虎城镇的地理概况

如题所述

第1个回答  2016-06-01

2011年,虎城镇全年全镇食用菌种植规模达50万袋,净产值达150万元,助推150余户农户实现万元增收目标。共有食用菌相关组织2个。
2012年,虎城镇新种植食用菌10万袋,种植户数增加到50户,增加15户,种植产量规划为60万袋,增加10万袋。总收入达320万元,盈利预计180万元,增加30万元。
2013年,全镇柚树种植面积达10000亩以上,挂果柚树在400000株以上,产量在10000吨以上,产值3000万元。为做大做强柚子产业,虎城镇还投资8万元,用于注册“虎城尖柚”地理商标。 2013年05月30日,通过国家工商总局评审认定的“虎城尖柚”地理标志证明商标送达虎城镇农业服务中心,“虎城尖柚”获国家地理标志认定。
2014年,虎城镇农业总产值2.778亿元。农作物总播种面积5213公顷,土地规模经营面积12110亩,达到22.5%。全镇有良桑面积6000余亩,标准化养蚕大棚235个,小蚕共育室9个。有各类养殖大户500余户,水产类养殖面积1233.45亩,生猪存栏56000头,牛羊存栏16000头,家禽存栏541700只。打造3000亩甜高梁和3000亩黑花生种植示范基地、打造1000亩琯溪蜜柚园、1000亩名柚园、2000亩花椒示范基地等。
2015年,虎城镇组建邓平寿志愿服务队上门免费对农机具进行检修、维护,完成对61位机手的操作培训和35台插秧机的检修工作 。成立水口红心蜜柚种植股份合作社等专业合作社4家,新建家庭农场3个,打造3个500亩标准柚园 。实施1000亩梁平蜜柚幼树管护、1000亩成年柚树管理和600吨蜜柚营销社会化服务工作 。建成蚕桑标准化生产示范园1个,蚕桑养殖保持6000张,适度规模流转农村土地1000亩 。大荣村搭建近40个大棚,发展香菇、平菇等食用菌种植产业,年产香菇、平菇达60万斤,年净利润达60余万元 。 2014年,虎城镇工业总产值1.6亿元。全镇以煤矿、烟花爆竹、农副产品加工等为主,现有一个煤矿、两个烟花爆竹厂、三个页岩砖厂、一个电站、一个水厂、一个竹木模板厂、一个机械厂、一个大米加工厂。
2015年,虎城镇引进农业开发公司27家。 2014年,虎城镇有镇文化服务中心1个,村级文化活动中心18个,农家书屋17个,书刊外借点54个,藏书10万册,已全面实现电视“户户通”、广播“村村响”,被评为一级综合文化站。全镇有文化体育健身广场11个。
2015年,虎城镇建成700平方米以上的农村体育健身工程12个,组建村级文艺队7支,开展文体活动120场(次),参与群众达5000人(次) 。辖区共有15支农村文艺演出团队、6支广场舞队以及26名“文艺能人”。召开文体工作会3次,组织30余名文体工作人员以及爱好者学习培训会2次、开展文体调研及交流1次。依托18个村(社区)便民服务中心和5所中小学会议室、活动室等,开设梦想课堂1个、田间学校2个、市民(成人)学校3个、村(居)文化室18个,总面积达到700余平米,新建农体工程1个,新增体育场所面积720平米,全镇文体场地面积达47374.13平米,人均文体场地面积达到1.13平米。落实5名文化专干和18名综合服务专干负责辖区文体活动的组织协调。1-8月组织开展“巴渝风.柚乡情”演出活动、送春联下乡等文体活动17场,村(居)开展文体活动25场,文体爱好者自发开展文体活动50余场。 2014年,虎城镇拥有固定电话用户0.4万户,移动电话用户1.8万户,互联网用户0.1万户,电话交换机总容量1万门,100%的组通电,实现加密电视“村村通”。
2015年,硬化村组公路13.2千米,整治山坪塘59口,改造4个村的电网 。完成2千米沥青路面改造和场镇至旱田坝6.12千米公路改建工程,修建八林村岩墩坡桥,完成6.92千米农村公路扩宽工程,实施危旧房改造和搬迁40户,实施农网改造工程4个村。完善18个村(居)便民服务中心拓展服务项目,实施猫儿寨“美丽乡村”示范点建设,安装卫星户户通1100户。 2015年,虎城镇成立了14个“脱贫工作队”,确立县、镇、村三级帮扶制度,明确了178名帮扶责任人。通过产业类扶持、基础设施类改善和慰问、保障类救助等20条措施,共计投入扶资专项资金90万余元 。为94户缺劳力的贫困户补助水稻机收费用2.56万元,为156户贫困户补助鸡鸭苗、饲料等采购费用7万余元,发放直补资金180余万元。将脱贫标准由3000元提高到3400元。制定25项切实可行的帮扶措施。截止2016年初完成后续扶持项目500余项 。实施贫困家庭“金秋助学”、“春雷行动”等行动计划,安排10万余元资金对全镇60余名贫困学生实施了就学援助。为228户贫困户免费发放福建红心蜜柚苗4500余株。截止2015年底,累计投入后续产业扶持资金120余万元,后续扶持项目500余项。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