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期股权投资中,为什么有时候被投资公司的净资产公允价值和所有者权益总额往往是不一致,这是什么原因?

如题所述

第1个回答  推荐于2016-05-17

    所有者权益就是净资产,完全相同的概念

    所有者权益总额是用资产减负债算的,而资产和负债的主要计量属性是历史成本,因此这样算出来的所有者权益总额是一个以历史成本为主要计量属性计算出来的数字。而历史成本跟公允价值是两种不同的计量属性,因此往往不一致。

    企业合并的时候经常会有评估增值的情况,所以习题里比较常见的情况是净资产公允大于所有者权益

追问

权益法相当于以公允价值为准了,那要是不够的话,就要补充进去“营业外收入”,但是要是把长期股权投资处置掉了,这个“营业外收入”怎么转呢?

追答

    长期股权投资的计量属性是历史成本,不是公允价值

    这里的公允价值是在取得长期股权投资时入账用的,就好比,刚买了固定资产,一般是按买价来计价一样

    LZ说的营业外收入不用特殊处理,它是损益类会计科目,期末就自动结转到本年利润里去了

    如果以后出现持股比例变化,涉及到成本法和权益法的转换,也不是调营业外收入,而是调留存收益,届时还需要综合考虑不同时间点的商誉,一句两句说不清楚了。

本回答被提问者采纳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