扬州知府是几品?

如题所述

第1个回答  2022-10-11
问题一:清朝知府是几品官? 正四品,授'中宪大夫'。
清分九品,每品有正、从之分,共十八级。
正一品――(文)太师、太傅、太保、大学士。(武)领侍卫内大臣。
从一品――(文)少师、少傅、少保、太子太师、太子太傅、太子太保、各总督、各部院尚书、都察院右都御史、左都御史。(武)将军、都统、提督。
正二品――(文)太子少师、太子少傅、弗子少保、各省总督、各部院左、右侍郎。(武)副都统,总兵。
从二品――(文)各省巡抚、内阁学士、翰林院掌院学士、各省布政使。(武)副将。
正三品――(文)都察院右副都御史、左副都御史、通政司通政使、大理寺卿、詹事府詹事、太常寺卿、顺天府府尹、奉天府府尹、各省按察使。(武)参将。
从三品――(文)光禄寺卿、太仆寺卿、各省盐运使。(武)游击。
正四品――(文)通政司副使、大理寺少卿、詹事府少詹事、太常寺少卿、鸿胪寺卿、太仆寺少卿、各省道员。(武)都司。
从四品――(文)翰林院侍读学士、侍讲学士、国子监祭酒、内阁侍读学士、各省知府。(武)城门领
正五品――(文)左右春坊左右庶子、光禄寺少卿、钦天监监正、六科给事中、各部院郎中、各府同知、直隶州知州。(武)守备。
从五品――(文)鸿胪寺少卿、各道监察御史、翰林院侍读、各部员外郎、各省知州。(武)守御所千总。
正六品――(文)国子监司业、内阁侍读、左右春坊左右中允、各部院主事、京府通判、京县知县、各省通判。(武)门千总、营千总。
从六品――(文)左右春坊左右赞善、翰林院修撰、光禄寺署正、直隶州州同、州同。(武)部千总。
正七品――(文)翰林院编修、各部院七品笔帖式、顺天府学教授、训导,京县县丞外县县长、各府学教授。(武)把总。
从七品――(文)翰林院检讨、中书科中书、内阁中书、国子监博士、直隶州州判、州判。(武)盛京游牧副尉。
正八品――(文)太医院御医、各部院八品笔帖式、外府经历、外县县丞、州学正、县教谕。(武)外委千总。
从八品――(文)翰林院典簿、府、州、县训导。(武)委署骁骑尉。
正九品――(文)各部院九品笔帖式、县主薄。(武)外委把总。
从九品――(文)翰林院侍诏、邢部司狱、州吏目、巡检。(武)额外外委。
未入流――(文)京、外县典史、驿丞、河泊所所官(武官未入流)

问题二:清朝的知府大人是几品官? 五品。 正四品,授‘中宪大夫’。 四品四品官 正四品 根据地方不同。一般都是五品。有例外,扬州知抚就四品。 五品

问题三:清朝知府是几品官? 清代礼制 清时官员的服饰有严格的规定,依品质,数量,颜色的不同来区分官位的大小,是不许滥用的。服饰大致有下列五种:一,顶戴,二,蟒袍,三,补服,四,腰带,五,坐褥。这里把各品穿戴的顶戴,蟒袍,补服列表如下: 顶戴蟒袍补服 一品珊瑚九蟒五爪仙鹤 二品起花珊瑚九蟒五爪锦鸡 三品蓝宝石及蓝色明玻璃九蟒五爪孔雀 四品青金石及蓝色涅玻璃八蟒五爪雪雁 五品水晶及白色明玻璃八蟒五爪白鹇 六品砗磲及白色涅玻璃八蟒五爪鸬鹚 七品素金顶五蟒四爪紫鸳鸯 八品起花金顶五蟒四爪鹌鹑 九品镂花金顶五蟒四爪练雀 未入流镂花金顶五蟒四爪黄鹂 官员的品级 清时非常重视官员的品级.当时官员分为九品,每品里又有正,从之分,所谓九品十八级.不能列入九品以内的,叫做未入流.列表如下: 品级 官职 正一品太师,太傅,太保,大学士 从一品少师,少傅,少保,太子太师,太子太傅,太子太保,各部院尚书,督察院左,右都御史 正二品太子少师,太子少傅,太子少保,各省总督,各部院左,右侍郎. 从二品各省巡抚,内阁学士,翰林院掌院学时,各省布政使. 正三品督察院左,右副都于是,通政使,大理寺卿,詹事府詹事,太常寺卿,顺天府尹,奉天府尹,各省按察使. 从三品光禄寺卿,太仆寺卿,各省盐运使. 正四品通政司副使,大理寺少卿,詹事府少詹事,太常寺少卿,鸿胪寺卿,太傅寺少卿,各省道员. 从四品翰林院侍读学士,侍讲学士,国子监祭酒,内阁侍读学士,各省知府. 正五品左右春房左右庶子,光禄寺少卿,钦天监监正,六科给事中,各部院郎中,各府同知,直隶知州 从五品鸿胪寺少卿,各道监察御使,翰林院侍读,侍讲,各部院员外郎,各省知州. 正六品国子监司业,内阁侍读,左右春房左右中允,各部院主事,京府通判,京县知县,各省通判. 从六品左右春房左右善赞,翰林院修撰,光禄寺署正,州同 正七品翰林院编修,各部院七品笔贴士,顺天府学教授,训导,京县县丞,外县知县,各府学教授. 从七品翰林院检讨,中书科中书,内阁中书,国子监博士,直隶州州判,州判. 正八品太医院御医,各部院八品笔贴士,外府经历,外县县丞,州学正,县教谕. 从八品翰林院典簿,府,州,县训导. 正九品各部院九品笔贴士,县主簿. 从九品翰林院侍诏,刑部司狱,州吏目,巡检. 未入流京,外县典吏,驿丞,和泊所所官 武将品级 品级 官职 正一品领侍卫内大臣 从一品将军,督统,提督 正二品副督统,总兵 从二品副将 正三品参将 从三品游击 正四品都司 从四品城门领 正五品守备 从五品守御所千总 正六品门千总,营千总 从六品卫千总 正七品把总 从七品盛京游牧副尉 正八品外委千总 从八品委署骁骑尉 正九品外委把总 从九品额外外委 未入流 武官无未入流 补充: 知府等于现在的省长,知州等于市长(地级市),知县等于县长.

问题四:清朝扬州知府里的同治几品 明清时期,同知为知府的副职,正五品,因事而设,每府设一二人,无定员。

同知负责分掌地方盐、粮、捕盗、江防、海疆、河工、水利以及清理军籍、抚绥民夷等事务,同知办事衙署称“厅”。

问题五:李卫当官中杨洲知府是几品官 清时扬州鼎盛,是时扬州知府为从四品,一般为五品,另外扬州府同知为五品,

问题六:《李卫当官》第一部结局李卫升到几品官了? 扬州 知府(局长) 破了盐案后想留下作盐帮帮主 可被四爷召回户城述职 后来又被任命苏州织造(文官)省级相当厅长 这么回答不知满意吗

问题七:请问两淮盐运使的什么官职在清朝 是几品官? 两淮指的是淮南、淮北.两淮盐运使司在扬州 。两淮盐运使掌握江南盐业命脉,向两淮盐商征收盐税.下辖淮安分司,泰州分司等 。
“两淮”是个方位地理概念,一解为“淮南”、“淮北”之合称,泛指今日苏皖两省淮河南北的地方,是纵向概念;一解为“淮东”、“淮西”之合称,分别指代苏皖两省江淮之间的地方,是横向概念。就江苏来说,“淮南”的范围大致和“淮东”重合。
“盐运使”官名。始置于元代,设于产盐各省区。明清相沿,其全称为“都转盐运使司盐运使”,简称“运司”。其下设有运同、运副、运判、提举等官,有的地方则设“盐法道”,其长官为道员。这些官员往往兼都察院的盐课御史衔,故又称“巡盐御史”。他们不仅管理盐务,有的还兼为宫廷采办贵重物品,侦察社会情况,是当时能够大量搜刮民脂民膏的一个机构。
可是个是当年最肥的肥缺,跟当时最有钱的盐商打交道,干不了多长日子就能捞得脑满肠肥.
两淮盐运使是从三品官,现在知道了吧?

问题八:古代知府相当于现在的什么官职 知府是官名,宋代至清代地方行政区域“府”的最高长官,古代和现代的官名称是不同的。知府为四品官,相当于一个独立市的市长(不包括县级市)、市委书记,因为在古代行政、司法不分的;相对应的知县七品官就是现代意义上的县长、县委书记了。
省、地区、县级的地方行政机构,在明朝称为“布正使司”、“知府”、“知州”、“知县”。知县是一个县的行政长官。知府,与现在的地区行政公署专员相似。通常的知州,是一个大县,可以管辖几个知县。巡抚是一个比较大的地区行政长官,可以管很多个知府知县。按院是按察使司办公的大堂,按察使主管一个省范围的刑法之事,相当于现代的省级公、检、法机关。大理寺则是明朝的最高审判机关。

问题九:知府和巡抚是几品官员? 【知府】官名。即“太守”,又称“知州”。州郡最高行政长官。《登泰山记》:“是月丁未,与知府朱孝纯子颍由南麓登。”唐以建都之地为府,以府尹为行政长官。宋升大郡为府,以朝臣充各府长官,称以某官知(主管)某府事,简称知府。明以知府为正式官名,为府的行政长官,管辖所属州县。清沿明制不改。知府又尊称太守、太尊、府尊,亦称黄 堂。 官名。中国明清时地方军政大员之一。又称抚台。巡视各地的军政、民政大臣,清代指掌管一省军政、民政,以“巡行天下,抚军按民”而名。北周与唐初均有派官至各地巡抚之事,系临时差遣,“巡抚”亦未成为官名,明巡抚之名,始见于洪武二十四年(1391)命懿文太子巡抚陕西,亦系临时差遣。明洪武二十四年(1391)始设巡抚 。永乐十九年(1421),蹇义等26人分巡各省,产生巡抚制度。宣德五年(1430) ,于谦 、周忱等6人分抚南北直隶等处 ,从此各省常设巡抚官渐成制度。巡抚初设,仅为督理税粮 ,总理河道,抚治流民,整饬边关,后遂偏重军事。明代巡抚多进士出身。其初,内地巡抚由吏部会同户部推举,边地巡抚由吏部会同兵部推举;嘉靖十四年(1535),始不分内地、边地,由九卿廷推。也有总督兼巡抚者,合称为督抚。明代,巡抚虽非地方正式军政长官,但因出抚地方,节制三司(承宣布政使司、提刑按察使司、都指挥使司),实际掌握着地方军政大权。同时,巡抚每年要赴京师议事,也体现了朝廷对地方统辖权的加强。明后期巡抚的易置往往受朝廷门户左右,而最后点定之权又重归权阉。清因明制,在各省设置巡抚。清代巡抚是一省最高军政长官具有处理全省民政 、司法、监察及指挥军事大权。

问题十:知府在现在是什么官 “知府”,是一府的长官,亦称“府尹”,驾五马,正四品,授“中宪大夫”。尊称为“五马诸侯”、“大尹”、“黄堂太守”。
比“州”、“省”的长官小。
相当于现在的“地师级”。一府辖数个县。
有时也不一样:包拯是“开封府尹”,首都的地方官,授“龙图阁直学士”,比其他的府尹级别高。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