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德经》第五十七章——以正治国,以奇用兵

如题所述

第1个回答  2022-06-05
一、原文

以正治国,以奇用兵,以无事取天下。

吾何以知其然哉?

以此:天下多忌讳,而民弥贫;

人多利器,国家滋昏;

人多伎巧,奇物滋起;

法令滋彰,盗贼多有。

故圣人云:我无为,而民自化;我好静,而民自正;我无事,而民自富;我无欲,而民自朴。

二、各家解析摘要

1、韩鹏杰《道德经在说什么》

以清静无为之正道治国,以奇巧诡计用兵,以不多事滋扰来取得天下。我怎么知道是这样呢?因为上述。天下的忌讳太多,人民就越来越贫穷;百姓拥有很多锋利武器,国家就会越来越混乱;人民拥有很多奇技淫巧,奇怪甚至邪恶之事就会越来越多;法律条文越严苛,盗贼反而会越来越多。所以圣人说:我无为,人民便自我化育成长;我喜好清静,人民就会自己走上正道;我不多事不扰民,人民自己就会富起来;我没有私欲,人民自然就会淳朴。

2、南怀瑾《老子他说》

“以正治国”,不能用权术,不能用手段,而是用真正诚恳的道德,不能虚诈,不能作假。《孙子兵法》曾经告诉我们,“兵者,诡道也”。“诡道”是什么?就是“以奇用兵”,所以用兵要用奇兵。最高的原则是道德,是无所求,对百姓毫无所求,这就是“以无事取天下”的道理。“吾何以知其然哉?以此”。老子然后说,他为什么知道“以正治国,以奇用兵,以无事取天下”的这番道理呢?老子说,一个国家,一个社会,禁令愈多,人民什么都不敢做,不能做,于是物质上就愈贫穷,精神上也更贫穷,贫穷到痛苦的地步。“民多利器”,大家都有权力,以利器支使天下,大家都可以造反,这个社会就非乱不可。就是我们现在这个时代,科技发达,人的头脑越来越灵光,物质的享受越来越高明,越来越奇特。每一个朝代到了后来法令越来越多,社会越来越乱。

“故圣人云:我无为而民自化,我好静而民自正,我无事而民自富,我无欲而民自朴。”这是老子引用古圣人所说的话。一个真正好的政治领导人,做到了真正的无为而治,具有道德的成就,则不必要去管理,人民自然就被感化。如果领导人真正地“好静”,则天下之民自然受其感化,走上正道。领导人真正“无事”,即无为而治,社会人民自然生活富裕。我自己没有私欲,社会、国家、天下受到这种无欲的影响,就自然走到纯朴、厚道的路上去。

4、罗大伦《道德经说什么》

(1)大领导如何在“有为”、“无为”、“无事”间自如转换

以正治邦,以奇用兵,以无事取天下

对内要“以正治邦”,对外打仗要“以奇用兵”

“以正治邦”的意思是,您以稳定的、正常的状态来治理国家,真正打仗的时候就不是这种状态了。不得已的时候也可以用兵,怎么用兵?老子在这讲了,要“以奇用兵”,就是出其不意地用兵。 总之,老子讲“以正治邦,以奇用兵”的意思是,作为领导者,您要懂得如何在“以正治邦,以奇用兵”这两种状态中来回切换,真正到了“正”的时候,应该“以无事取天下”。

(2)领导者忌讳越多,下面的人就越活得不好

“吾何以知其然也哉?”什么意思?我怎么知道它会这样呢?老子说,如果天下的忌讳特别多,普通人生活会越来越贫困。如果人们的争斗之心多了,整个社会一定会陷入混乱。

“天下多忌讳”和“民多利器”都是导致一个集体混乱的根源,但是我们也必须意识到为什么“天下多忌讳”,一定是领导者的内心出了问题,没有传递好的理念。

(3)如果人太有智慧了,天下就会出现很多稀奇古怪的东西

“人多知,而奇物滋起。”“知”是智慧的意思,同“智”。如果人特别有智慧,“奇物”就会“滋起”。

(4)珍贵的东西越多,盗贼也就越多

“法物滋彰,而盗贼多有。”这句话在通行本写的是“法令滋彰,盗贼多有”,意思就是“法令”特别多,您用颁布“法令”的形式来管理百姓,结果盗贼会很多,因为您太“有为”了。但这句话我觉得还是按照帛书本的写法来讲比较好,“法物”是那种珍贵的好物,如果这种宝贝多,盗贼也就多了。

(5)领导者不为了自己捞取,下面人的心就会被感化

“我无为而民自化”领导者不为了自己的利益去刻意作为,设置各种各样的规章。“无为”是放下自己的欲望,不为自己捞取。

(6)一旦您明白了道,内心想不安宁都不行

“我好静而民自正。”“我好静”的“静”并不是说行动上安静,而是内心安静。心为什么安静呢?因为心没被欲望驱使而产生躁动。

老子讲的“静”是一种非常坦然的状态,也就是说,这个人明白了道以后,知道世间的法则就是这样,他尽量放下自己的欲望,不去想结果,坦然地做事,那么他的生活一定会越来越好。

(7)想让自己富裕,就要先让下面的人富裕起来

“我无事而民自富。”老子讲的“我好静”,“我无事”,并不是说您什么都不做,而是要您不被欲望驱使做什么事。“无事”指领导者不被欲望所驱动,而为自己去做什么事。一旦领导者不这样做,他手下的人就富了。

(8)领导者要把没有欲望当成自己的欲望

“我欲不欲而民自朴”,就是在说领导者如果能够尽量把自己的欲望控制住,为下面的人做事,自然会上下感应,大家也会变得质朴。

三、我之体悟——如何打造一个幸福和睦的家庭

这一章虽然是在讲治国,但用在家庭治理上也是通的。

之前我婆婆有个好朋友,我喊她李阿姨,这个阿姨和我婆婆关系特别好,她经常来我家,我们也经常去她家。我婆婆和她成为朋友,是因为她家经常发生内战,就叫我婆婆就去调节。我家孩子还小的时候,婆婆会带上孩子一起过去,我们下班回来去接她们,顺便吃晚饭。

李阿姨有个女儿和我年龄相仿,她性格十分要强,做事雷厉风行,脾气很大,话很多。我们每次遇到她,基本就只能听她一个人说话,其他人根本插不上话。她每天都在计较她父母有什么没做到位,她婆婆老公孩子有什么没做到位。回家只要发现别人没做到位的地方,就开始大发雷霆,弄得全家人鸡飞狗跳的,她家没人敢惹她。李阿姨经常跑到我家来“避难”,气的吃不下饭睡不着觉。

记得有次李阿姨女儿给我打电话,因为遇到烦心事,不知道找谁倾诉,她说长辈们总夸我,她想我应该是个很智慧的人,所以想让我给她说说怎么做到的。她给我讲了很多她的烦心事,说她就是命苦,她经常自己开着车满北京城绕圈,不想回家。她说为啥你不争不抢却什么都有了,为啥我这么努力,所有人却都不理解我。我当时也不知道怎么安慰她(当然她也没就给我说话的机会),她吧啦吧啦的说了半小时,说完谢了谢我,就把电话挂了。

她整个人就像是被欲望点燃的火车,躁动而聒噪,极其痛苦,但又停不下来。她把自己的欲望理解成了努力,把自己的需要理解成了别人没做到位。所以他的家庭也出现了极其多的矛盾,三天一场小战争,五天一场大战争,孩子躁动难管,父母唉声叹气,老公逃避现实,公婆叫苦连天。

我公公经常说,如果她家还这样作,早晚身体得出问题。结果没几年,李阿姨就查出了癌症,不到一年就去世了。

老子说“我无为,而民自化;我好静,而民自正;我无事,而民自富;我无欲,而民自朴。”这句话用在家庭里也一样,一家人里哪怕出一个这种欲望太强,躁动不安的人,这个家庭都再无宁日。在这种焦灼的环境里生活,大人都难受的不行,孩子又怎么会好。所以如果想要一个幸福和睦的家庭,首先就要努力做到“无为、好静、无事、无欲”,做到这些才会有一个安静和谐的家庭氛围,如果再配合上关爱,你的家家庭怎么会不好呢!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