潜规则的游戏规则

如题所述

第1个回答  2023-02-05
“你大学或研究生刚毕业,到我们单位来应聘。你感觉自己条件很优秀,可我们却选了个你认为比你差的。想知道原因么?那就我来告诉你,以下这些标准,虽然是不能公开说明的,但要起很大的作用:

1、我们要看你的成绩单。在大学学习成绩前10名以内的,要慎重考虑;前3名的一律不要,因为这些人基本都是废物,除了复习考试什么都做不来。

2、当过学生干部,尤其是学生会主席,团总支书记的不要。这些一般都是投机分子。当过班长的可以考虑,因为毕竟是个干活的实职。

3、女性不要。我们国家的传统,女人对家庭的付出要比男人多。女人工作后,就要恋爱结婚,结婚后,家庭会牵扯精力,影响工作。等她孩子上大学了可以不操心了,她也就快退休了。另外不要女性,也是从严格控制单位男女比例方面来考虑,一个单位,女人的数量一旦超过男人,不产生动乱,也是麻烦事不断。

4、有文体等方面特长的人,即使其他方面差点,也要优先考虑。因为这样的人大多较为聪明,比较善于处理人际关系,适应工作要求也快。

5、无论什么专业的硕士博士,原来本科或专科是外语专业的一律不要。因为这些人几乎都是钻我们国家强调外语成绩的空子考上的,对专业基本上狗屁不通。“

日前,网络上不知从哪冒出来的一份题为“五大不宜公开的招聘潜规则”的热帖(见上),该贴一反常人心中所想,将学习成绩前三名者的排除在应聘者之外,认为这些人“除了复习考试什么都做不来”,把当过学生干部的视为“投机分子”……对帖子内容,有43.33%的回贴者表示支持,认为说得现实、有道理,“学生会、社团之流这些年在学生大众中的形象有倒塌之趋势”,50.00%的人反对,觉得是“一派胡言”、“危言耸听”,还有6.67%的人保持中立,“这个贴子更多是对高学历、好成绩的质疑,或者是对现在存在只会考试、不会学习的学生的现状的反映。”

近年来,从年龄、性别、户籍、容貌、身高、体重、疾病,甚至向血型、生肖蔓延的显在歧视越发趋向“有违精神,不违条文”的隐性求职潜规则,作为求职者很多时候必须遵守这些秩序和规则,不然就有可能会被这种“无形的法”弄得精疲力尽、心力交瘁甚至痛不欲生。

你被“潜规则”了吗?

六月初,王免毕业了,正赶上市里第一次组织市直属单位大学生就业考试。真是天上掉馅饼,王免没有想到自己的运气竟然这么好能赶上这次考试,要知道,以前这个考试只有在单位内部进行,外部人员不能参加,尽管初出茅庐,抱着试试看的心态王免报了名。经历了两轮笔试,成绩揭晓了,王免考上了所报的局的唯一一个名额,而且比第二名高出近二十分,他欣喜若狂,大喜过望,他春风得意马蹄疾,一日看尽长安花。然而,高兴的日子没过多长,王免开始了他痛苦的求职历程。

十月份的考核程序中他被负责人叫了出来,尽管有些奇怪王免还是乖乖的跟了出来,接下来的事情让他始料未及。负责人告诉他,排在第二的某人有非常深的背景,这次只能录取一个,希望能体谅他们工作的难处,他们不敢得罪第二,事情要冷处理,最后一定会给他一个满意的答复。看着负责人那张真诚的脸,想想今后的工作,王免无奈的答应了。不过事情还在继续,这天有人向王免考核部门反映他已经参加工作,不符合报考简章的要求,没有报名资格。听到这个消息王免呆住了,自己一个刚刚毕业的大学生怎么会参加工作,绝对是有人蓄意陷害。果然,经过事后调查证实了这个举报根本是无稽之谈,但是对于是否录取王免,碍于第二名的背景压力,组织考试的部门和其报考的单位谁都不敢说话,开始了漫长的“皮球拉锯战”。王免无数次的穿梭于两者之间,今天得到的回话是:“明天再说。”到了明天就是:“今天很忙。”不知不觉中,日子已经过去了八个多月,按照正常程序,此时的王免理应签署三方协议,成为企业正是的一员,实习期过了不说,工资也发了几个月了,而现在两边谁都不说他不符合报考要求,也不说他符合。

时间已近就业尾声,周围的同学陆续找到工作,而王免仍被悬空于此,欲进不得,欲退不能。王免说,他在赌!“我为此付出那么多时间和成本如何能放弃呢?而且别人都在削尖了脑袋往里考,我考上了如何能放弃?”他以正当的渠道获得录取的机会,既不违法也不违背程序,虽然遭到了挫折,可是他希望能够找回个人应该有的公平。尽管有此番豪言壮志,但不放弃对王免而言就是这样无休止的等下去,遥遥无期的等着,不知道什么时候是个头。

纵然欲哭无泪,纵然无奈,王免还是努力争取自己应得的权益。可此时,计委、监察、新闻媒体等舆论监督部门都显得那般无力,王免心知,只要他上门反映肯定会得到有效的解决,可一旦矛盾公开化,弄得满城风雨人尽皆知,即使到了其他单位今后要如何面对领导?如何与同事相处?如何在单位立足?况且自己的目的就是要留在这家公司,撕破了脸皮对谁的利益也不好。冷静冷静,几经权衡,王免还是决定在组织考试的部门和报考单位之间寻求公平,他往返于两者之间,经常到主管负责人前询问一下进程的情况力图引起对方注意,并委托家人利用一切人脉疏通关系,希望能够把事情努力的解决好。

转眼,一年时间已经过去。这天,王免接到电话,通知他明天可以去单位报到了。“我从开始的时候一直的判断都是这样的,我知道自己一定能取得最后的胜利!不过这个结果让我等的太久了。”在这长达一年的较量中,王免成为了最后的赢家,如愿进入心仪的企业。可有谁知道,在这一年中相关企业或组织没有给予他任何承诺,如果最终,幸运的天平没有向这边倾倒,没有被录取,又会是一个怎样的结果?

现在,王免已工作两年了,对于现状,他比较满意。职位在城市中算得上中等偏上,收入不菲,王免说,当时的判断还是比较值的。“从大学出来后面对求职的种种真的很无奈,不过我坚信从目前的监督机制来看,这件事情肯定能够解决。可至今我真就不明白,既然组织考试了为什么还要这样暗箱操作呢?如果说是还和从前那样非特权阶级于此无分,那为什么又要组织这次考试呢?只为欺骗玩弄我们平民百姓的感情吗?”

相对于王免的历尽艰难,皆大欢喜的结局。小奇是郁闷的,本以为到手的工作因为hr的一句“是不是结婚了,是不是准备近两年要小孩”不了了之。觉得自己遭遇潜规则的她随即在网络上发表一番感慨,而众姐妹的回复看的小奇更是满腹辛酸。“这个没办法啊,受气的地方多得很啊,我们这儿的违约金制度,想让走的人都把薪水都吐出来!”、“当你在劳动关系发生的过程中,可以用法律保护自己,但是当你在面临择业的时候,也就是用人单位在招聘的时候,就完全可能拒绝你,那么你想保护自己都显得那么苍白。”、“有人提议不论单位是否有女职工,该公司都要交纳女性福利费。”

博弈潜规则

山东大学哲学与社会发展学院教授何中华指出,潜规则指社会生活中的不成文的章法。没有谁能够把潜规则很清晰地描述出来,但它在人们的日常交往中又实实在在地在起作用,它就像“一只看不见的手”,虽然看不见摸不着,却实际地存在并发生作用,谁若无视它、违反它,就会碰壁。

面对求职潜规则是死磕到底还是听之任之?记者随机采访了几位同学。“要不就不干,要不就忍耐,只有两种办法。”大三学生小石说,因为能力不够,不能找到一份合适的工作,所以之前可以忍耐。一旦自己能力十足就会主动提出来换公司,有能力谁怕谁。已经踏上求职之路的小马有些义愤填膺:“如果他们有侮辱我的行为,那我肯定会跟他们死磕到底。”不过他也告诉记者,找工作的人是弱者,万一遇到不讲理的,最后没工作也不是办法。另有同学表示,遇到了也没办法,重新找其他单位,有这样潜规则的单位,不去也罢。采访中,许多大学生大家表示对求职中的潜规则感情上有绝对厌恶,觉得这与自己的理想不相符。可现实中,他们又承认,不得不顺从这一社会风气。

其实,在这个语词出现之前,人们已经用所谓的“潜规则”在江湖上行走多年了——武林中谁的武功高谁有侠义精神谁就是武林盟主;生意场上是谁能拼酒,谁就够给面子,单子就好拿……这些潜规则不是由国家法律、行业协会、企业团体制定的,而是这个圈子里共同约定俗成的,它们常常无关乎道德,只是一种利益往来的方式,而且向你承诺了某种结果或者底线。

求职的人都知道穿衣打扮是圈子里潜规则的一大内容。去it企业穿什么,应聘财务部门穿什么、总经理要如何穿、前台要如何穿,这些约定俗成的东西多少本书都教不完,得靠你自己去学,去悟。穿戴不得体,圈子里的人就有了嘲笑讥讽的理由,你就会因此进不了某些场所,成不了什么圈子里的人,当然也无法从中受益,这就是潜规则在作祟。同样,在托关系、走后门、找路子之后如愿获得职位:“隐婚族”顺利进入企业……尝到“潜规则”甜头的人,会乐此不疲,同时对周边的人产生示范效应,视“潜规则”为最好的敲门砖,群起而效之。

潜规则追求的是自身利益,因此利益博弈就是潜规则的核心。有学者认为,之所以潜规则屡见不鲜,是因其能给作用的双方获得利益,而且总是寄生在某个特定的圈子里,混杂着复杂人际关系,不可避免地与亲情、友情、乡情、同窗、战友等各种复杂的社会关系交织在一起,形影不离,让人难分难解。诸如礼尚往来、互利互惠、投桃报李、拿人钱财、替人消灾、有钱能使鬼推磨、朝中有人好办事,三个公章不如一个老乡。故而,大路不走走小路,猪往前拱,鸡往后扒,八仙过海,各显神通。所以,尽管提起“潜规则”人人恨得咬牙切齿,但遇事人人又都意欲在“潜规则”上打主意,试图通过旁门左道从“潜规则”那里捞好处,顺应“潜规则”的利益可见一斑。

当然,生活中你可以自己选择走那条道,上哪个江湖,只要你要知道在这里打天下都有什么路径,或者说有些什么潜规则,了解得多了,可以选一条自己能走,又不太委屈自己的路,那些和自己内心道德冲突很大的潜规则你可以不守,但要清楚地知道放弃这一套的得与失。看见别人亲戚是省邮电局的领导,走了面试、笔试的流程以后,录用在区邮政局,短时间内晋升为某科的负责人,你自己又不能接受这种方式,就不要眼红他人的所得。你既看中了人家手里的资源,总要有能力给予别人想要的,才可能有所收益。你既然不愿付出别人付出的,那么你也没有失去别人失去的一些东西。

某网友毅然辞去大好工作选择创业。他在文中写到,究其根源,是因为其无视暗藏的潜规则,无形中给自己设置了多重的绊脚石:第一、本人正直敢言,常常直指问题根源,引起领导不满;第二、本人不接受潜规则,给平级同事的利益带来障碍;第三、本人要求严格,约束了下属员工的自由散慢,也断了他们的一些财路;第四、本人按规则办事,未领合作厂商的盛情款待,有负他们的心意。回顾3年以来的工作经历,我认为我所处的环境不会对我将来的发展有促进作用的,反而会消蚀我的思想,于是我毅然择了辞职。

现在,他的行事规则在自己的创业过程中得到了正面的效应,这更加坚定了他的信心,所以他将继续坚持自己的方针,虽然在很长一段时期仍将继续面对别人怀疑甚至嘲笑的眼光,但其更相信,真诚不会因为社会的发展而被淡忘,光明磊落的行为终将得到大众的拥护与回报。

正如一位资深人力资源对招聘者性别问题所言:“说白了,我招聘一个男的相对好管理。而女孩子说重了,对方受不了,说轻了,让对方产生误解。招个男的则没有这样的麻烦,大不了哥们交情一叙,大家喝顿酒,很多问题都好谈。另外一点就是方便。比如说,我出差带一个同事,要是男的,咱俩开一个标准间,三百块顶到天了。要是个女孩子,还得开两个房间。至少我这么几年,几乎没有招聘进公司几个女孩子,好像只有平面设计和媒介。这一点很无奈,那就是很多像我这样年纪的人,都觉得招聘男的进自己部门,相对便于管理。这里不是歧视,而是从工作本身来说的。”

对此有人认为,这是影响求职的因素。但我不会为此去变性、增高或整容。因为单位招人和学生求职都是个权衡与妥协的过程,对学生来说没有完美的单位,对单位来说也没有完美的应聘者,关键看取什么舍什么,如果单位决定取性别舍工作能力,那是他的自由。

遵守某些潜规则是我们与他人共事的前提,反抗某些潜规则要有实力,这个实力是能用你的方式而不是用别人强迫你的方式去满足别人的要求,结果还皆大欢喜,这就是江湖高手。

潜规则先于我们而存在,《红楼梦》第四回“葫芦僧判断糊涂案”中写到:贾雨村刚刚“授了应天府”,就因为初来乍到,不熟悉“官场潜规则”,而差点陷入了尴尬境遇。所以,我们的智慧不是与潜规则对抗,而是能在其间从容不迫,进退自如。潜规则只会限制那些有所求却没有更好办法的人,它们也只会令患得患失的人烦恼。实际上,江湖比很多人以为的要宽广深邃,很多我们看到的常常不是真的,只有智慧可以帮助我们找到穿越“潜规则”之路。

主题延伸

——形形色色的职场潜规则

潜规则一:不要苛求百分百的公平。显规则告诉我们要在公平公正的原则下做事,潜规则却说不能苛求上司一碗水端平。

潜规则二:老板需要的人不一定最有能力。每个老板需要的人,包括两类,一类是能干活的,一类是忠诚于他的。老板最欣赏的是最听话的员工。

潜规则三:闲聊天也要避开上司的软肋。显规则告诉我们“言及莫论人非”,潜规则将其深化成“言及莫论人”。

潜规则四:不要得罪平庸的同事。显规则告诉我们努力敬业的同事值得尊重和学习,潜规则却认为懒散闲在的同事也不能得罪。

潜规则五:给上司预留指导的空间。显规则告诉我们升职加薪需要自己努力工作靠真实才干获得,潜规则却说做事要多请示上司,功劳要想着分给上司一半,莫要埋没领导的支持和指导。

潜规则六:用脑子听话。显规则告诉我们要用耳朵听话,用嘴巴沟通,潜规则却说要用脑子听话,用眼神沟通。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