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人们愿意努力却不愿意做事情?

如题所述

第1个回答  2022-11-18

人是社会化的动物,我们每个人从出生开始,就进入了各种系统,开始各种“卷”,从家庭的“卷”,到学校的“卷”,工作的“卷”,婚姻的“卷”,为了生存,我们会无条件遵循系统的规则。但是,这些系统的规则,很多都是不符合你个性化的需求的,这时候,你在这个系统里运转得越高效,自我损失反而越大。


一、何为“内卷”

1.内卷的含义





内卷指人类社会在一个发展阶段达到某种确定的形式后停滞不前或无法转化为另一种高级模式的现象。“内卷化效应“是指长期停留在一种简单层面、没有发展增长、没有任何变化和改观、水平稳定、不断重复,对即将到来的变化缺三应变能力,这种自我懈怠、自我消耗的行为。

2.内卷VS努力

切勿混淆二者!!!!!!

“有些人至今没有分清,内卷是系统的错误,而努力是个体的正确。不要让努力的个体替系统背负内卷的骂名。”很久以前一开始接触内卷的时候都是正常的这样的概念,只不过后来被广泛传播用很多人就有了误解和滥用,将其和努力混淆,我见过很多人都不明白内卷的真正意思,每天都被误导着。

“曾经,并没有内卷这个词汇,每个人只是为了自己的前程而努力着,简单而纯粹。”如今,各种短视频平台上,英语考试前背单词叫内卷,期末去图书馆自习也叫内卷,晚上在宿舍的床上看书还叫内卷。努力的人承受着最恶意的刻薄,躺平的人却霸占舆论的顶峰。那些短视频里演出来的人物背后,是你、是我,是千千万万个我们身边的小人物。

内卷指的是每个人都愿意为五斗米折腰,但永远有人折的更低,却只是那五斗米。努力是因为足够喜欢,内卷是不得不努力。分清楚到底是有人真实地在绑架我们,还是我们给自己营造的被绑架感。被内卷不可怕,重要的是看自己想要什么。

内卷与努力存在以下区别:

(1)心态不一样

在一个大环境中,如果别人都在争抢着成为“内卷人”,从而获得更更好地排名、更高的成绩,那同身在这个环境中,很多人只能选择主动加入内卷。然而,内卷的结果不如意,自己就会非常失落,感到万分沮丧。但努力不一样,结果不如意,自己会总结经验教训,寻找下次努力的方向和方法,并且不会轻言放弃。

(2)性质不一样

内卷几乎是被迫的。就像现在的家长为了不让孩子输在起跑线,只能多给孩子报班,报来报去焦虑的家长发现,每个家长都给孩子报了班,在拼了大把银子和时间后,大家又站齐了,怎么办?只能接着再压榨自己钱包和孩子而努力是主动的,白己明确知道缺乏什么并向其目标努力,是一个主动前进的过程,也是自己为完善自我而主动选择的。

(3)目的不一样

内卷是在一个群体中为了获得别人的关注,把成长寄托于外界评价。努力是为了追求自我成长,一切行为是为了自己。通俗来讲,内卷就是内部竞争,常常带着负面消极情绪,不是每个人内卷之后都能获得理想的结果大部分人在内卷之后都损耗了。

二、大学生“内卷”现状

(一)产生内卷思维的心理原因探究

1.单一的价值观

单一的价值观,不尊重多元价值,就会导致恶性竞争的产生。

2.竞争意识

心理学家阿德勒认为,每个人的一生中,都在追求一种优越感,都想赢在起跑线上,导致了内卷。

3.物化思维

缺乏个性化的美学思维,那么就会产生一种物化思维的倾向。物化思维的特点就是会抹杀个体的感受能力,在数宇化的比较中,产生焦虑感。

4.恐慌感

你是不是也常常有急切想要改变现状的想法?对现在感到恐慌,往往会让一个人对大局缺乏足够的认识,而采取一些无效的努力。

5.引危机意识

危机感的产生,会让人产生囤积资源的欲望。每个人都想要分到更多的蛋糕,那么,就必然有些努力会被内卷后化为乌有。

(二)大学生“内卷”小剧场

举个例子,在大学生活中,一篇论文作业,老师要求2000字,结果有人写8000,老师还专门提有个人写了8000,然后全班就都4000,5000,6000的加。再比如,老师布置的作业,本身是个实务分析题,写过程就行,有的人加上各种其他的字数,写成了一篇论文的长度,而有的老师鼓励这种,就使得大家都这样做,最后本身课业压力都大,还需要为了某个作业去花费更多的精力才能拿到大家都正常不卷时候的分数,但是本身可以拿这些时间干更多有意义的事情。这就并不是努力了,而是无效内耗,只是正常的努力并不是内卷。

所以,过度的内卷是一种无声的悲哀,它让陷入内卷的人虚度了聪明才智和青春才华。不要过度内卷,个人努力才是真香。

(三)专业学者对大学生“内卷”现状的分析

中青报上,作为大学生辅导员的于涵宇告诉记者说:“现在内卷更多地表达一种消耗精力的死循环。我个人也是能理解这种竞争和一定程度上的攀比心理,但是我们现在在和学生交流的过程中,就会更加希望学生要有意识去思考,不要让自己进入这个陀螺式的死循环中。”于涵宇表示,自己经常和学生强调要有“思维意识”。她认为,很多大学中的考核并不是比量的竞争,因此学生们要跳出固有的思维模式,跳出自己认为的高度一体化的竞争,静下心来向内分析自己,再向外分析整体竞争环境,结合大势锻炼和发展自己。

陈阳也认为,无论是相对于个体而言,还是相对于整个社会来说,面对“内卷”都是一项挑战。她表示:“学生自己需要想明白我希望成为怎样的人;而教育政策的制定者和执行者,以及学生父母,需要想清楚我们的教育目标是为了培养怎样的人才、我们希望看到孩子成为怎样的人。”

三、如何应对内卷

(一)摆正心态

要摆正心态,适应内卷的状况。内卷不同于良性竞争,也不是个人愿不愿意积极学习工作的问题,而是社会不能良性发展,就业岗位和人口不匹配造成的恶性循环。更不应该鼓励“大家一起卷起来”或者“卷死别人”的想法。内卷本身就是国家的内耗,个体的幸福感也会下降,不应该支持的。

以前看过一个例子,说明明大家都是坐着看电影,但因为几个人站起来最后就所有人都站起来看电影。每个人都为此付出了没有必要的代价。为了生活得更好参与内卷无可厚非,但不要合理化的内卷。不得已做着错事的时候至少要清醒地知道自己做的不对。

大家要摆正自己的位置开始做自己的事情,不盲目跟风不盲目焦虑,解决心态焦虑的唯一办法就是行动,承认这个时代的竞争有多激烈,无烟的战火,必先囤其战药,内卷的时代一直都在,无时无刻不在提醒自己摆正心态,而且有的时候也该反省自己,学习他人的优点,才是当下最好的状态,并且格局放开,不做小人度君子之腹,不做只会在内心暗暗波澜旦毫无行动力的假把式。一切都是开始,而有些事情再不把握就会永远失去。

(二)自我觉察

什么是自我觉察呢?凡简单来说就是了解自己的起心动念,清楚地知道自己当下的情绪、念头、意识。这一点是极重要的,否则我们绝大多数人可能都生活得无知无觉,根本不了解自己为什么会这样做,为什么会那样想,不知道自己的身心状况到底是怎样的,也不会对现状有一个反思和反观。

以前有个心理学家说,如果你特别喜欢或特别讨厌一个人,一定是因为他能激发你身上某种固有的模式和情绪。某种程度上,可以理解为我们每个人的身上都有一个钩子我们一边在人间行走,一边勾住那些和我们模式匹配的人。越是受过伤的人,钩子越明显。所以有很多在创伤中长大的人,他们明知哪些人对他们好,却无法控制地感到这些人无聊。没有吸引力,难以让他们集中注意。美好生活的第一步.就是认识到钩子的存在,而认识的过程,本身也就是把它从身上解下来。

1.观察自己的行为、情绪

在早上,最清醒的时候,把前一天感觉自我情绪起伏比较大的一件或者几件事,拿出来书写。最有效的得能激发觉察深度的方式就是提问,从各种角度去问问题。问题是打开思路的,而结论是封闭思路的。

2.观察自己长期的情绪

有的情绪是长年形成的,即使你知道了它的不合理,也无法立刻走出来。这时候,可以把这些情绪当作长年去啃的硬骨头,每天消化一点点。比如,感到负疚和自责,这就是一个非常难消化的情绪,如果都是等到外界刺激得自己反应很大了才想到去修复,那么会非常煎熬。对于这样的问题,得主动出击,用小而美的练习去消化它。

3.观察自己的思维

总是观察自己,不太容易找到新的视角;我们需要从外在吸收新的信息,来激发新的灵感。

(三)提升个人思维层次,跳脱“内卷”思维

爱因斯坦曾说,这个层次的问题,很难靠这个层次的思考来解决。就像你把手放在灯光下,墙上会出现你手掌的影子,而你只有改变你手掌的姿势,才能真正改变影子的形状。也就是说,想要改变二维平面的影像,就得要上升一个层次,到达三维去做改变。一个低层次的问题,在更高的层次里容易找到解决方法,反过来说一个高层次的问题,用一个低层次的解决办法,则难以有效果。

中央电视台记者到陕北采访一个放羊的男孩,曾留下这样一段经典对话:

“为什么要放羊?”

“为了卖钱

“卖钱做什么?”

“娶媳妇

“娶媳妇做什么呢?”

“生孩子

“生孩子为什么?”

“放羊。”

这段对话,就形象地为这种“内卷化”现象做了注解。内卷化背后还有一种悲观的情绪,似乎认为撞到了发展的极限。想要真正突破“内卷”,关键之一就是拓展出新的人生视角,发掘出一个全新的人生格局。

提升自己的思维层次,你才有机会跳脱出内卷化的生活,从自身真正的价值观出发,打破低效的自我重复,避免无效的竞争,完成人生的破局。

四、个人对“内卷”的小见解

(一)做自己-Be yourself

“比你优秀的人还比你努力”这句话应该是在当今内卷时代下最狠的一句话了。作为一名上进的大学生,我也曾深陷于这个漩涡之中,且无时无刻不在怀疑自我,囿于困境之中无法自拔。但是,后来的我慢慢发现,不是每个人都可以早起高效率,不是每个人通宵后第二天仍然精神满满,不是每个人都要考研,不同的道路自然有不同的任务去完成。大学不会因为没有竞赛而不完整,也不会因为没有参加社团而显得不充实。

一个优秀的环境是包容的,身在其中,自然也不用依照他人的标准来定义自己。我们都会奔向不同的远方,我们都有自己的学习方式在快节奏的浪潮里,不应随波逐流。

(二)风雨兼程,唯梦想不可辜负

每个人只是为了自己的前程而努力着,简单而纯粹。我从不认为谁的努力如“内卷”的释义,“付出了时间和精力,却得到了和原来一样的结果”这个世界上有人正过着你想要的生活,所以我们从不认输。我们总要忍受一段日子才能真正成为自己的光,比起那些不努力就能获取的成功,先努力优秀,再大方拥有。我们无法去定义每一个人的自由,我们可以选择好好生活,也可以选择默默努力。在每一个踏实奋进的时光,去抱抱那个需要安慰的自己。

“如果我能每一步都走在自己的节拍上,我就感受不到外界的快慢,就不会因为思考着自己是否要像别人一样去做什么而感到焦虑。”我知道你也很累,有时候会因为跟不上身边人的步伐而感到焦虑,甚至开始自暴自弃。我们每一个人都是独一无二的,每一份执着的努力都会绽放出不一样的烟火。

(三)慢慢来,也是一种诚意

“风狂雨急时立的定,方见脚跟”我始终相信,进步是在不知不觉中发生的。当你安稳踏实,想要的自会到来。你只需要安安静静地耕耘自己该做的事情就好,生活会慢慢给你答案。

有时候比起奔跑,停下来也会看到不一样的风景生活的悸动,不仅仅存在于每一个动态的时光里,静态的瞬间也会收获满满的美好。把更多的时间和精力花费在自己喜欢的事情上,你要相信:“你在你的玫瑰上耗费的时间,使得你的玫瑰花第变得如此重要!”

有时候内卷很酷,但我想真正的内卷是源自于内心的定义。你想成为更好的自己,那就全力以赴而又不留余力的去做。

每一份笨拙的真诚都值得被美好眷顾。

慢下来,自己便能创造生活的惊喜。

五、结语

最后的最后,写给奔走在人生道路上的我们:

“我从来不相信什么懒洋洋的自由,我向往的自由是通过勒奋和努力实现的更广阔的人生。那样的自由才是珍贵的、有价值的。”

不要为了追赶日出,而忘记了群星的璀璨。

祝愿大家永远保持初心!

Do your love  follow your heart!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