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些关于城市的记忆与话题

如题所述

第1个回答  2022-07-23
周末清理书柜,发现了多年前买的一本书:意大利作家伊塔洛·卡尔维诺的《看不见的城市》。随手翻开,当年读这本书时的感受,便一一浮现在书页之间。

这是一部充满了奇思妙想的书,以马可·波罗向忽必烈进行旅途汇报的口气,描述了一个又一个城市。年老的忽必烈,在征服了广袤的疆域、握有了无限的权力之后,渐渐意识自己将很快放弃对所占有的土地与人民的认识和了解而感到忧伤、空虚。马可·波罗的描述让他依稀看到往日的荣光,以及他所占有却从未到过的城市的精致与美丽。

再说到书名“看不见的城市”。

我们平时所看到的,是一个个具体的城市——北京、上海、伦敦、巴黎、纽约……我们居住、旅行,用自己的眼睛去看这些城市,用自己的味觉、触觉、听觉去感知这些城市,在心里形成了关于这些城市的具体的印象。而在《看不见的城市》里,你看不到你所熟知的城市的名字,作者将所提到的五十五个城市都给了一个美丽的女性的名字——珍茹德、瓦尔德拉达、伊西多拉……你不知道也不可能去研究这五十五个城市所对应的是哪一个城市,就连作者卡尔维诺都说:在《看不见的城市》里人们找不出认得出的城市。但你又能够在每一个城市里看到自己所熟悉的城市的影子,并找到属于自己的城市。

《看不见的城市》写的不是现实中任何一个城市,但又与任何一个城市都相关,这一点,卡尔维诺在标题里就已经表现得很明白了:城市与记忆、城市与欲望、城市与符号、轻盈的城市、城市与眼睛、城市与死者、城市与天空、连绵的城市、隐蔽的城市……这个世界上所有的、有如千面女郎般的城市,被卡尔维诺拆分又重组,在马可·波罗的描述中再现。

“每当马可·波罗描述了一座城市,可汗(忽必烈)就会自行从脑海出发,把城市一点点拆开,再将碎片调换、移动、倒置,以另一种方式重新组合”。而在阅读过程的某个瞬间,关于某座城市的记忆和联想,也会在阅读过程的某个瞬间,像一道闪电一样,突然照亮我们的脑海。

“你的脚步所追随的不是肉眼可见的事物而是心眼所见的、掩埋的、抹杀了的事物。假如你觉得两个拱廊中之一个比较愉快,那是因为三十年前有一个穿着绣花的宽袖衣服的女子在那里走过,又或许是因为这拱廊在某个时刻反射的阳光使你想起什么地方的另一个拱廊。”

对于我们的家乡,生活过、旅行经过的城市,我们都有着独属于自己的记忆。尤其家乡,在我们的心里,是无以伦比地美好。我们小心翼翼而坚定地维护着这份美好,如果有人胆敢对自己生活的城市或家乡出言不逊,我们便会反唇相讥甚至怒发冲冠。

可很多时候,我们不得不承认,自己所生活的城市已不是记忆中的城市了。

我是个很喜欢走路的人。只要时间与体力许可,能够步行,我绝不坐车。也许正是因为如此,我看到过许多坐车一族所看不到的事物。

我曾经过一个小巷。青石板的路面,因为年久失修的缘故,已经变得坑坑洼洼高低不平了。两层小楼的木制窗楹,油漆剥落颜色陈旧,却仍可以看出往日精雕细缕的雕花图案。时近黄昏,院子里有女人与孩子的笑声,让路过的人感觉亲切而温暖。几年之后,我再次路过那条小巷。昔日狭窄的巷口已经变得开阔,青石板路变成了柏油路,那些有着木制窗楹的两层小楼已被排列整齐的高楼所代替。

 小巷里原来的居民生活得应该是更好了。可我的心里却在怀念几年前的那一个黄昏里所听到的,女人与孩子们的笑声。

 城市里的建筑越来越高,并且日渐扩张。我们将山头铲平,将田地池塘填平,建起了钢筋水泥的高楼,再在这钢筋水泥的高楼之间铺设人工的绿地,建造花园。我们的物质生活是越来越好了,但夜晚抬起头的时候,我们已经再也看不到过去的那片繁星点点的星空。

再过一百年、一千年,我们所生活的这片土地又将是什么样子?会不会变得遍地都是高楼,再也看不到泥土与纯粹自然的风光?如果真是那样,那些曾与我们共同生活在同一个家园里的花鸟鱼虫们,又该向何处去寻找他们的安身立命之处?

 “记忆也是累赘,它把各种标记翻来覆去以肯定城市的存在;看不见的风景决定了看得见的风景”,也许我是过于忧虑的杞人,也但愿我是杞人忧天。

在《看不见的城市》的最后,忽必烈问马可·波罗:你去过许多地方,见过很多标志,能不能告诉我,和风会把我们吹向未来的哪片乐土?

是啊,我们的城市,我们所生活的家园,未来到底将会怎么样呢?在我们回忆她、讲述她的时候,我们是否也正在一点点地失去它?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