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在动机》:如何拥有自主掌控人生的力量

如题所述

第1个回答  2022-06-08
“幸福来自于真正的自主”一这是清华大学教授彭凯平教授在《内在动机》推荐序的标题。

小时候常听老人说:“吃得苦中苦,方为人上人”。好像一定要追求比别人更高的地位,赚比别人更多的钱,才能获得“快乐”,而为了这个所谓的快乐,吃苦受累都是值得的。

我们是否想过:为什么一定要做“人上人”才能快乐幸福?这个说法是否就是错误的呢?这是不是外界社会强加给我们的想法呢?

对于这个问题《内在动机》书中告诉我们,相对于追求外在的金钱,名声和社会强加的价值评价标准,只有满足内心对自主,胜任和联结的基本心理需求,人们才能产生内在动机。能够带着乐趣和好奇心去学习,工作和生活。过上真正自主和幸福的生活。

作者爱德华•L.德西,是罗切斯特大学荣誉教授,位列当代最杰出的200位心理学家之中。40余年来,德西教授持续在内在动机、外在动机和基本心理需求领域开展深入的研究。根据这些研究结果,他和理查德•瑞安共同创建了当代最有影响力的动机理论之一—自我决定论,该理论被广泛运用于教育、医疗、工作组织、育儿、体育等诸多领域。

本文主要从第一部分自主和胜任的重要性,来详细分析教育领域,如何用支持自主和胜任的方式激励孩子。

有这样的一个寓言:有个老人爱清静,可附近常有小孩玩,吵得他要命,于是他把小孩召集过来,说:我这很冷清,谢谢你们让这更热闹,说完每人发三颗糖。孩子们很开心,天天来玩。几天后,每人只给2颗,再后来给1颗,最后就不给了。孩子们生气说:以后再也不来这给你热闹了,老人清静了。

一旦人们开始获得奖赏,就会对这项活动失去兴趣,然后,当没有奖励时,他们的表现就大不如前。

在我们培训中心有打卡积分奖励,以换取小礼品来做为激励,有一次我们的活动是一个月做完一本练习册打卡活动,将获得500积分,没想到第二周就有学生就把练习册做完了,我看完他的作业,发现很多题目都不正确,于是与他与沟通后发现,学生特别想获得那500积分,他完全没有用心在做题练习上,只是为了获得奖励。原本一个好的初心奖励,反而无意中破坏孩子们学习的欲望。

除了奖赏外还有竞争激励,也会破坏内在动机。

竞争让人们专注于赢,而不是专注于活动本身,就像奖励会分散人们对活动本身的注意力一样,竞争产生的一种压力,将人们推向特定的目标远离活动本身。

另外被广泛使用的,被认为具有控制力的激励因素,就是威胁。

是否常听到这样一些话,比如:父母威胁孩子:“如果作业不做完,就不能看电视”。“你不好好学习,这周末就不带你去游乐园了。”“你能不能好好弹琴,变形金刚还想要不”。

为什么奖励带着有毒的刺呢?

使原本孩子天生对世界感到好奇,却逐渐丧失了对学习的兴趣?

孩子对于自主感和自我决定感有一种与生俱来的内在需要,孩子需要感到他们的行为是他们自己选择的,而不是由某外部来源强加的。不是被外部控制之中,一旦不能感受到自主,孩子就会失去热情和动力,可能孩子会受致于这些胁迫而做出一些改变,可这是真正出于自愿的吗?

被外界强加去做事情和自主自愿去做一些事情,它们有着天壤之别。

就像弘丹写作学院的弘丹老师,在7年前从400字开始,每天早上6点记录下自己所思所想,正是出于她自主热爱,在7年后的今天她成为了当当最有影响力的作家。

那如何才能减少奖赏对孩子负面作用呢?

“只有我自己才是我生命和我的灵魂的唯一合法主人。”—高尔基

在研究实验室中,用拼拼图来做测试,让一个小组的研究对象选择拼哪些拼图,并且选择花多长时间来拼;而另一组研究对象,我们规定,他们拼具体哪些拼图,并且明确了具体时间限制。

测评结果显示,拥有选择权的研究对象比没有选择权的研究对象花了更多时间玩拼图,并表示他们更喜欢拼图游戏,研究对象只是给出这些小小选择的机会,就改变了他们的体验,增强了他们的内在动机。

书中这个实验告诉我们,提供选择是支持个人自主的一个核心特征。

在围棋课上,我会让孩子们自己做选择,比如:我们今天是选择用13路还是19路棋盘下棋,我们是选择下三局还是两局?是选择现在下棋还是先练习题目?有时还会让他们选择听什么歌曲让自己安静下来……孩子们都会非常开心很积极的选择,更乐意参与进学习中来。

有意义的选择,主要益处是能够产生意愿,它鼓励人们完全认可他们正在做的事情,将他们拉进活动中,让他们产生更大的意愿。

当你给孩子们提供选择时,他们会觉得你是在回应他们,把他们当做独立的个体,受到大人的尊重和信任。

我们要支持孩子自己做主,给予选择机会,人生会开启不一样的收获。

“鸡蛋从外打破是食物,从里面打破是生命。”所以内在自主感是动力的源泉。

“你若要喜爱你自己的价值,你就得给世界创造价值。”

胜任感也是自我的价值感,当你感觉到自己有能力可以胜任时,自我价值感更高,会更有效率,更愿意主动去积极的参与和创造。

在学习和生活中我们更多的要给予孩子发展他们的自主,给他们更多的选择权,同时要让他感受到自己完全可以的。有价值和值得的信任的。

胜任感是人们内在满足感的一个重要方面,它本身就是一种满足,甚至可以成为你终身事业的主要动力。

人们意识到自己在工作上投入的越多,也会做得越好,因此,体验到内在满足感也就更多。

孩子的好奇心在很大程度上是决定他们需要与自身的世界打交道时,感到胜任。

只有孩子朝着取得成就努力时,才会自然而然产生胜任感。

孩子要感到自己胜任,不一定非要做到最好或者拿第一,也不一定非要取“A”得的成绩,孩子只需要接受有意义的个人挑战,并且全力以赴就能感到自己是胜任的。

电影《哪吒之魔童降世》 哪吒说:“我命由我不由天!”我们想过怎样的生活,完全是由我们的选择和做主的。

写在最后:

记得一位先哲曾经说过“人们无法决定生命的诞生,但每个人的命运却掌握在自己手中。”

我们每个人都是自己命运的设计师,是自己命运的主宰者。

任何时候我们都有选择的权力。当我们选择了参与,就要勇敢的面对,相信自己不断的学习和努力,会结出丰盛的果实

当我们自主选择一种生活,觉得自己可以胜任时,幸福就在我们的每一天!

本文只是书中一小部分的解读,本书还有很多深入的研究和探索,值得我们一起去学习。

#弘丹写作#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