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的别称有什么

如题所述

第1个回答  2017-04-26
我们伟大的祖国,是一个有着悠久历史的文明古国,除称中国外,还有许多别称。
《三国志·魏书》:“下迄魏晋,赵秦二燕,地据中华。”最初,中华系指黄河中下游而言。其后各朝奖土渐广,凡所统辖者,皆称“中华”。中华,中国别称之一。
《后汉书·班固传》:“目中夏而布德,瞰四裔而抗棱。”中夏,中国别称之二。
魏文学家曹植《七启》中有“威摺万乘,华夏称雄。”华夏,中国别称之三。
战国时,著名哲学家、阴阳学家邹衍提出“大九州”学说,谓中国名曰赤县、神州。故赤县,中国别称之四。
神州,中国别称之五。
《汉书·司马相如传》:“世有大人兮,在呼中州。”颜师古注:“中州,中国也。”中州,中国别称之六。
《晋书·石勒传》:“脱遇光武,当并驱于中原,未知鹿死谁手。”“中原”义同“中州”,系中国别称之七。
唐王昌龄《放歌行》:“清乐动千门,皇风破九州。”九州,中国别称之八。
《左传·襄公四年》:“茫茫禹迹,画为九州。”谓大禹治水,足迹遍于九州。禹迹,中国别称之九。
又大禹既首先划分九州,并指定名山大川为各州疆界,后世既相沿称中国为“禹域”。
第2个回答  2019-06-04
中国”,现在是“中华人民共和国”的简称,是一个专有名词。在古代,它的含义有两种:一是指京城,二是指华夏族、汉族居住的中原地区。华夏族、汉族多居于黄河南北,称其地为“中国”,与“中土”、“中原”、“中州”、“中华”含义相同。后来,把华夏族、汉族所统辖的地区,包括不属于黄河流域的地方,也全部称为“中国”。直到19世纪中叶以后,“中国”一词开始专指我们国家全部领土,不作他用。
文明古老的中国,还有许多其他美好的称谓。
华夏:我国最早的代称。“冕服采装曰华,大国曰夏。”说明中国在历史上就以疆土之广和文化之繁荣、文明之昌盛而著称。
中华:此为“中国”最常见、最常用的代称。该词的形成,与“中国”、“华夏”二词有密切的内在联系。自秦始皇统一中国后,形成了以华夏族为主体的统一的多民族国家,到汉代时华夏族渐称汉族,后来则总称我们这个多民族的国家的各民族(包括汉族和各少数民族)为中华民族。
除以上称谓外,“中国”还有“九州”、“诸夏”、“秦国”、“赤县神州”、“禹城”、“唐山”、“吴国”、“震旦”、“塞里斯”(此为古代希腊、罗马对中国的称谓,意为“丝国”,因为中国很早即向西方输出丝绸)等称谓。
第3个回答  2020-03-06
祖国,中华,母亲,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