概括施琅受到清政府重用的时代背景

如题所述

第1个回答  2017-03-24
施琅(1621年-1696年),字尊侯,号琢公,福建省泉州府晋江县(今晋江市龙湖镇衙口村)人,祖籍河南固始,明末清初军事家,清朝初期重要将领。[1]
施琅早年是郑芝龙的部将,1646年(顺治三年)随郑芝龙降清。不久又加入郑成功的抗清义旅,成为郑成功的得力助手。[2] 郑成功手下曾德一度得罪施琅,施琅借故杀曾德而得罪郑成功,郑成功诛杀施琅家人,父亲与兄弟被杀。由于亲人被郑成功杀害的大恨,施琅再次降清。[3] 施琅投降清朝后被任命为清军同安副将,不久又被提升为同安总兵、福建水师提督。[4] 1681年(康熙二十年),康熙帝采纳了李光地的意见,授施琅福建水师提督,施琅积极进行攻讨台湾的部署准备。1682年(康熙二十一年),康熙帝决定攻台,命施琅与福建总督姚启圣一起进取澎湖、台湾。1683年(康熙二十二年)六月,施琅指挥清军水师先行在澎湖海战对台湾水师获得大胜,郑克塽率臣民降清。上疏吁请清廷在台湾屯兵镇守、设府管理,力主保留台湾、守卫台湾。施琅因功授靖海将军,封靖海侯。
1696年(康熙三十五年)施琅逝世,赐谥襄庄,赠太子少傅衔。施琅死后与其妻王氏、黄氏合葬。泉州城内有靖海侯府和施氏大宗祠。在同安东郊有绩光铜柱坊,现为福建省文物保护单位。
第2个回答  2017-03-24
施琅(1621年-1696年),字尊侯,号琢公,福建省泉州府晋江县(今晋江市龙湖镇衙口村)人,祖籍河南固始,明末清初军事家,清朝初期重要将领。[1]
施琅早年是郑芝龙的部将,1646年(顺治三年)随郑芝龙降清。不久又加入郑成功的抗清义旅,成为郑成功的得力助手。[2] 郑成功手下曾德一度得罪施琅,施琅借故杀曾德而得罪郑成功,郑成功诛杀施琅家人,父亲与兄弟被杀。由于亲人被郑成功杀害的大恨,施琅再次降清。[3] 施琅投降清朝后被任命为清军同安副将,不久又被提升为同安总兵、福建水师提督。[4] 1681年(康熙二十年),康熙帝采纳了李光地的意见,授施琅福建水师提督,施琅积极进行攻讨台湾的部署准备。1682年(康熙二十一年),康熙帝决定攻台,命施琅与福建总督姚启圣一起进取澎湖、台湾。1683年(康熙二十二年)六月,施琅指挥清军水师先行在澎湖海战对台湾水师获得大胜,郑克塽率臣民降清。上疏吁请清廷在台湾屯兵镇守、设府管理,力主保留台湾、守卫台湾。施琅因功授靖海将军,封靖海侯。
1696年(康熙三十五年)施琅逝世,赐谥襄庄,赠太子少傅衔。施琅死后与其妻王氏、黄氏合葬。泉州城内有靖海侯府和施氏大宗祠。在同安东郊有绩光铜柱坊,现为福建省文物保护单位。

摘自百度百科,谢谢.
第3个回答  2017-03-24
时代背景:台湾郑氏政权与大清政权隔海对立。大清那时是康熙年间,国力已十分强大,当然不会任由台湾政权的存在,想早日实现统一。但是大清是由八旗子弟起家,是马背上取得的政权,而要攻下台湾又必须用水师。这时候,施琅就体现出价值来了。
施琅原来是郑成功的得力部下,由于郑成功杀了其全家,最后才逼得施琅第二次降清,发誓必报此深仇大恨。
施琅的军事才能卓越,尤其擅长于水军作战,所以降清后施琅才得到清政府的重用。先后担任清朝副将、总兵、福建水师提督,最后帮助康熙皇帝实现收复台湾,功成名就。
第4个回答  2017-03-24
施琅(1621年—1696年),字尊侯,号琢公,福建省泉州府晋江县(今晋江市龙湖镇衙口村)人,祖籍河南固始,明末清初军事家,清朝初期重要将领。施琅早年是郑芝龙的部将,1646年(顺治三年)随郑芝龙降清。不久又加入郑成功的抗清义旅,成为郑成功的得力助手。郑成功手下曾德一度得罪施琅,施琅借故杀曾德而得罪郑成功,郑成功诛杀施琅家人,父亲与兄弟被杀。由于亲人被郑成功杀害的大恨,施琅再次降清。施琅投降清朝后被任命为清军同安副将,不久又被提升为同安总兵、福建水师提督。
1681年(康熙二十年),康熙帝采纳了李光地的意见,授施琅福建水师提督,施琅积极进行攻讨台湾的部署准备。1682年(康熙二十一年),康熙帝决定攻台,命施琅与福建总督姚启圣一起进取澎湖、台湾。1683年(康熙二十二年)六月,施琅指挥清军水师先行在澎湖海战对台湾水师获得大胜。上疏吁请清廷在台湾屯兵镇守、设府管理,力主保留台湾、守卫台湾。因功授靖海将军,封靖海侯。1696年(康熙三十五年)施琅逝世,赐谥襄庄,赠太子少傅衔。施琅死后与其妻王氏、黄氏合葬。泉州城内有靖海侯府和施氏大宗祠。在同安东郊有绩光铜柱坊,现为福建省文物保护单位。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