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跟情绪做朋友》读书笔记(5-6章)

如题所述

第1个回答  2022-08-02
第五章      要事第一,高效利用时间

在生活中,琐碎工作常常让我们陷入忙而无功、累而无果的境地,这也是我们教师遭遇困扰的首要原因。有效的利用有限的时间去达成我们的目标,满足我们的需要,是我们和情绪做朋友的第一招硬功夫。

忙碌是我们在时间稀缺状态下的无奈,表现无目标少成就感,缺少温情和无尺度的忙碌,可能会毁掉我们的生活。

那么怎样才能在有限的时间里活出自己的精彩,挣脱忙碌而又悔恨的困境呢?

巧用“四象限法则”

象限一是重要且紧急的事情,象限二是重要但不紧急的事情,象限三是不重要也不紧急的事情,象限四是不重要但紧急的事情。

首先完成象限一重要且紧急和象限四不重要但紧急的事情,然后把象限三不重要,不紧急的事情砍掉,这样不仅可以省出时间,还可以锻炼我们的意志力,抵挡住那些诱惑。      苏联作家高尔基说过:“哪怕是对自己的一点小小克制,也会让人们变得强而有力。”

    最难处理的是象限二重要不紧急的事情:比如锻炼身体、读书思考、教学研究、陪伴家人等,这对于实现我们的长远目标极为重要,是我们幸福感和成就感的关键来源。需要我们专门安排时间完成这些事情,逐渐形成雷打不动的习惯。并且能够坚持下去,才能看到变化!

我们可以遵循有意大利帕累托发现的“20—80法则”,就是80%的收获来自20%的时间,80%的时间创造了20%的成果。帕累托法则对我们的启示是:“日有所不虑,大巧有所不为”、“好钢用在刀刃上”。20%的时间产生,80%的工作成绩,这就要求找出20%能产生高效率的时间,比如清晨、深夜的时间的效率比较高一点!

  第六章      深度工作    充分挖掘脑力

这个信息爆炸的时代,我们可以方便的查阅咨询,可以实时了解朋友的状态,可以查看各种攻略,逐步出户就可以网络比价。

1.随时在线。

为了最大限度的接受信息,常常选择随时在线,就无法做到定时离线深入思考,而我们在线的时间越长,处理持续信息流的效率就越低,未经处理的信息越多,就促使我们进一步的多任务并行,长时间处在压力之下,大多时间都消耗在无用的玩手机中。随时在线,还会让我们形成网络依赖,身心受累,视力模糊,眼睛受伤,影响身体健康导致孤独感增加。

2.多任务并行

所谓的多任务并行,在一个较短的时间段内,有许多需要我们花费精力和时间去处理的事务。

多任务并行,要求我们在不同任务间切换,必然导致注意力的耗散。

3.睡眠不足。

睡眠不足,会把我们送入恶性循环的怪圈,导致思考能力下降,警觉力与判断力削弱,免疫功能失调等等。

如何做到摒弃浮浅、深度工作呢?

1. 选择合适自己的深度工作模式

纽波特根据职业特征提出了四种深度工作模式,分别是节奏模式(指在每天固定的时间都固定做同一件事,形成节奏。比如我每天晚上8至10点是读书书写)、双峰模式(把我们自己的时间分为两块,其中一块时间追求高强度,无干扰的专注计时时间完成浮浅工作)、禁欲模式(将自己封闭在别人联系不到的地方,切断一切与外界的联系。有的作家为了专心写作,就是把自己关起来,或者到一个别人都找不到地方去专心写小说。)和记者模式(要求只要一有空闲时间,就能立刻进入深度工作模式)。

2.离线思考。

社交媒体固然方便了我们,让我们很容易就获得资讯,但是也蚕食我们的精力和时间,我们要有选择的使用社交媒体,在固定的时间段使用这样媒体。

3.批量处理。

批量处理就是把同一主题的任务划到一个批次里,留出专门的时间来一并处理。

4.形成习惯。

  即使你已经做好离线思考,批量处理的准备,最重的一环还是将深度工作变成每日固定的习惯和准则,让支撑深度工作的神经链接也髓鞘化,降低过渡到深度工作状态的阻力。

养成深度工作的习惯就是要规定自己每天在固定时间,固定场所做固定的事情,然后坚持下去,逐渐让一切都自然而然。
相似回答