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言文活用字

如题所述

第1个回答  2022-11-11

1. 文言文中如何找通假字和活用字

古今通假,就是两个字通用,或者这个字借用为那个字的意思,它们相互间只是语音相同或相近,并没有意义上的联系,所以又称为同音通假或同音假借。因此通假字有同音的特点。

通假字的同音指的主要有以下三种情况:

一是读音完全相同,即通假字与本字的声母与韵母分别相同。如“甚矣,汝之不惠”(《愚公移山》)中的“惠”与“慧”;“寡助之至,亲戚畔之”(《得道多助,失道寡助》)中的“畔”与“叛”。

二是双声通假,声母相同(有极个别情况是声母相近),即通假字与本字的声母相同,韵母不同。如“河曲智叟亡以应”(《愚公移山》)中的“亡”和“无”;又如“故九万里则斯在下矣,而后乃今培风”(《庄子· 逍遥游》) 中的“培”与“凭”。

三是叠韵通假。即通假字与本字的韵母相同,声母不同。有时只是韵母中的一个音相同。如:“从弟子十人所”(《西门豹治邺》)中的“所”和“许”。“天子猎于山之西阿,于是得山之队”(《穆天子传》)中的“队”与“隧”。

根据通假字的这些特点,可以判断出其中的通假字。

另外,主要还是在我们学习过程中注意积累,因为通假字常常是通用的。

活用字:

文言文中的字词活用是指在古汉语中某些实词特定的语言环境中,临时改变其基本用法和意义,当成另一类词使用。词类活用主要包括:①名词的活用(活用为一般动词、活用为使动用法、活用为意动用法、活用为副词);②动词的活用(活用为名词、活用为使动用法、活用为意动用法、活用为被动用法);③形容词的活用(活用为名词、动词等)

这样在读古文言文时,要注意在试着翻译后,看其是不是原来的词性。

2. 【文言文中的词类活用\文言句式\一词多义\最好很全很全】

词类活用 名词作状语 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 日:表时间的名词,放在动词“参省”前,作状语,当每日讲. 上食埃土,下饮黄泉 上、下:方位名词分别用在动词“食”、“饮”前,作状语,当向上,(指在地面上),向下,(指在地下)讲. 名词作动词 假舟楫者,非能水也 形容词作名词 水:作游水讲.能愿动词应与动词搭配,水是名词,活用作动词. 1、其曲中规 (形作名 曲度、弧度) 2、等高而招,臂非加长也(形作名 高处) 3、积善成德 (形作名 善行) 文言句式 1.判断句 虽有槁暴,不复挺者,輮使之然也 君子生非异也 用心一也./用心躁也. 2.省略句 輮(之)以为轮 骐骥一跃,不能(跃)十步 3.介宾短语后置 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冰,水为之,而寒于水 4.定语后置 蚓无爪牙之利,筋骨之强 古今异义】 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词参,验、检查.今义为“加入”. 声非加疾也:疾,强、洪亮.今义为“快;疾病”. 假舆马者:假,凭借、借助.今义为“与‘真’相对”. 蟹八跪而二螯:跪,脚或腿.今义为“跪下、下跪”. 用心一也:用心,思想意识活动.今义为“用功、肯动脑筋”. 金就砺则利:金,金属制品.今义为黄金. “博学”在句子中的意思是广博地学习,今天一般指“学问广博精深”. “寄托”在本句中是“藏身”意,今通常指“托付”或者“把理想、感情、希望放在某人或某事物上”. “以为”在句子中的意思是“把……当作”,今义通常是“认为”. 【通假字】 暴pù已是“曝”的古字 “輮”通“煣”,使……弯曲. “有”通“又”. “知”通“智”zhì,智慧. “生”通“性”,资质,禀赋. 多义词 【于】 青,取之于蓝:介词,从 冰,水为之,而寒于水:介词,比 善假于物也:介词,表示引进动作或行为的对象 【而】 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连词,表转折 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连词,表递进 吾尝终日而思矣:连词,表修饰 锲而不舍,金石可镂:连词,表假设或表递进 蟹六跪而二螯:连词,表并列 【焉】 积土成山,风雨兴焉:兼词,“于此”,在那里 积善成德,而神明自得,圣心备焉:语气助词,表陈述 【一】 骐骥一跃:数词,一 用心一也:形容词,专一 【利】 非利足也:形容词,敏捷,快 金就砺则利:形容词,锐利。

3. 求文言文通假字,古今异义,活用字

《小石潭记》

无通假字

古今异义:1、乃记之而去(去,离开。今义为往。)2、崔氏二小生(小生,青年,后生。今义指戏曲艺术中的一种角色。)

词类活用:西:方位词做状语。犬牙:名词作状语

《岳阳楼记》

通假字:

【百废具兴】“具”同“俱”:全、皆。【属予作文以记之】“属”同“嘱”。

古今异义:

微 古义:没有. 例句:微斯人

今义:细小.

气象 古义:景象. 例句:气象万千

今义:大气的状态和现象.

词类活用:

庆历四年春,滕子京嘀守巴陵郡。(守:太守,官名,这里是动词,即“做……太守”)。

4. 【文言文词性活用在形式上有什么特点如题】

在古代汉语里,有些词可以按照一定的语言习惯而灵活运用,甲类词临时具备了乙类词的语法特点,并临时作乙类词用,这种现象叫词类活用. 文言文中比较常见的词类活用的类型有:名词活用为动词,形容词活用为动词,名词用作状语,动词、形容词活用为名词,使动用法,意动用法. 一、名词活用为一般动词 一判断方法 在汉语中,名词不能带宾语,只有动词能带宾语和介宾补语,如果名词带宾语了,说明它临时具有动词的性质,就是词类活用. 所以,如果名词后紧接代词或处所名词.介宾短语,即可判断它是活用成了动词;同理,如果两个名词连用,二者之间既非并列关系,也非修饰关系,其中必有一个活用成了动词;又因为能愿动词只能修饰动词,所以,如果名词前紧接能愿动词时,即可判断它是活用成了动词. 二活用形式 1.名词十名词(组成主谓结构、动宾结构或动补结构,其中一个名词用作动词.前一个名词用作动词,属于动宾结构、动补结构;后一个名词作动词的,属于主谓结构) 例1 舍相如广成传舍(舍,安置住宿)(《廉颇蔺相如列传》) 例2 晋军函陵(军,驻扎.驻军)(《烛之武退秦师》) 分析例1中“舍”本是名词,用在宾语“相如”前,活用为动词,是“安置(相如)住宿”的意思,“舍相如”是动宾结构;例2中“军”本是名词,用“函陵”前,活用为动词,是“驻扎”的意思,“军函陵”是动补结构. 2.副词作状语十名词(组成状谓结构,名词活用为动词) 例3 然皆祖屈原之从容辞令(祖,效法.模仿)(《屈原列传》) 例4 然而不王者,未之有也(王,称王,此处指统一天下)(《寡人之于国也》) 分析例3中“祖”本是名词,这里用在副词“皆”后,活用为动词,是“效法.模仿”的意思.例4中“王”本是名词,这里用在副词“不”后,活用为动词,是“称王,此处指统一天下”的意思. 3.能愿动词+名词(组成状谓结构,名词活用为动词) 例5 左右欲刃相如 (忍,用刀杀)(《廉颇蔺相如列传》) 例6 假舟楫者,非能水也(水,游水.游泳)(《劝学》) 分析例5中“刃”本是名词,这里用在能愿动词“欲”之后,宾语“相如”之前,活用为动词,含有“杀”的意思,“欲刃相如”就是“想用刀杀掉相如”的意思.例6中“水”本是名词,这里用在能愿动词“能”之后,宾语“水”之前,活用为动词,是“游水.游泳”的意思. 4.从前后相同结构的比较中确定名词活用为动词 例7 泥而不滓(泥,生活在污泥里)(《屈原列传》) 分析例7中“泥”本是名词,这里用在前后相同结构的比较中,活用为动词,整句的意思“屈原是出于污泥而不染”. 5.叙述句谓语部分找不到动词或其它词语作调话中心词,事物名词就活用为动词 例8 时秦昭王与楚婚(婚,结为婚姻)(《屈原列传》) 分析例8中“婚”本是动词,这里用在叙述句谓语部分找不到动词,这时“婚”变为动词,意思为“结为婚姻”. 6所+名词(组成所字结构) 例9置人所罾鱼腹中(《史记·陈涉世家》) 分析因为“所”字通常与动词结合组成名词性词组,所以所字后的名词用作动词.例9的“罾”字是名词用做动词,作“捕”、“捞”讲. 三规律总结: 名词活用为动词: 1.标志:名词出现在副词后;名词出现在能愿动词后;名词出现在“所”字后 2.语法分析:句中无动词;两个名词连用;名词在句中谓语的位置;名词后为代词. 二、形容词活用为一般动词 一判断方法 文言文中,形容词的语法功能与现代汉语基本相同,经常作句子的定语、状语和补语.,但不能带宾语的,如果带了宾语,而又没有使动、意动的意味,就是活用作一般动词.即如果形容词出现在代词前面,就可以判断它活用成了动词.如果形容词出现在名词或名词性短语前,而它和后面的名词或名词性短语之间又构不成偏正关系,那么这个形容词也活用为动词.例如: 1、卒使上官大夫短屈原于顷襄王.(《屈原列传》) 2、且公子纵轻胜,弃之降秦,独不怜公子姊邪?(《信陵君窃符救赵》) 3、楚王尹项伯者,项羽季父也,素善留侯张良.(《鸿门宴》) 分析例1中“短”是形容词,这里带有宾语“屈原”,活用为一般动词,意思是“诋毁,指出……缺点”.例2中的“轻”是形容词,这里带有宾语“胜”,活用为一般动词,意思是“轻视,看轻”.例3中的“善”是形容词,这里带有宾语“留侯张良”,活用为一般动词,是“友好,友善”的意思. (二)规律总结: 形容词活用为动词: 1、标志:形容词出现在代词前面,形容词出现在名词或名词性短语前. 2、语法分析:句中无动词,形容词带了宾语,又没有使动、意动的意味,它和后面的名词或名词性短语之间又构不成偏正关系. 三、动词、形容词活用为名词 一判断方法 动词活用为名词,就是这个动词在句子中,具有明显的表示人与事物的意义.它一般处在句中主语或宾语的位置,有时前边有“其”或“之”. 在文言文中,形容词除一般用作定语.状语.谓语之外,有时也作名词用,以替代跟它性质、状态或特征有关的人或者事物,在句子中充当主语或宾语,有时前面有“其”字、“之”字或数词.形容词活用为名词,翻译时一般要补出中心词(名词),而以这个形容词作定语. 例如:1、屈。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