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线求指导: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月光如流水一般,静静地泻在这一片叶子和花上。薄薄的青雾浮起在荷塘里。叶子和花仿佛在牛乳中洗过一样;又像笼着轻纱的梦。虽然是满月,天上却有一层淡淡的云,所以不能朗照;但我以为这恰是到了好处——酣眠固不可少,小睡也别有风味的。月光是隔了树照过来的,高处丛生的灌木,落下参差的斑驳的黑影,峭楞楞如鬼一般;弯弯的杨柳的稀疏的倩影,却又像是画在荷叶上。塘中的月色并不均匀;但光与影有着和谐的旋律,如梵婀玲上奏着的名曲。   荷塘的四面,远远近近,高高低低都是树,而杨柳最多。这些树将一片荷塘重重围住;只在小路一旁,漏着几段空隙,像是特为月光留下的。树色一例是阴阴的,乍看像一团烟雾;但杨柳的丰姿,便在烟雾里也辨得出。树梢上隐隐约约的是一带远山,只有些大意罢了。树缝里也漏着一两点路灯光,没精打采的,是渴睡人的眼。这时候最热闹的,要数树上的蝉声与水里的蛙声;但热闹是他们的,我什么也没有。   忽然想起采莲的事情来了。采莲是江南的旧俗,似乎很早就有,而六朝时为盛;从诗歌里可以约略知道。采莲的是少年的女子,她们是荡着小船,唱着艳歌去的。采莲人不用说很多,还有看采莲的人。那是一个热闹的季节,也是一个风流的季节。梁元帝《采莲赋》里说得好:   ……   今晚若有采莲人,这儿的莲花也算得“过人头”了;只不见一些流水的影子,是不行的。这令我到底惦着江南了。——这样想着,猛一抬头,不觉已是自己的门前;轻轻地推门进去,什么声息也没有 ,妻已睡熟好久了。 1.第一段中你认为哪些动词用得好,试选择两个加以分析。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对文中有关联想江南采莲风俗的文字,理解最贴切、最准确的一项是(  ) A.作者在夜晚闲居无事,沿着荷塘漫步而浮想联翩,这一段文字没有太大的意义,可以删去。 B.作者触景生情,表达了他对祖国美好河山的无限热爱,由眼前的荷塘联想到故乡的荷塘,流露出热爱家乡的情感。 C.对古代采莲盛况的向往,对故乡的惦念,是想把自己从“颇不宁静”的心情中解脱出来。 D.为了充实作品内容而附加的,没有什么特别的意义。 3.“塘中的月色并不均匀……如梵娜玲上奏着的名曲。”一句运用了什么修辞手法?试分析这样写的妙处。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第1个回答  2013-06-24
1.“浮”,写出了雾的轻飘状态,突出了恬静朦胧,一个水汽迷蒙、月色轻笼的境界呼之欲出。 “画”,仿佛是有无形的手在展纸描绘一般,富有情趣,表现了作者的喜爱之情。 
2.C
3.运用了通感的修辞手法,化视觉形象为听觉形象,使之成为了活泼跳跃的音符;化静为动,光与影融为一体,荷塘与月色融为一体,心境与景物融为一体,整个天地浑然一体,如梦如幻,如诗如画。
(意思对即可)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