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治通鉴》富二代如何守住基业?

如题所述

第1个回答  2022-07-28

【原文1】

酂文终侯萧何病,上亲自临视,因问曰:“君即百岁后,谁可代君者?”对曰:“知臣莫如主。”帝曰:“曹参何如?”何顿首曰:“帝得之矣,臣死不恨!”

【译文】

汉惠帝二年(戊申 公元前193年)

春季,正月,癸酉(初四),兰陵一平民家的井中出现两条龙。
陇西发生地震。
夏季,大旱。
郃阳侯刘仲去世。
酂文终侯萧何病重,惠帝亲自前去探视,问他:“您百年之后,谁可以替接您?”萧何说:“最了解臣下的还是皇上。”惠帝又问:“曹参怎么样?”萧何立即叩头说:“皇上已找到人选,我死也没有什么遗憾了。”

【解析】

《〖胡三省注〗谥法:有始有卒曰终。蒙曰:克成令名曰终。萧何是 历史 上少数“有始有终”之人。

相国的任命是国家大事,更是皇帝的“私事,”这个得由皇帝说了算。在这里萧何也是“间接性”举荐曹参了。

【原文2】

秋,七月,辛未,何薨。何置田宅,必居穷僻处,为家,不治垣屋。曰:“后世贤,师吾俭;不贤,毋为势家所夺。”

【译文】

秋季,七月,辛未(初五),萧何去世。他生前购置田地房宅,必定选位于穷乡僻壤的;他主持家政,也从不起建高墙大屋。他说:“如果我的后代贤德,就学我的俭朴;如果后代不贤,这些劣房差地也不会被权势之家抢夺。”


【解析】

萧何的做法就是希望后代子孙能远离政治权力中心。

萧家爵位传承代数为列侯之首,西汉贵族唯此一家,史记列入五位异性功臣世家之首,故也称萧相国世家。


【原文2】

癸巳,以曹参为相国。参闻何薨,告舍人:“趣治行!吾将入相。”居无何,使者果召参。始,参微时,与萧何善;及为将相,有隙;至何且死,所推贤唯参。参代何为相,举事无所变更,一遵何约束:择郡国吏木讷于文辞、重厚长者,即召除为丞相史;吏之言文刻深、欲务声名者,辄斥去之。日夜饮醇酒。卿、大夫以下吏及宾客见参不事事,来者皆欲有言,参辄饮以醇酒;间欲有所言,复饮之,醉而后去,终莫得开说,以为常。见人有细过,专掩匿覆盖之,府中无事。

【译文】

癸巳(二十七日),朝廷任命曹参为相国。曹参刚听说萧何去世时,就对门下舍人说:“快准备行装!我要去做相国了。”过了不久,使者果然前来召曹参入朝。起初,曹参当平民时,和萧何相交很好;到做了将相,两人有些隔阂。到萧何快死时,所推举接替自己的贤能之人惟独曹参。曹参接替做了相国后,所有的条令都不做变更,一律遵照萧何当年的规定。他挑选各郡各封国中为人质朴、拘谨不善言辞、敦厚的长者,召来任命为丞相的属官。对那些言谈行文苛刻、专门追逐名声的官员,都予以斥退。然后曹参日夜只顾饮香醇老酒。卿、大夫以下的官员及宾客见他不管政事,来看望时都想劝说,曹参却总是劝他们喝酒;喝酒间隙中再想说话,曹参又劝他们再喝,直到喝醉了回去,始终没机会开口说话。这样的情况成为常事。曹参见到别人犯有小错误,也一昧包庇掩饰,相国府中终日无事。


【解析】

从根源上来讲曹参与萧何的“施政”理念是一致的,都是主张“休 养生 息”,这也是萧何“间接”举荐曹参的原因。而且曹参位居功臣第二,仅次于萧何,从威望上来看也是最合适的人选了。


【原文3】

参子窋为中大夫。帝怪相国不治事,以为“岂少朕与?”使窋归,以其私问参。参怒,笞窋二百,曰:“趣入侍!天下事非若所当言也!”至朝时,帝让参曰:“乃者我使谏君也。”参免冠谢曰:“陛下自察圣武孰与高帝?”上曰:“朕乃安敢望先帝!”又曰:“陛下观臣能孰与萧何贤?”上曰:“君似不及也。”参曰:“陛下言之是也。高帝与萧何定天下,法令既明。今陛下垂拱,参等守职,遵而勿失,不亦可乎?”帝曰:“善!”

【译文】

曹参的儿子曹窋任中大夫之职,惠帝向他埋怨曹参不治理理政事,认为是“难道是因为我年纪轻吗”?让曹窋回家时,以私亲身分探问曹参。曹参大怒,鞭笞曹窋二百下,喝斥:“快回宫去侍候,国家大事不是你该说的!”到上朝时,惠帝责备曹参说:“那天是我让曹窋劝你的。”曹参立即脱下帽子谢罪,说:“陛下自己体察圣明威武比高帝如何?”惠帝说:“朕哪里敢比高帝!”曹参又问:“陛下再看我的才能比萧何谁更有能力?”惠帝说:“你好像不如他。”曹参便说:“陛下说得太对了。高帝与萧何平定天下,法令已经明确。如今陛下接手治国,我们臣下恭谨守职,认真遵守不去违反法令,不就够了吗!”惠帝说:“对。”


【解析】

“高帝与萧何定天下,法令既明。今陛下垂拱,参等守职,遵而勿失,不亦可乎?”这句看似是一句“辩论”的话语,实际上是“守家”的施政理念。在政权交替之际最忌讳的就是推翻“前任”的施政理念,如果贸然”变动“必然会造成原有的”体系“的变动,会造成很多不必要的麻烦。

从文中来看,曹参的理由也是很正确的,刘邦与萧何制定的法令,既然汉惠帝”圣武“不如刘邦,曹参”贤能“不如萧何,为何要推翻他们的法令呢?曹参继任萧何的职位的目的就是为了”守家“守住”基业“,这也是当初刘邦安排曹参继任相国的原因。

好多人喜欢“新官上任三把火”,一定要对以前有所改变,这实际上是大错特错的。换一个人就换一套“政策”,甚至直接换“团队班子”,要不就是“心急焦躁”,要不就是心存不良。你连上一任的“成果”就积累不下来,怎么会指望自己将来会有所“成果”呢?


【原文4】

参为相国,出入三年,百姓歌之曰:“萧何为法,较若画一;曹参代之,守而勿失。载其清净,民以宁壹。”

【译文】

曹参做相国,前后三年,百姓唱歌称颂他说:“萧何制法,整齐划一;曹参接替,守而不失;做事清净,百姓安心。”


【解析】

这是百姓对曹参的最高评价了,也这是“萧规曹随”典故的由来。


【进一步解析】

守住基业的关键是“传承和积累”,传承的关键是留出“老臣”,积累的关键是保持“规制”的延续。

汉惠帝虽然“仁弱”,但在“基业”上还是考虑的很清楚的。汉惠帝在位期间整个政治局势还是比较稳定的,包括吕后也没有大肆“乱政”,各个功臣和诸侯王也各司其职。这就得益于汉惠帝的“萧规曹随”政策。

很多企业在换代交替或者公司部门在换届的时候,都喜欢立即开展大刀阔斧的改革,这其实是一种非常不好的事情,会引发很多不必要的麻烦,更有甚者会造成“大危机”,这种反面例子也不少。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