甘肃甘谷县历史上有没有发生过什么大的灾难了

如题所述

第1个回答  2015-08-29
甘谷历年天灾人祸记——中华民国起
民国3年(1914)
6月2日,中原复汉军大都督白朗率军过伏羌,为民团袭击,伤亡甚重,乃由金山镇,以秦安,至两当出甘肃境。
民国4年(1915)
12月,张广建令加征15毫羡,每正银1两,加征老为平银1.75两,折合银币4元余。又附加教育经费烟亩罚款,军费杂款等。于是原纳1两者竟增至40元。同时,开征验契税,屠宰税、印花税、烟酒公卖税、农具税、茶捐、鸦片通过税。
民国9年(1920)
12月16日(夏历十一月初九日)晚7时,伏羌地大震,隆隆如雷。一时天昏地暗,房倒墙塌,人畜乱叫。两月间,时震时停,倒塌房屋2万余座,塌坏土窑2309座,庙宇阁塔,毁坏无数,山崩地陷,涌出黑水。压死城乡人民1365人,伤3934人,压死牲畜25144头,震区在海原南乡,伏羌为重破坏区。
民国12年(1923)
春夏大旱,禾几无收,民大饥。

民国13年(1924)
9月15日 大雪积数尺,压折树枝,为罕见奇灾。
是年 孔繁锦废砂板铜元,代以陇南粮饷局所发行1000、2000、5000钱票并将前发行钱票一律作废。银价猛涨,一日数变。
民国14年(1925)
9月15日 陨星自东北飞向西南方,火星乱进,有声隆隆,地面微震。
民国17年(1928)
自春至秋,大旱无雨,继水冰雹、洪水、虫害相至,形成大灾。
民国18年(1929)
1月1日 内政部改定甘肃部分县名,将伏羌县改名为甘谷县。
是年 因天灾兵祸,接连不断,灾民遍地,饿殍盈野,草根树皮,皆被食尽,人相争食,死亡枕籍。饥民流离失所,无家可归,春耕失时,秋收无望。加以“华洋义赈”,城内设粥放食,远乡饥民,闻风赶来,流浪街头,倒卧路旁,并因疾病流行,城乡死亡者,不计其数。
民国19年(1930)
2月12日 因连年天灾兵祸,被灾人数达16万5千余口。县籽种赈济款洋4000元,以作救济。
民国21年(1932)
入春以来,持续大旱。又复冰雹、虫害、黑霜相继。
田禾枯槁。收成大减。民饥、流亡者甚多。
是月 甘肃气象测候所成立,甘谷县设立分所,正式开始气象观测。
城防局军装库,因烟头引起火药爆炸,全库军械毁灭,伤亡数人。
民国22年(1933)
4月“西北人民自卫军”柴宗孔组织12名自卫队员,由队长胡纯德率领,于夏历三月初四日,袭击甘谷县政府,打开监狱,释放政治犯43人,因众寡悬殊,斗争失利,时称“扇儿队”。
夏历六月十八日,冰雹暴雨,冲没田亩,毁伤庄稼,房屋被水冲没数千间,人畜死亡甚多。十九日夜,大小沙堤破裂,城郊水淹,西南关北关、东川水深4公尺许。渭水空前大涨,散渡河从杨家庄对面冲入谢家坪,经人行道,穿过谢家庄入渭。
7月 据县政府调查报告,主要物价为:大米每市斗价银币10元,棉花每百斤价49元;伏布每匹价1. 80元,丝布每匹价14元;洋布每匹价10元。猪肉、羊肉每斤价0.2元;青油每斤价0.22元。每一银元易换铜钱7串文。
是月 田赋征收废两改元,并规定折合标准为原银7钱1分5厘,折合银币1元。
东川第二区公所,在县派烟亩罚款内,私加二成各村群众一致推选巩玉肇等4名群众代表,在区公所清算烟款,巩玉肇、李合年被区长王天象等人当场打死,王应奎致残。县长周崇育等组成特别法庭,将王天象、巩森、黄耀堂、蒋滋、李佐廷逮捕判刑。

民国25年(1936)
8月1日 甘谷地震,死47人,受伤者100余人,毁坏房屋千户以上。
11日 红二方面军左右纵队,由礼辛到通渭常河镇。途中,遇敌机空袭,伤亡五六十人。
左纵队两路先后由礼辛经武山榆磐,到通渭毛家庄一带营宿。
甘谷县简介:
甘谷县隶属于甘肃省天水市,位于甘肃省东南部,天水市西北部,渭河上游。东邻秦安县、麦积区,南接秦州区、礼县,西与武山县接壤,北与通渭县相连。总面积1572.6平方千米。截止2012年,甘谷县总人口63.02万人。
2013年,甘谷县实现生产总值49.82亿元,同比2012年增长14%;固定资产投资81.65亿元,同比2012年增长37%;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5.84亿元,同比2012年增长20.6%;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23.94亿元,同比2012年增长20.8%。
甘谷县的名优特产有麻鞋,脊兽,油煎洋芋,甘谷浆水面,酥圈圈等,甘谷县的著名人物有潘钦岳,石作蜀,巩建丰,姜维,尹夫人等。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