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白江川明参生产中存在的问题及解决对策]青白江

如题所述

第1个回答  2023-03-01
  川明参属川产道地中药材,由于川明参具有多功能、多用途的作用,从而决定了它良好的市场前景。川明参在四川省的成都、内江、资阳、达县、南充等市都有种植,主产区域在青白江、简阳、巴中等市区,产地中又以青白江云顶山和巴中渔溪一带栽培历史较长。而青白江云顶山一带生产的川明参,其特点是中心轴为菊花状(云顶山红星、红岩一带出产),成品粉质多,商品性好,质量优,在市场上具有较强的竞争力。
  
  一、川明参的生产与市场需求
  
  根据中药材市场销售信息反馈,四川市场川明参年消费量达3 000~4000t,产品供不应求。据调查,青白江区清泉镇、人和乡种植川明参的村社为低山区和丘陵区,是药农经济收入的一项主要来源。该产区现年均种植面积约1 755亩,亩产约260kg,总产约达400多t,亩产值3 000元以上。根据目前生产的发展及市场销售的需求,药农种植川明参的积极性较高。如果能通过项目引路,技术支撑,实施规范栽培技术措施,提高产后加工的能力和水平,形成川明参产、加、销一条龙的产业化体系,将显著提高这一中药材种植区药农的经济收入。目前青白江的清泉、人和等乡镇现有种植规模还远远不能满足满足市场的需求。根据市场的需求和技术的储备,近年该区域可规划发展种植到3 000~4 000亩,通过技术措施的改进,单产还可大大提高;年总产量可达到800~1 000t,年产值可达到900~1 200万元;在提高产后加工质量,完善产业化经营体系后,年产值还有较大的增值空间。
  
  二、川明参在生产过程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目前,青白江中药材川明参生产仍存在一些主要的技术问题:
  1.川明参现栽种的品种退化较严重
  药农传统上用种是自留种,没有选优作种。
  2.栽培技术不太规范特别是苗床地的选择和管理以及大田的种植较粗放(播种期,种植密度,管理技术,收获等关键技术差异大)。
  3.种植较分散,单产不稳、差异较大在地力水平,土壤肥力,管理水平等方面存在不同程度的差异。
  4.病虫害防治有待改进如防治不及时,虫药不对口,使用不规范。特别是要解决好药材生产、加工的安全性。
  5.收获、加工技术不规范,不统一,技术含量低基本处于较原始的加工工艺水平,加工方法、技术、质量均有待提高和改进。
  
  三、对策措施
  
  1.川明参品种(种子)繁殖要加速提纯复壮最好选择大田优良单株为种株,保持优良种性,确保来年单产和品质的提高。
  2.改进播种育苗技术选择最佳播期和良好的苗床地,培育大壮苗种根,为高产优质下打基础。川明参大田生产的产量高低与育苗质量、种根素质极其相关。
  (1)苗床选择川明参种子极小,出苗后及成苗期最怕强烈的阳光照晒。强烈的阳光照晒对幼小的植株生长发育极为不利,处理不好会造成严重的死苗。因此,苗床地应选择半阴半阳、避风、能排能灌的地块为宜;不能选择地势低洼、排水不良的地块作苗床。
  (2)土壤选择川明参是用种根栽入大田,要求培育苗壮根粗的种根。所以,苗床地与大田生产要选择土层深厚、肥沃的沙壤土;不能选择前作为豆类、花生和种植过川明参的地块。
  (3)苗床面积一般种植1亩大田的川明参,苗床面积不能少于100m2,用种量不得少于1kg,培育出的合格种根不得少于4万根。
  (4)育苗要求播种期一般在8月中旬。播种前用草木灰拌种,可有效防治地下病虫害,对培育壮苗十分有利。育苗时苗床内应施用优质土渣肥与氮、磷、钾肥、油枯混合使用,均匀地与土壤混合。播种要均匀,播种后用喷雾器均匀喷水,再用较干燥的细沙土均匀覆盖,覆盖厚度以1.0cm为宜。苗床用麦秆、青草覆盖,以不露土为宜。
  (5)苗床管理苗床管理是培育壮苗种根,构成高产的基础。出苗后,在整个苗床期中(约1年的时间)要加强对病虫害的防治,调整苗床中的幼苗密度,及时除草、施肥、灌水。
  3.改进种植方式可采取净种、间种、套种的方式,提高单位面积的效益。
  4.大田选择与生产管理
  (1)大田选择应选择较肥沃的沙壤土。土壤要深耕,达到疏松平整、无杂草。
  (2)种植方式开厢开沟,座水座肥移栽,先施肥(土渣肥与氮、磷、钾肥、油枯混合使用),后灌水。
  (3)移栽移栽期一般在6月中旬。移栽前1周,对苗床灌1次水,有利于起苗。起苗后,除去病苗,按壮苗、中等苗、弱苗分开,移栽时按分苗的等级移栽,以便加强对中等苗和弱苗的管理。
  (4)田间管理移栽后,在整个生长期中(约8个月),要加强对病虫害的防治,及时中耕、除草、施肥、灌水;对弱苗要进行单独的提苗管理。
  5.病虫害防治在生产过程中,及时防治病虫害,虫药要对口。应选择使用高效低毒的农药与生物防治相结合,以确保中药材的安全性。
   6.适时收获要把握好最佳收获时期,一般在清明前采收。选睛天及时采挖,采挖时要确保收获质量。
  7.及时粗加工收获后的粗加工是保证深加工的基础,要及时加工处理。
  8.严格深加工产品深加工处理,各个环节中都要严格按技术要求来进行,以确保商品质量。
  川明参在栽培中的整个生长过程,分为两个时段的周期:即苗床生长周期(约1年)、大田生长周期约(8个月),从育苗到收获,需要约两年的时间。所以,在它的两个周期中,生长发育的各阶段一些关键性技术环节的落实尤为重要。首先是要选择优良的品种,使用合格的种子,培育健壮的种根;加强在苗床周期和大田周期生长发育各个阶段的管理,确保高产优质和高效益。同时,也是最重要的一个环节,就是加工处理环节。川明参的产后加工要经过多道工序的处理,每道工序都关系到其品质(商品性)的优劣,故在加工处理环节中要严格按技术要求进行。
   (通联:①四川省农科院经济作物研究所简阳641400②成都市青白江区农村发展局)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