扬名世界的“桥上书屋” ——漳州桥上小学

如题所述

第1个回答  2023-01-02
  

  桥上书屋,位于漳州市平和县崎岭乡下石村,漳州市区驱车到这里需要2个小时左右。昨日,藏身于山村中的这个书屋被中国广大网民关注。

  近日,英国著名媒体《卫报》评选出了8个世界各地最有创新性且具有可持续性的环保建筑。桥上书屋成了此次榜上有名的唯一中国建筑。

  环保建筑是这么选出来的

  据悉,这次《卫报》评选的8个建筑,都是从一本名为《设计如同你发出了谴责·第二辑——— 对人道危机做出回应的建筑》的书中精选而来的。

  这本书的作者是卡梅隆·辛克莱尔。他是美国人道建筑协会的创办人,也是非营利组织“人类建筑学”(该组织曾帮助全球36个地方进行灾后重建)的执行主任。他在书中结集了100多个世界各地人本建筑案例。在书中,他试图讲述人道主义建筑的设计历史,还给出了解决基本医疗、住宿、教育等现实难题的建筑方案。

  桥上书屋因其特有的人道主义和人本思想,被卡梅隆·辛克莱尔选入这本书中,并最终被英国《卫报》看中。

  下石村被挑中的缘由

  昨日,桥上书屋的设计者清华大学建筑学院教授李晓东接受了导报记者的采访。他表示,桥上书屋是一个公益项目,是一所援建的希望小学,整个项目基地面积1550平方米,建筑面积240平方米,投入65万元,有25万元是来自他朋友的捐赠,另外40万元来自当地政府等。

  “当时选择这个地方,主要是我的一个学生,他是当地人。”李晓东说,建造的初衷就是想要选择一个衰败的社区,并尝试用一些小的建筑激活社区的活力。当时,他的学生、来自平和的陈建生将他带到了下石村。

  陈建生,从小在土楼里长大,可这栋从小陪伴他长大的土楼却在他读高中的时候倒塌了,这成了他心中的痛。

  陈建生说,在学校里,当他和老师李晓东想建一个有学术性的建筑,体现出现代建筑与农村传统文化的结合点时,他立马想到家乡的土楼,想到了平和许多在风雨中摇曳的土楼,一种保护土楼的想法油然而生。

  陈建生说,他们想通过这么一个新建筑来改变环境,让环境重新焕发出土楼原有的活力,用现代元素来激发快要消亡的一种文化。

  桥上书屋的人本理念

  “那里曾经有两个敌对的村庄,一条溪水将两座土楼隔开。”李晓东说,土楼历经400年风雨,目前狭小、昏暗的居住环境已不适合居住,人们纷纷搬出土楼,随着居住方式的改变,原有的凭借土楼建立的公共活动空间也一并消失了。

  于是,在下石村这样一个地处僻远的乡村,青壮年纷纷出外打工,孩子成了村庄和社区的未来希望和活力之源。

  “在第一次去这个地方、看到这样的现状的时候,我就想到 ‘桥上小学’这个概念——— 用孩子连接过去和未来。”李晓东说。

  李晓东说,桥上书屋的设计从选址到其着眼点皆超越了小学教室的功能本身,而关注到整个村落的整体空间问题。土楼村落的社区空间古老而又匀质,在这种长期封闭的传统秩序自我生长而形成的白板上,桥上书屋表达了一种点状介入的概念。

  每逢傍晚和夜里,这里还聚集了村里自发活动的人群,成为整个村的交流中心。

  桥上书屋的环保理念

  在“桥上书屋”,可以看到,夏天没有空调,甚至连个风扇都没有,冬天也没有取暖设备。

  陈建生说,这主要在设计时,他们已经在采光、通风方面做足了功夫,且这座桥的主要材料都是当地的,除了钢结构,都是些石头、木材,“这些都是环保的,且融入了当地的风情”。

  “当然,最重要的是该建筑已与周边环境、自然融为一体,这也是环保的一种表现形式。”陈建生说。

  在2009年建成之后,这座耗费65万元建立起来的小建筑屡屡获得建筑奖项的垂青,其中包括世界最知名建筑奖之一的阿迦汗建筑奖。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