭绝——《人类简史》第一部分

如题所述

第1个回答  2022-06-30
这本书一直很有名,学校图书馆里的书一直是外借状态,预约数量总是超过三个。这个暑假我偶然在家乡图书馆网站看到这本书,欣喜若狂,然而到阅览室去寻找的时候发现还是没有踪影。最终还是选择了购买。

目前看了第一部分:认知革命。讲的是农业革命以前,原始人的故事。我一向是喜欢故事的人,正巧这个作者很擅长讲故事,总有一些妙趣横生的比喻或比拟。于是就很吸引我读下去。

这不算一本常规的历史书。我清楚地记得我当年看《全球通史》的时候,读完原始人的部分之后有一种万念俱灰的感觉——也有可能是因为那时候临近高考,压力比较大,情绪不太稳定。《全球通史》是一本典型的正统历史书,以时间为轴把史实一一道来。这种叙事手法在历史书写作中无可非议,而且因为基本不带有作者个人评价,而显得比较公正客观。

但是问题是,原始人的生活状态几乎都是通过化石进行推测的,不可能有很多细节,于是经常只能一笔带过。以至于给我留下了这样一种印象:人类社会进步是因为前一种社会形式无法养活这么多人了,而社会一旦进步了就会生出更多的人,就这样社会形式越来越高级,人口越来越多——人跟动物没有区别,人活着不过就是为了繁衍后代扩大族群而已。那么我活着又有什么意思呢?那时候我对人类存在的意义产生了怀疑。

后来,随着学业渐紧和考上大学,我把当时的感觉忘记了。直到这次读到《人类简史》。

《人类简史》基本上没有按照时间线来叙事,只是按照时间分成了四大块,第一块讲原始社会的一些故事。作者赫拉利用“认知革命”解释了为什么智人最终打败了其他人类成为现在唯一的人类。他说在最最开始的时候,智人、尼安德特人、直立人等等所有人类其实与动物没有非常大的区别,那时候人类都有语言、会使用工具、直立行走,但是最后只有智人留下来了。因为只有智人基因突变,发生了“认知革命”,从此我们不仅能够用语言说出现实存在的东西,也能够用语言说出虚拟现实,宗教、国家等慢慢为我们所相信,于是智人不仅仅依靠亲缘关系而且也依靠我们所相信的虚拟现实团结在一起,形成比其他人类更大的社群,最终称霸全球。

《哈佛非虚拟写作课:如何讲好一个故事》第一篇的作者讲了他在当战地记者的时候的一个见闻。哪怕人们被战火折磨得面目全非,对生活似乎都有些麻木了,他们在晚上还是会燃起篝火,老人会给孩子讲故事。人类就是这样一代代在故事中延续下来。

首先,我们会讲故事。然后,我们成为今天的人。

猩猩的社会也有阶级,但是他们不讲故事。会讲故事的智人拥有了图腾和神灵,慢慢有了宗教和国家。我有时候觉得,看书就是找到那些自己冥冥之中有感觉却就是表达不出来的意思。作者会帮你表达出来。比如说作者说国家实际上不是一个现实概念,而是一个虚拟现实;公司也不是一个现实概念,而是法律赋予的虚拟现实“法人”。我们相信我们讲出的故事,正如我一旦出国去会本能地狱中国人抱团一样,故事也就成了现实。赫拉利真的很厉害,因为我们从出生就身处这样一个现实与虚拟现实交织的世界中,像国家这样的概念在我们看来就是理所当然的,当然是现实,可他就能够仔细思考国家这个概念背后隐藏的深层意义。

会讲故事的智人把领地从非洲出发扩张到整个亚欧大陆,后来又扩张到澳大利亚和美洲。在亚欧大陆上,智人相互合作,渐渐学会了狩猎大型哺乳动物;等他们到了澳大利亚和美洲,那里的大型哺乳动物便在短短两千年内几乎消失殆尽。

很神奇的,作者把智人扩张到澳大利亚和美洲叫做“殖民”。我们的常规印象里,殖民是一个人种对另一个人种、一个国家对另一个国家的所作所为。现在想来,的确也可以用来描述人类对整个生态系统——我们把我们的意志强加到生态系统上,我们要扩张我们的栖息地,最终我们必然会压迫甚至迫害其他动物,尤其是大型哺乳动物。

我才意识到,即使工业革命之前,仅仅是原始人的我们对其他生物而言就已经是最致命的杀手了。智人踏上的陆地总是很快就有生物灭绝,我们站上生物链顶端的时间太短,短到生态系统来不及做出反应。

第一部分看完了,历史即将从原始社会进展到农业社会。换一个讲故事的方式,我们也许会重新认识自己。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